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Yang
已附議130 (時間已截止)
尚須4870個附議
目前氣候炎熱,加上國民環保意識之提升,多數民眾出門自備環保杯或水瓶,卻時常發生找不到飲水機可以使用之困境,在臺北有捷運站可以利用,且還算密集,但出了臺北市就十分不方便,而臺北也有許多地區無設置捷運站,政府應該顧及這些民眾。
塑膠氾濫的問題造成生態浩劫,政府極力喚起國民健康意識,並且落實學校教育,提倡SDGs,近年許多民眾也意識到此問題,可以說推廣減塑成功;但是政府沒有廣泛設置飲水設施,讓民眾被迫購買瓶裝水,政府所呼籲的減塑生活直接破滅,寶特瓶所帶來的影響持續著。
環境部應研擬廣設飲水裝置,並與縣市政府配合,可參考目前制訂之哺集乳室設置標準,要求公私立之公共場所皆應設置飲水裝置供民眾使用,並訂定相關的管理規則。
此外,政府也可以和四大超商、加油站合作,臺灣的超商分佈非常密集,政府編列預算與超商配合設置飲水機供民眾使用,而宋楚瑜擔任省長期間,所推廣之加油站開放廁所供民眾使用之政策,可以再加入提供飲水機。政府也應該在公園、車站等公共場所提供二十四小時、公眾均可使用之飲水設施。
利益:
一、降低夏季因為缺水引發的熱衰竭或中暑問題。
二、鼓勵民眾自備環保杯(瓶),減少寶特瓶或其他瓶裝水之消費,落實減塑生活。
三、潛在或長期可能減少手搖飲的購買,降低肥胖或其他健康問題。
影響:
可能影響到超商瓶裝水之販售,引起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