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主(協)辦單位 管制考核及糾紛處理處

2050淨零轉型關鍵戰略十「淨零綠生活」多元溝通

發布於  2022-08-23  截止於  2022-11-20 

討論(尚餘0天)

留言總數 5 留言 1 已關注

「淨零綠生活」公民咖啡館

2050淨零轉型十二項關鍵戰略之淨零綠生活推動規劃

 

一、緣起

溫室氣體的排放,來自滿足社會大眾生活需求所使用的服務或產品,生活轉型的選擇將會大幅影響碳排。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EA)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揭露行為改變是達到2050淨零排放的重要關鍵策略。鄰近國家日本於20216月制定「綠色成長戰略」,亦將「LIFESTYLE相關產業-推動地區減碳化」列為關鍵。我國住商及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占整體的三成,因此,臺灣淨零轉型需從推動「淨零綠生活」開始,包括全民食衣住行育樂購中所產生的商業及消費使用行為,除了能大幅降低住商、運輸部門排放,並能進而促使產業供給端的改變,降低產業排放。如何透過食、衣、住、行等各面向生活轉型,是達到2050淨零排放的重要關鍵。

 

二、現行相關政策及方案之檢討

(一)國際推動生活轉型之作法

國人生活圈已為地球村概念,須結合運用國際間合作、技術引進及經驗交流等措施生活轉型,經初步蒐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onClimateChange,IPCC)、聯合國「ActNow」個人行動運動、聯合國懶人拯救世界指引、日本2050碳中和綠色成長戰略及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EA)行為改變之關鍵里程碑資料,彙整如下

 

1IPCC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224月公布氣候變遷第6次評估報告:氣候變遷的減緩(AR6ClimateChange2022MitigationofClimateChange),指出2010-2019年全球溫室氣體年平均排放量處於人類歷史上的最高水準。若2050年達到淨零,將升溫1.5度;若2070年達到淨零,將升溫2.0度,因此再不進行深度減排,就不可能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

在淨零議題上,每個部門都有選擇方案,到2030年至少可以將排放量減半。其中,對「需求與服務」部門而言,2050年前,需求端措施與使用端採新服務模式可使使用端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0~70%。這些包含平衡永續的健康飲食、電動輕型車輛與轉移至步行、單車、共乘及公共交通等措施。

IPCC通過「避免-轉移-改進(Avoid-Shift-Improve,ASI)」框架對需求面政策進行系統分類,以確定主要切入點和可能的相關社會問題,並彙整相關政策工具以克服或干預之。分列如下:

(1)避免政策(Avoid):從現況思考既有的行為中,對碳排有顯著影響者,並透過避免與減少的政策或規範來減少此類行為,以達到減碳的目的。例如:減少乘客公里數、減少食物浪費、縮小住宅面積等。

(2)轉移政策(Shift):以既有的行為與技術中,尋求具有減碳效益的替代方案。例如更多步行、從肉類轉向其他蛋白質、高效的產品設計包裝等。

(3)改進政策(Improve):除了鼓勵選擇相較之下具有減碳效益之既有技術外,改進政策著重於開發更具減碳效益的新技術與新建設,並施以相對應的輔助政策與措施,更進一步減少碳排。例如:透過投資公共充電基礎措施,或是推行有利於電動汽車的補助與交通法規,以鼓勵發展電動汽車技術與選用電動汽車。除此之外,尚有在住宅設計中使用低碳材料、更好的絕緣和改造、拓寬低碳能源之取用等項目。

 

2、聯合國「ActNow」個人行動運動

聯合國在民眾面推出「ActNow」個人行動運動,呼籲政府和企業需要採取大膽、快速和廣泛的行動,過渡期也需要公民的參與-尤其是發達經濟體系。就個人淨零行動來說,以「能源與交通」、「食物」及「全民呼籲(Speakup)」是重要的。此三者之內涵說明如下:

(1)能源和交通:大部分電力和熱力仍然由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提供動力。飛機和汽車也主要使用化石燃料。為了減少個人碳足跡,在家中使用更少的能源,改用風能或太陽能供應商,減少長途飛行,少開車。

(2)食物:食品的生產、加工、運輸、消費和最終處置都會導致溫室氣體排放。為了減少對氣候的影響,購買當地和當季食品,多吃植物性食物,食材妥善利用,減少剩食,並將剩菜堆肥。

(3)全民呼籲:氣候行動是所有人的任務,所有政府、企業和行業都須採取具體措施。呼籲領導人,督促所管城市、銀行和雇主為實現淨零排放採取緊急行動。

 

在個人行動運動中,聯合國具體提出10個具有影響力的行動,包括在家節約能源、改變家用能源、多吃蔬菜、珍惜食物、選擇環保產品、改用電動汽車、思考旅行方式等。聯合國亦提供了應用程式,讓民眾能在日常生活當中進行相關紀錄。

 

3、聯合國懶人拯救世界指引

聯合國於2015年提出永續發展目標,並於2016年導入世界各國,盼能促進經濟增長,解決教育、衛生、社會保護和就業機會的社會需求,遏制氣候變化和保護環境。因此,其中不乏與環境保護、環境永續、減碳與遏制氣候變遷相關之目標。對此,聯合國針對民眾提出「懶人拯救世界指引(Lazy PersonsGuidetoSavingtheWorld)」,盼能讓民眾共同從日常生活實踐永續發展目標,包括透過改變消費模式、使用自行車等主動交通工具和購買當地食品,來引導和鼓勵民眾在工作和家庭中更加永續地生活,整個指引將行動分為四個級別,分別是沙發超級巨星、家庭英雄、友善鄰居與傑出員工,並分別指出在不同場所可以落實的永續行為。

4、日本2050碳中和綠色成長戰略

日本針對2050淨零排放提出「2050碳中和綠色成長戰略」,該戰略針對14個領域行業提出目前至2030年,甚至是2050年之技術發展成長策略。其中與民眾落實綠生活較為相關的技術或策略分別位於「汽車和蓄電池行業」、「物流和人流、土木工程基礎建設實施業務」、「食品、農業、林業和漁業」、「資源循環相關行業」、「生活相關產業」,相關技術與策略項目詳列如下:

(1)汽車和蓄電池行業:推進電動化和改變汽車使用方式,包括擴大電動汽車和基礎設施的引進、能源政策與政策推動雙輪驅動、改變汽車的使用方式與亞洲各國合作推廣電動汽車等。

(2)物流和人流、土木工程基礎建設實施業務:A引進智能交通,促進自行車運用,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例如促進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asa Service,MaaS)的普及性,改善及促進自行車使用環境。B促進綠色物流、促進更高效和低碳的交通網絡、基地和運輸;利用新技術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運輸效率;燃料電池鐵路車輛的開發和引進;推動生態機場和機場減碳;無人機用於運輸。C基礎設施、城市空間等方面的零排放,包括道路照明節能、引進太陽能發電,支持電動汽車普及、發展零碳城市(公園使用再生能源、落實Eco-DRR社區發展),促進永續城鎮發展模式。

(3)食品、農業、林業和漁業:智慧食物鏈,減少企業食品損失,食品製造系統遠端、自動化,及擴大可持續消費(轉變消費者行為,促進土產就地消費減少糧食損失)。

(4)資源循環相關行業:源頭減量與再生、減少糧食損失、推動永續時尚、減少一次性塑膠。

(5)生活相關產業:行為改變,包括推動BI-Tech、推動個人減碳信用、開創電動車共享模式、以區塊鏈建立國內信用交易市場及建立各種共享方案。

5、國際能源總署行為改變之關鍵里程碑

國際能源總署(IEA)提出的全球能源部門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中,行為改變為關鍵策略之一。在行為改變方面,包含工業部門的塑膠回收率、汽車輕量化減重量、肥料使用效率,以及分別針對交通運輸與建築部門所設定之里程碑。對此,其亦指出關鍵之行為改變項目與政策目標,包含少車城市、節能駕駛、減少區域航班等。

(二)我國現行綠生活政策及方案之檢討

綜觀我國現行政策,各部會在永續與減碳議題下,已有相關既有政策與措施,即為綠生活轉型之一環。經綜整本署、經濟部、農委會、內政部、交通部、教育部等相關綠生活之政策、計畫、法規/辦法等,經檢討,有二大精進空間。

1、各項綠生活政策各自推動,需整合資源發揮效益

2、建立共同目標及推動重點策略

本二大精進空間亟需透過2050淨零排放十二項關鍵戰略之淨零綠生活推動規劃,據以整合資源、建立2050淨零共同目標,並研提淨零綠生活關鍵戰略行動計畫。

 

三、規劃重點策略

為達到2050淨零目標,促使民眾生活轉型,規劃淨零綠生活之4大重點策略,包括:

(一)激發共享多元:激發大眾共同思考「淨零綠生活」多元作法。

(二)推動全民對話:加強教育宣導,啟動全民對話,凝聚對「2050淨零綠生活」行為改變潮流。

(三)建立商業模式:啟動全民綠生活,食衣住行要改變,生活轉型減碳商業模式要建構。

(四)投資綠色產業:結合地方特色,投資綠生活產業鏈。

 

四、推劃推動措施及具體行動

依據民眾食衣住行育樂生活模式,初步規劃推動31項措施,分6大面向如下:

(一)低碳飲食(食):推廣計畫性採買及共享餐具、推廣零浪費餐飲服務及綠色餐飲、建構更高效產銷配送、推廣食用低碳栽培農糧產品及無毒食用。

(二)綠色設計(衣):推廣環境友善材質之衣物及日常用品、推廣節能衣著、落實環境友善衣物保存與清潔習慣、推廣碳標籤標示低碳產品。

(三)居住品質(住):推廣被動式節能建築、示範推廣智慧控制導入與深度節能、示範推廣高效設備與多元電力整合、示範推廣建築材料碳儲存/建築營運碳排放減量、推廣綠色標章。

(四)低碳運輸(行/樂):推廣公共運輸、完備步行環境、完備自行車環境、管理私人運具、推廣共享汽機車、公共運輸導向之土地使用、減少非必要運輸需求、推廣綠色貨運、低碳展演。

(五)使用取代擁有(購):推廣環境友善產品、延長物品使用壽命、循環運用零組件、以服務取代購買。

(六)全民對話(育):共同目標、共同責任、共同行動、資訊公開、全民教育。

 

五、後續規劃工作

111年度透過淨零綠生活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擬定及滾動修正,將結合部會、縣市政府及民間團體等共同推動淨零排放生活轉型,並已規劃各項多元對話溝通活動,包括工作坊、公民咖啡館及實作競賽等方式,以集結各界資源,共同激發大眾思考「淨零綠生活」多元做法,逐步建構綠生活圈,促使民眾於日常生活上實踐及養成習慣,共同邁向永續淨零綠生活。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