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吳
已附議5362 (時間已截止)
尚須0個附議
將基本救命術(BLS)(包含心肺復甦術(CPR+AED)、基本創傷救命術(BTLS)和哈姆立克法等技術)八小時課程之合格證書列入高中職畢業標準
衛福部曾宣稱,台灣AED的佈建超越許多先進國家;但在此「傲人」成績背後,還有「使用率低」、「民眾受訓意願低」、「就算曾受訓也未必有意願幫忙」等困境。
「AED足夠,卻鮮少人會用」
根據統計,每年台灣約有2萬多人是到院前心跳停止,約僅1成還有機會被救回來。但是,依據美國及歐洲的報告,如果在路倒當下,即時使用CPR並根據建議使用AED電擊,存活率可望上升到5成以上。
「台灣學校已將CPR與使用AED納入課程,當地衞生局亦負責培訓授課教師」
看得出教育部有在努力,可台灣國高中借課問題嚴重,許多術科課程被犧牲,因此就算準則規定和培訓授課教師,學生能上到課的機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借課問題部分,雖各級教育主管機關每學期辦理不定期教學正常化入校訪視,但效果明顯不彰。
列入畢業條件後,學校開始尋找機構、安排課程,借課問題得到解決。
不論被動或者主動,至少有動作。
每個人一生中平均會遇到3.48次的緊急事件,像是癲癇、嚴重車禍、中風、心肺功能停止。除了撥打119,有許多傷病患都需要身邊的人立刻急救,因為病患大腦中的氧氣只夠使用4到6分鐘,需要立刻進行CPR幫助血液流動,每晚1分鐘急救存活率降7%。
人人都應具備基礎的急救技能,因為最有機會救助的,往往就是最親近的人。我們需要培養樂於施救、敢於施救、善於施救的社會急救新生力量。
將基本救命術(BLS)八小時課程之合格證書列入畢業條件後,學校開始尋找機構、安排課程,借課問題得到解決。
不論被動或者主動,至少有動作。
促進培養樂於施救、敢於施救、善於施救的社會急救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