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阿咪王
已附議47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53個附議
新課綱上路後,每所高中都新增設了「探究與實作」課程,而探究與實作課程又分成了社會領域與自然領域,不同的是,社會領域的探究與實作是「加深加廣選修」,自然領域的探究與實作是「部訂必修」。教育部、大考中心也堅持,依規定放在部訂必修,就要列入考試範圍,因此自然領域探究與實作納入大學學測。
對於社會組的同學,不但要將身為必修的自然探究給完成,同時也要將選修的社會探究完成,以確保未來報考科系若學習歷程要求社會探究,才不會因此失去機會。而對於自然組學生,只需要將自然探究顧好,學測社會科也不考探究與實作,沒必要選修。
根據國教署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科資源平臺所述,探究與實作的目的為「透過有系統設計的學習,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問題解決能力與自主學習,呼應核心素養的理念。」
雖然聲稱在自然領域探究與實作課堂上,會盡量避免陷入學科知識,但最後往往無可避免。因不熟悉自然領域而選擇社會組的同學,卻必須要在必修課程中花大把時間理解並不是自己志向的科目,最後真的有讓擁有不同特質的孩子發展興趣與潛能嗎?若探究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探究不也能達成相同的目的嗎?
另外,在108課綱中,大學校系在個人申請、繁星推薦等升學管道中,分數採計只能從學測考的5科(國、英、數、社、自)中,使用最多4個學測科目,且不能使用5科總級分。
從此採計方式可以發現,如是社會組之科系,大多皆不採計學測之自然分數,那對於社會組的學生也就不存在升學層面的考量。若是害怕社會組學生未來的志向可能改變,可將社會組的自然探究改為選修,讓有興趣的同學能夠更加多元的探索。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社會組的自然領域探究與實作並沒有必修之必要,可以將其改為選修,讓同學多元探索、自主學習,朝向自己的興趣與熱情,也符合108課綱的目的。
我們認為將自然領域探究與實作改為選修後,社會組學生能專注在自己所選擇的方向,去探索更多自己喜歡或跨領域的東西,不用再因有必修的壓力,而被迫了解不屬於自己志向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