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一種可讓沒有錢的人,或不想加入政黨,或難以通過黨內初選的人,都能參選,人人有機會勝選的選舉制度

提議者 chwu2000

已附議30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70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0-12-05
檢核
2020-12-08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不通過
2021-02-06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5個問題

1. 選舉時間拉愈長,是否對「擁有龐大資金和資源者」愈有利?


2. 投入資金愈大,是否愈易造成金主在背後操控,衍生選後的利益輸送問題?
 

3.「支持度民調」是否是賄選、地下賭盤、惡意攻擊、棄保、金主操控候選人的根源之一?
 

4. 參選時才宣揚政策和理念,是否容易被斷章取義和扭曲?
 

5.「候選人的人品」,在選舉期間,是否難斷是非,多為抹黑?

 

--------------------------------------

4個辦法

 1.「採用二階段投票」

2.「選舉時間縮短」(從登記到投票)

3.「民調只針對議題,不針對候選人」

4.「各政黨可推出多位候選人,選完再合併票數」(也適用無黨籍)

 

----------------------------------------------

詳述如下

辦法1: 採用二階段投票

第一階段:先決定「現任」是否可續任?    (Yes or No)

(如不續任,一個月後,再進行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 選出「下一任」

 

避免「現任」輸不起,指控對手作票。

避免「現任」和「候選人」成為敵對關係,有利於後續交接,讓新任能快速上手。

避免「現任」挾執政資源和「候選人」對決,造成不公平競爭。

各機構或媒體可在「平時」調查「現任」滿意度,讓大眾隨時可針對施政結果進行討論。

自己與自己競爭,而非與他人競爭。「現任」可專注於自己的施政,減少與他人競爭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耗損。

 

--------------------------------------------

辦法2: 選舉時間縮短 (從登記到投票)

•文盲多的時代,資訊不流通的年代,候選人要到處去演講,需要很長的選舉時間。

•文盲少的時代,智慧手機的年代,候選人的政見可在短時間內被看到、聽到。

•有意參選的人,「平時」就可向社會大眾宣揚自己對公共政策的看法和理念,而非在登記後才宣揚。

•需要大眾深入了解的「社會議題」,應在平時就想辦法讓大眾了解。
  (拖到選舉時再爭辯,易被扭曲,往往只剩下「容易被操作的議題」)

 

---------------------------------------------

辦法3 : 民調只針對議題,不針對候選人

原因如下

•「候選人」會「攻擊」民調結果「最高,或與自己接近」的候選人
 

•「候選人的支持度」會成為賄選,和地下賭盤的依據
  (哪個選區,落後多少,大概要賄絡多少人)

 

問題:「支持度民調」的意義?

  (以前的時代,選舉要花大錢,金主和候選人為了知道自己的勝算而做民調)

  (未來的時代,為了公眾利益,達成公平選舉,是否可修法限制不能做支持度民調?)

 

-----------------------------------------------

辦法4: 各政黨(含無黨籍)可以推出多位候選人,選完再合併票數即可

候選人愈多,政見愈多元,有利於民眾。

候選人愈多,可避免一對一對決,避免社會二極化。

候選人愈多,可減少金主對候選人的操控。

避免內鬥,內鬥對任何組織來說,都是極大的耗損。

可真實反映候選人的得票數,避免棄保效應,避免西瓜偎大邊。

 

 

------------------------------------------

具體實施方式

一個「遊戲化的電子投票方式」(以下乃範例)

1.電子登記 (第1~4天)
  有參選意願的人都可登記為「候選人」 。

  方法一:由平台協助募資3天,達標者繳費,未達者標退費,完成登記 (第3天)

  方法二:由參選人自行繳費,完成登記 (第4天)

 

2.公布「候選人名單&政見」,讓「候選人」針對「政見」作線上辯論,或錄成影片。

開放民眾可透過「實名制」上傳「各種創意和搞怪的貼圖,和短影音」以支持或反對某候選人 。

(採用實名制上傳,是為了避免部分民眾做出惡意毀謗和謠言)

(民眾在進行投票時,可選擇是否要看到多元的貼圖和短影音)

  (第5~6天)

 

 

3.電子投票 (第7天)
  以「類似facemash」的方式,進行一對一比較,吸引民眾全程&深度參與。

  在候選人姓名旁,列出主要政見。

(點選more,可看3~5分鐘候選人自製的短影音,也可不點。)

(再點選more,可看到各種多元的貼圖和短影音,也可不點。)

  投票時間結束,系統立刻公布投票結果。(開票)

 

4.系統自動合併「某政黨候選人的票數」到「該政黨的最高得票者」上。
 系統自動合併「無黨籍候選人的票數」到「無黨籍的最高得票者」上。

(若要選出3位當選人,則合併票數不是合併到最高票者,而是平均分配給前3高票者)

 

5.系統公布「最高得票者」為當選人。

 (若要選出3位當選人,則系統公布「前3高票者」為當選人。)

利益與影響

這是一種「可讓沒有足夠錢的人,或不想加入政黨的人,或很難通過黨內初選的人」

都能參選,且更公平,可避免初選內鬥,人人都有機會勝選的未來選舉制度。

 

--------------------------------------

具體實施範例,詳細說明如下

 

1 登記後,由平台協助募資3天

此設計是為了讓沒有錢選舉的人,也能達到「參選門檻」

至於「門檻」要訂多少,才能讓大家有機會參加
同時又不會有「過多」人參加,是一個關鍵⋯

此外
「募資金額」達到「門檻」時
系統會自動停止他的募資,使其金額不能再增加

這樣是為了避免產生「募到愈多錢的人,支持度愈高」的印象
進而產生後續的「棄保效應」,或「地下賭盤」」,或「賄選」等問題

 


2 投票雖是採用facemash(facebook 前身)的一對一方式
但在UI的設計上
可加入更多「互動」的選項,協助一般民眾做出「更理性」的選擇

譬如
系統一開始雖會顯示「候選人」的「照片,年紀,黨籍」等資料
但接下來就「只」會顯示「姓名和主要政見」,連照片都不顯示

這樣是為了幫助大家可以做出「更理性」的選擇
避免「種族」意識,「性別」意識,「長相美醜」⋯帶來的各種偏見


⋯⋯⋯⋯⋯⋯⋯⋯⋯⋯⋯⋯⋯⋯⋯⋯⋯
另外
關於「遊戲化」的設計
主要是為了讓投票更有趣,讓大家可以深度的參與

譬如
看到喜歡的候選人
可選用「❤️」或「其他圖案」,來當作「投票的印章」

看到不喜歡的
則可用「?」或「表示無感的圖案」或「生氣的圖案」等等


⋯⋯⋯⋯⋯⋯⋯⋯⋯⋯⋯⋯⋯⋯⋯⋯⋯⋯
對於一心只想趕快投完,什麼都不想看的人
系統也可讓他選擇「跳過」

此時會出現一些「石化粉碎 」的誇張動畫
表示「沒看就淘汰,讓候選人很心碎⋯」等等

⋯⋯⋯⋯⋯⋯⋯⋯⋯⋯⋯⋯⋯⋯⋯⋯⋯⋯
對於「盲人」
系統須有「聲音」協助
譬如
左邊是xxx,右邊是ooo
請問您比較想選xxx,還是ooo,還是「都不想選直接跳過」

回答:「我想選xxx」,或「xxx」,或「我想跳過」,或「跳過」
(AI語音辨識)

⋯⋯⋯⋯⋯⋯⋯⋯⋯⋯⋯⋯⋯⋯⋯⋯⋯⋯⋯⋯⋯
「以上所有的步驟」,都可「返回」上一步

 


3 投票時間結束後,系統會「合併某政黨各候選的票」給「該政黨最高票者」(無黨籍也適用)

這是基於「同一政黨的人」,或是「無黨籍的人」
原則上「具有某些相同的理念」

因此
在登記參選時
系統會問他「你是否同意在開票後,合併自己的票給“ 同黨 ”的最高得票候選人」?


同樣的
對於「無黨籍」的參選人
系統也會問他「你是否同意在開票後,合併自己的票給“無黨籍”最高得票候選人」?

如此一來
1「黨內初選」這個制度就可以拿掉
每個人都有機會參加選舉,同時讓年輕世代有機會展露頭角
也避免「內鬥」,形成山頭林立的派系。

2「無黨籍的候選人」也可因此合作,有更多勝出的機會。

 

補充

若某參選人「不同意」將自己的票合併給最高得票候選人

則民眾在投票時,會在候選人的姓名旁邊看到

"此候選人「不同意」在開票後,合併自己的票給“無黨籍”最高得票候選人"

"此候選人「不同意」在開票後,合併自己的票給“同黨籍”最高得票候選人"

 

------------------------------------

結論

1. 未來的選舉勢必走向「數位化」。

 

2. 只有數位化是不夠的,必須是「數位轉型」,是「整個選舉觀念和制度」的徹底改變。

 

3. 「透過5個問題,先取得社會的共識」對於「未來選舉制度」的改革很重要。

 

4. 「選舉制度」應隨時代和科技演進,可由小區域先試辦。

 

5. 希望社會走向多元和諧,避免二極化。

 

6. 台灣雖然沒有領先世界做投票數位化,但可領先世界做「選舉數位轉型」。

 

希望大家能覆議和分享(網頁左上角有Line FB分享按鈕) 

讓台灣有機會成為全世界第一個「人人有機會勝選,大幅減少金主操控和利益輸送,且大幅降低各種選舉紛爭」的國家。

2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