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放棄騎樓設計,改為完全開放的人行道。

提議者 CiTi Hung

檢核未通過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18-02-09
檢核不通過
2018-02-13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台灣應放棄騎樓,改為完全開放的人行道。

騎樓為台灣各都市景觀特色,本是專供行人通行,且土地稅減免規則第10條規定:「供公共通行之騎樓走廊地,應免徵或減徵地價稅」,即是所有權人已享有政府的減免稅。

但一直以來有佔據設攤、有圍堵營業、有改為停車位、有堆放雜物,引起糾紛者多不勝枚舉。

有藍x界佔用騎樓25年多,但同一路段原先有騎樓,在都更後退後3.64公尺,有完全開放的人行道,整個景觀完全改變。

台灣地狹地狹人稠,再加上大樓房屋都在騎樓的設計下,道路變窄壓的百姓喘不過氣,都市通風也因而不佳,都市溫度上升,冷氣須求也造成溫度更高。

惡性循環下,都市烤爐把百姓烤成火爆、體弱,國家付出成本不小。也因通風不佳,百姓吸收廢氣、百姓成為空氣濾清器,呼吸系統疾病就是常見的疾病。

以台灣島國的環境,空氣應是清新的,何以呼吸系統疾病頻繁?

這次206花蓮地震,倒塌的幾棟大樓,雲翠、統帥及前年台南維冠大樓,除了牆面較少,立面不規則的結構外,都可看到原始騎樓或二次施工騎樓的影子,為了後代子孫及台灣美麗景觀,雖因濕冷下雨可提供行人遮風避雨,但產生的後遺症頗多,所以

應放棄騎樓,改為完全開放的人行道。

 

利益與影響

利:

  1.  都市景觀改變,可有更寬廣的天際,易推動觀光產業。
  2.  都市溫度散熱快,可節能省電。
  3.  都市廢氣容易散逸,百姓呼吸道疾病可減少。
  4.  行人動線無障礙,流動舒暢。
  5.  一樓店家不會佔用公共空間營業使用。
  6.  沒有軟腳樓的問題。
  7.  後代子孫會有良好的居住空間。
  8.  後代子孫在叢林都市下,心胸會較開闢。
  9. 緊急時,有較寬暢的救難空間。

 

弊:

  1.  行人無法避風避雨
  2.  居住空間會縮小

0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