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劉柔妤
檢核未通過
「紫爆!紅爆!中南部今日的空氣品質再陷警報,又達PM2.5紫爆程度,不宜從事戶外運動,請家長、學童及師長注意……」,這是近日新聞報導中最熱門的消息。
然而更值得令人省思的是,明明是教育部所推動「無菸校園」計畫,卻不時因工程、家長甚至是老師的不守法吸菸行為,讓全國上下的學生身處於終日被「薰爆、氣爆」的環境,致使校園環境進入了另一種無形且令人忽視的「毒爆」場域,這樣不但會導致更多無形多手菸的吸入,更會大大的增加得到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機率,進而危害到校園中無吸菸者的健康,長遠看來更是影響到國家的競爭力。
這也是促使我們想更深入探討菸害的原因,明明提倡無菸校園,卻仍有極大多數的學校無法真正的落實,只要有人吸菸,不論是吸菸時甚至是吸菸後所挾帶的有毒物質是多麼的可怕!這何嘗又不是空氣污染的一環?據研究指出吸菸時所排發出的氣體中PM2.5的含量也絕不低於大範圍的空氣污染指標,但新聞媒體望望只著重於所謂的PSI、PM2.5、空污、紫爆、紅爆等相關議題的報導,常常忘了一件事「看不見的敵人才是真正的可怕!」例如:學校施工的外包工程人員,明明知道學校是不能抽菸的,卻還是視若無賭的在校園抽菸,今日若無法當面舉發其吸菸行為即無法構成「菸害防制法」的違法事實,但事後空氣的氣味亦或是身上所沾附的有毒物質,難道就不構成傷害事實嗎?如此的行為難道就不算是空氣污染嗎?固定的污染源有空染防制法得依法約束,但對於這類的「移動污染源」卻只能以行為事實的「菸害防制法」方有法可循,這樣的邏輯著實令人好奇!此外每個校園肯定還有部分教職員工,無法以身作則,這對於教育部大力於校園外設立禁菸區的行為無疑又是重重的一擊! 希望透過探討這件事情,能夠拋磚引玉,喚起一般大眾常常忽視的問題。形而上的希望透過法令的結合讓校園菸害防制工作與空污防治的問題能夠真正的落實與實現,形而下的我們將透過結合師生的創意,以更生動活潑方式進行相關議題的宣導,強化學生自我生命認知的價值,體認菸的壞處及空污的危害,敢於做決定及拒絕,並增強對於菸害的態度和自我效能,最後更希望學校在執行菸害防制時能真正具有執行能力,積極地建立青少年拒菸、抗菸的行為與意識,具體塑造無菸健康的校園環境。
預期效益 透過這次「止涉旋風」的活動及請願,是希望破壞無菸校園的外包廠商能夠發揚該有的職場道德,體認抽煙對自己與他人的危害,並真正的從校園內消失,甚至是每個學校少數吸菸的師長們也能因為小組的活動而能夠於無菸校園之中,徹底不吸菸;更期待透過校園內及社區間的「淨菸!禁菸!」活動及菸害桌遊的雙重推動下,能夠讓吸菸者能明白菸的害處有多麼的可怕。 我們真正關切的是吸菸者吸菸之後所產生的有毒氣體及吸附於衣物上殘留的物質—多手菸,這種被忽視的無形傷害才真的是最可怕的。吸菸者從點燃菸的那一刻起,就是傷害的開始,不但是傷自己更是傷他人,這類的行為一旦暴露於空氣中也同時造成危險,學生待在充滿二、三手菸的環境,造成的不只是身體健康的危害,還有校園的環境污染、空氣污染。 藉由此議題,想有效影響隱性破壞無菸校園的現狀。紫爆、橙爆等……空汙超標的警訊已是發生於日常中最熟悉的情況,但對於菸害所產生的後續影響卻被常人們所忽視,這種不經心的忽視才真的是可怕,可怕到會動搖國力,多手菸嚴然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工人、師長在校園裡頭就可同一座移動式的污染源,不定點的四處產生污染,可見三手菸就如同隱性惡魔,它可能會隱附在每個人的頭髮,衣服,鞋子,牆壁,地板……等物品上,而吸煙也會增加得到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機率。 倘若能做到無菸環境,降低菸出現於校園的次數。那麼這些危機也會大幅減少,學生也不會因看見學校中吸煙的師長以及工人對菸產生好奇心而去嘗試,降低對吸煙有著渴望的想法。而將傳統宣導加入桌遊元素,讓宣導更加引人矚目、印象深刻也能對防治吸煙的危害及知識在校園扎根,漸漸地讓有菸校園輾轉成無菸校園的口號能真正的落實而不在只是口號而已。若政府能落實的執行「菸害法」,並將吸菸所造成的空氣汙染納入空氣汙染防治法,讓我們的無菸校園能更加的落實執行、更加的完美,想必以上種種問題講能在校園內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