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放「幹細胞再生牙、齒槽骨細胞治療技術」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提議者 F

已附議42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58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0-02-21
檢核
2020-02-21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不通過
2020-04-21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開放人體臨床試驗,可加速國內牙齒再生技術進展,

提供蛀牙、先天缺牙、意外斷牙、牙周萎縮患者更快速、更穩固的治療選擇!

 

近幾年國際上牙齒、齒槽骨再生技術時有所聞,美國、日本、英國都已有重大突破,朝著臨床、上市發展,讓缺牙、牙周病患者能免去免去植牙手術之苦,縮短治療復原期。

 

 

 

而台灣呢?

早在2007年,台大研究團隊已透過「牙齒自體細胞再生」技術,成功讓迷你豬長出新牙。

(從迷你豬口中取得牙胚細胞,經培養後再植入原迷你豬的牙槽骨中,已成功地長出與迷你豬的牙齒一樣大小的牙齒。利用支架亦能再生具有牙本質、牙髄、牙骨質與牙周膜等如同牙根一樣的結構。 資料來源:牙齒幹細胞於再生醫學之應用)

 

十多年過後,多家公私立大學、醫院、生技公司也紛紛投入研究。(例如:注射組織工程骨重建齒槽骨擴大術、幹細胞應用於口腔顎骨重建技術開發)

 

然而,因為政策限制,尚未開放人體臨床試驗,阻礙了國內牙醫再生技術發展,諸多飽受缺牙、牙床萎縮所苦的患者,只能遙遙無期的等待。(據健保署統計,國人罹患牙周病比例高達八九成,超過半數人擁有假牙、植牙,年紀增長比率大幅提升。)

  
英國

蛀牙可再生 就靠海綿球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科學家曾發表一項研究,用膠原海綿球沾上藥物放入蛀牙洞,刺激牙髓幹細胞,進而分化產生生齒細胞,促使牙本質生長,重新長成好牙;而且綿球可自然分解,比現在普遍採用的固態填充物更好。

 

最有趣的是,該藥物Tideglusib原本是用來緩解多種神經性疾病如帕金森症、阿茲海默症的試驗用藥,沒想到竟在牙科領域有不同貢獻。

 

牙體表面損傷或細菌感染後,內部柔軟的牙髓會暴露出來。為了避免更嚴重的感染,牙齒會分泌一層薄薄的牙質,封住牙髓,但這種天然的再生機制還不足以有效地修復較大的空洞。

 

目前牙醫普遍使用人造黏合劑,例如含鈣、矽等礦物成分產品,來填補坑坑洞洞的爛牙,但這些成分會留在牙體裡且無法分解,易增加感染機會,也可能受侵蝕或剝落。參與研究的倫敦國王學院顱面發育與幹細胞生物學教授Paul Sharpe表示,補牙沒什麼不好,但若能自我修復會更好。

 

利用幹細胞技術 短短9週再生新牙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齒科學院教授Jeremy Mao的一項研究,則是能夠讓牙齒培養縮短到大約9週。關鍵就是讓幹細胞附著在塗有生長因子的3D支架,幫助幹細胞在活體上生長更順利,實現牙齒再生

 

植入患者口腔的3D支架是以天然材料製成的,將支架放置在失去牙齒的牙洞內後,支架和它周圍的牙洞組織會隨時間逐漸融合,侵入性更小,是目前傳統植牙手術無法比擬的。

 

隨著幹細胞研究與應用越來越多,牙齒再生不再那麼遙不可及,研究若能進行具規模的人體實驗,或許未來蛀牙不用再考慮補牙、植牙,新技術有機會使原牙再生,免去拔牙之苦,也省下後續做假牙的大筆費用。

植牙帶來的問題

事實上,植牙能用多久,就跟「健康的牙能用多久」,甚至「人能活多久」是一樣難以回答的。這與每個人原先狀況、疾病程度、破壞程度、重建後程度等多種因素息息相關,再加上病人的保養狀況也有很大影響。


我們應將植牙視為「重建牙齒咬合功能」的一種選項,既然是一種選項,就會有好處與不盡完美之處。好處在於植牙的咬合狀態跟真牙相近,能增加牙齒顆數,分擔現有牙齒承受的力量。此外,植牙有多種套件,包括能增加固著力的半固定式活動假牙,也能成為單顆植牙、多顆植牙、牙橋式植牙,甚至全口重建等基石,就像是樂高積木一樣能組合出不同功能。

植牙麻煩的地方則是需要進行手術,雖然以現今醫療技術而言,手術過程及術後不會有太多不適,但是仍可能會因病患狀況不同而需要做其它手術,例如大範圍的補骨手術、鼻竇增高術等。另一方面,植牙治療期比一般較傳統牙橋與活動假牙長,通常需等待3~6個月才能正常使用。

以下為3種常見會影響植牙使用期限的情況:

1.病人本身條件

包括全身身體狀況、系統疾病等干擾,像是未治療的重度糖尿病病患植牙失敗的風險較高。而系統疾病經過良好治療,可大幅減少植牙失敗率,所以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接受植牙。

2.咬合過重或有磨牙習慣

植牙與骨頭之間為剛性連結(醫療上稱為骨整合),可以使植牙承受很大的咬合壓力,但是長期不當的咬合壓力,會直接作用在此介面,使得植牙與骨頭間的鏈結被破壞,進而導致植牙喪失。有磨牙習慣的患者需定期追蹤咬合或配戴咬合板分散咬合壓力,增加植牙的穩定性與使用期限。

 

(植牙與真牙差別在於牙周膜。真牙與齒槽骨之間有可調整咬合承受力的牙周膜,但是植牙沒有。植牙與齒槽骨之間為剛性連接,給了植體強大的咬合承受力,卻少了自我調整的能力。圖片來源:徐振祥提供)

3.牙周病:

對於牙周病患者來說,在植牙手術之前是否已接受完整的牙周病治療,相當重要,因為牙周病治療往往比植牙更複雜耗時,容易被省略,如果沒有徹底治療牙周病,將大幅提高未來植牙失敗率。

我曾遇過病患不想接受牙周病治療,而是希望把牙齒拔掉後,用植牙去對抗牙周病就好。這是錯誤的做法,容易導致植牙失敗,甚至因此讓許多人對植牙產生負面觀感。

植牙發明人Branemark教授有句名言:「沒有人睡覺的時候,該把牙齒放在床頭的杯子裡。」牙醫師的使命是盡量讓每個患者都擁有固定的假牙,所以不僅要在植牙前控制好危險因子,完成植牙後,患者也要與醫師合作保養植牙,這樣你的植牙才可以跟你一起「呷百二」(台語,意指健康活到老)。

根管治療

 

根管治療重新處理一次?﹞

 

﹝為什麼我這顆很久以前抽過神經的牙齒,也不會痛,沒什麼感覺,醫師要我根管二次治療、二次根管治療?﹞

 

﹝是不是以前根管治療過的牙齒,都要重新抽神經呢?﹞

 

 

先說結論:直接回答問題
曾經根管治療〈曾經抽神經〉的牙齒,建議重新根管治療可能三大原因如下:

 

 

1. 您有不舒服的時:
例如會痛、咬痛、悶痛、牙肉長膿包…等;經過醫師鑑別診斷,與根管問題有關時。

 

2. 您沒有任何不舒服:
●但是在例行 X 光片拍攝,發現牙齒根尖周圍有黑影〈注意:只憑藉 X 光有黑影,不能代表有疾病喔〉。並且,經過醫師鑑別診斷後,確實可能存在與牙髓相關的感染。

 

●但需要做假牙、嵌體時;經過醫師鑑別診斷,發現這顆牙有牙根吸收、額外根管、鈣化根管、牙齒根尖周圍有黑影穿孔、牙裂…等;正在進行中的問題,則可能需要重新根管治療。

 

但,請不要誤解,不是所有的上述情況,都一定要重新治療;應該是說上述情況經過醫師鑑別診斷,而有潛在、或已經有感染的風險。

 

3. 您的這顆牙齒牙冠部分,有新的蛀牙產生〈次級蛀牙〉、補牙的材料崩落一陣子、或牙冠斷裂…等。
這些可能讓感染源、細菌滲漏至根管系統裡,造成原本已經清潔過的根管系統,再一次受到感染。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候您可能會如上述 1. 會感覺到不舒服;或是上述 2. 沒有任何不舒服。所以,無論您有沒有不舒服,都需要經過醫師鑑別診斷後,若可能存在與牙髓相關的感染,則建議重新根管治療。

 

本篇六個主題

 


主題一 | 什麼是根管〈牙神經〉?

主題二 | 為什麼要根管治療?

主題三 | 是不是初次〈第一次〉根管治療遇到特殊情況,所以才需重新根管治療呢?

主題四 | 什麼是重新〈第二次〉根管治療?

主題五 | 重新〈第二次〉根管治療大致流程有哪些?

主題六 | 重新根管治療前的預防以及治療後後的注意事項
 

 

主題一 | 什麼是根管〈牙神經〉?
 

 

牙齒與其身體的組織或器官不太一樣,因為牙齒是屬於一種封閉的結構,外面一層層是很硬的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結構;裡面是一個空腔我們稱之為牙髓腔。

 

這個空腔裡面的內容物,我們統稱為牙髓組織,其中大致包含有神經、血管、淋巴以及其他的附屬組織。

 

這牙髓組織負責我們牙齒的一部分感覺、及給予牙齒養分、防衛、生長的一些功能。這些神經、血管、淋巴以及其他的組織是由頭顱部分的神經、血管、淋巴分枝而來,並由牙齒最尖端的開口(我們稱之為根尖孔)進入到牙髓腔裡面。

 

以現在的觀點,我們不只是把神經看成單一個體,而是把上述的牙髓組織以及牙本質視為一個密不可分的一個大的複合單元,我們稱之為「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這種複合系統,非常複雜,仍有太多的未知數等待學者們去一一發現。

 

所以,以往俗稱的抽神經,現在應該稱之為對於生病的「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處置。當然,這些文謅謅的用詞,還是被簡化為「牙髓治療」或「根管治療」。《抽神經、拔神經不是牙髓治療嗎?》

 

 

主題二 | 為什麼要根管治療
當我們牙齒因為蛀牙、嚴重牙周病、外傷、牙根吸收…等。造成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牙神經〉生病、感染。

 

而根管治療,就是盡可能地移除我們生病或是受感的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牙神經〉,讓我們身體的自然修復能力,來讓這些生病的牙齒,恢復功能,好讓這牙齒可以在口腔內繼續為您服務。

 

然而,根管治療大致可以包含非手術根管治療〈初次、重新根管治療〉,與手術性根管治療〈牙根尖切除手術、自體齒移植、蓄意在植、拔牙〉。請看我為您簡介的:簡單七篇讓您了解根管治療。

 

 

主題三 | 是不是初次〈第一次〉根管治療遇到特殊情況,所以才需重新根管治療呢?
●根據一些文獻顯示,依照標準流程的非手術性的根管治療也有  80%~95% 成功率。

 

但是,仍然有機會在重新根管治療。例如,牙齒內部根管系統太複雜,受限於當時的治療技術、儀器、環境,以及當時醫療水準的極限;或是狹窄、鈣化、或彎曲的根管,C 型根管系統,變異的側根管,鰭狀區…等。

 

●某些困難根管治療部分,需要數次的約診時間才有辦法完成;但有的時候,病人種種因素〈搬家、換工作地點、太忙忘了、經過初步處理後不太會痛就不想去看、病人本身害怕看牙齒,去過一次就不想去了、觀念認知差異以為只要去一次就可以…等。〉而未依照約診時間而去完成後續處置。

 

這種情況,不只是初次根管治療尚未告一段落,很有可能疾病隨著時間越來越惡化,需要重新根管治療、甚至病入膏肓無法挽救,必須拔牙。

 

●牙冠部分的密封狀態遭到破壞,以至於細菌、養分侵入原本已經處置過的根管系統,進而讓此再次感染。補的東西破碎、脫落。牙套掉了、次級蛀牙、牙冠斷裂、垂直牙根縱裂。

 

以上 3 點,是我們在初次根管治療時遇到的情況,所以經過醫師的評估才有接下來的重新根管治療〈第二次〉的可能的處置。

 

 

主題四 | 什麼是重新〈第二次〉根管治療
根據美國牙髓病學會〈AAE〉的定義:重新非手術根管治療,是指從牙齒上清除根管充填材料,然後清潔,修型,以及根管充填。

 

看到這定義,這與初次非手術根管治療步驟幾乎沒有差多少,就差在「清除根管充填材料」,因為初次根管治療前,是還沒有被除理過的,所以也不會有根管充填材料在裡面。

 

 

主題五 | 重新〈第二次〉根管治療大致流程有哪些
重新根管治療前,醫師會審慎評估、鑑別診斷需要重新根管治療的牙齒。而且,醫師與病人充分溝通討論,雙方接受根管重新再治療後,才會開始接下來幾個步驟:

 

 

 

 

1. 移除牙冠
首先,因為非手術性的根管治療或重新治療,都必須從牙冠的開進入。

 

另外,移除牙冠後,可以檢視整個牙冠部位的齒質結構,是不是適合未來牙套、贋復重建。

 

以及,移除牙冠後,可以確實清除牙冠部位的感染源,像是蛀牙。

 

2. 移除柱心
部分牙齒,因當初疾病的原因,而移除感染源後,本身結構較差的關係,必須使用柱心來協助後續的牙套重建。而這柱心是建立在,牙髓腔以及根管中。

 

移除柱心後,醫師會再次評估剩餘的牙齒本質,是否足夠未來的重建、以及檢視是否有牙根裂、或其它情況。

 

在這個時候,醫師也許會使用放大的工具、根管超音波、以及其它特殊器械來協助處置;例如,放大眼鏡、牙科顯微鏡、柱心移除系統…等。

 

3. 移除根管系統內的充填物
像是之前我們提到的根管充填使用的材料、MTA、或是其它阻塞物…等。

 

當然,醫師也許會使用特殊器械、放大工具、以及超音波器械協助。

 

4. 清潔根管系統
與初次〈第一次〉非手術性根管治療原則一樣;而在特殊器械、放大工具、以及超音波器械協助下,或許能夠解決前一次遭遇的困難。例如,彎曲、狹窄、鈣化、額外側根管、複雜根管系統、異物阻塞…等。

 

當然,不是使用特殊工具就一定能夠百分百解決前一次的困難,但這些能夠提高可能性,以及發揮最大的醫療極限。

 

5. 療程告一段落
在清潔完畢後,再一次的根管封填,並後續觀察,以及牙套、贋復物的製作。

 

 

主題六 | 重新根管治療前的預防、及治療後後的四點注意事項
當您的牙齒接受過根管治療後,幾使在統計上有蠻高的成功率,但以下幾點是您自己可以掌控並注意的。

 

1. 良好修復
根管治療完的牙齒,無論是初次或是重新治療後,「密封」是避免感染源、細菌再度侵入已經處理過的神經管。

 

而,密封的品質對於這一顆牙齒的預後、使用年限,扮演絕對重要的角色;其中,又以良好的修復、優質的牙套、贋復物,才能確保牙冠部位達到優質的密封。

 

●點選看詳細:根管治療〈抽神經〉後牙齒沒做牙套;就像騎摩托車沒戴安全帽一樣的危險!

 

2. 勤奮清潔
口腔清潔已經是老生常談的事了,不管牙齒有沒有做任何治療,病友對自我的牙齒最大的負責任就是,用對潔牙方法、勤奮清潔;不要等到牙齒生病才知道牙齒健康的可貴。

 

合適且恰當的口腔清潔,永遠都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這可以避免二次蛀牙,以及因為蛀牙而破壞牙冠部分的密封。

 

3. 適當使用
請記得,牙齒需要到接受初次根管治療時,表示本身這顆牙齒就已經是生病或有問題的牙齒;更何況接受重新根管治療。也就是說,在重新根管治療之前的先天條件就已經沒那麼好,而處置的牙齒,要非常小心使用,減少牙裂風險。

 

吃東西,是牙齒最主要的功能。所以較硬的、脆的食物要特別留意;尤其是軟中帶硬的食物要特別小心〈百香果、芭樂心…等〉。

 

4. 定期回診
醫師會依照臨床口內狀況、X 光影像、病人的主訴、病史來追蹤您曾經做過根管治療處置的牙齒。

 

因為有定期檢查的好處,當有些微變化的時候,醫師會與您商量後續的治療計畫;例如非手術性的重新治療,手術性的介入,拔牙…等。

 

 

重新根管治療。結語
對於根管的重新治療來說,經過審慎的鑑別診斷、治療計畫以及處置後,根據一些實驗的統計,也有 70% 的成功率。

 

然而「以精細的根管治療,幫助患者保留自然牙」,這個標語是我們的中華民國牙髓病學會的精神,這也是我們醫師的中心價值。

 

我們會盡全力幫助患者保留能夠留的牙齒;即使有太多主客觀非人力可及的因素存在,我們仍會秉持我們的理念。

 

PTT資料 https://www.ptt.cc/bbs/teeth_salon/M.1447206627.A.1E4.html


利益與影響
 

 

→ 開放臨床實驗可促進國內牙齒再生醫學、齒槽骨細胞治療技術成熟,進而推行上市。

 

→ 國外諸多研究顯示,再生牙技術比起植牙可大幅縮短術後恢復期,更可避免排斥、感染、鬆脫等問題。

 

→ 國人牙周病比率高達八九成,嚴重影響牙周健康,造成牙齦、齒槽骨萎縮,進而造成牙齒脫落,目前主要治療方式為縫補牙齦、自體移植補骨等手術,時間相當長,對患者心理與財務上都造成極大負擔,牙周問題也嚴重影響老年人口健康與生活品質,加速牙齒再生、齒槽骨細胞治療技術上市,將可嘉惠極大多數民眾,解決各種延伸問題。

 

期盼未來缺牙、牙周萎縮的民眾都能再次「長」出一口好牙,邀請大家一起倡議!

 

利益與影響

開放人體臨床試驗,可加速國內牙齒再生技術進展,

提供蛀牙、先天缺牙、意外斷牙、牙周萎縮患者更快速、更穩固的治療選擇!

 

近幾年國際上牙齒、齒槽骨再生技術時有所聞,美國、日本、英國都已有重大突破,朝著臨床、上市發展,讓缺牙、牙周病患者能免去免去植牙手術之苦,縮短治療復原期。

 

 

 

而台灣呢?

早在2007年,台大研究團隊已透過「牙齒自體細胞再生」技術,成功讓迷你豬長出新牙。

(從迷你豬口中取得牙胚細胞,經培養後再植入原迷你豬的牙槽骨中,已成功地長出與迷你豬的牙齒一樣大小的牙齒。利用支架亦能再生具有牙本質、牙髄、牙骨質與牙周膜等如同牙根一樣的結構。 資料來源:牙齒幹細胞於再生醫學之應用)

 

十多年過後,多家公私立大學、醫院、生技公司也紛紛投入研究。(例如:注射組織工程骨重建齒槽骨擴大術、幹細胞應用於口腔顎骨重建技術開發)

 

然而,因為政策限制,尚未開放人體臨床試驗,阻礙了國內牙醫再生技術發展,諸多飽受缺牙、牙床萎縮所苦的患者,只能遙遙無期的等待。(據健保署統計,國人罹患牙周病比例高達八九成,超過半數人擁有假牙、植牙,年紀增長比率大幅提升。)

  
英國

蛀牙可再生 就靠海綿球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科學家曾發表一項研究,用膠原海綿球沾上藥物放入蛀牙洞,刺激牙髓幹細胞,進而分化產生生齒細胞,促使牙本質生長,重新長成好牙;而且綿球可自然分解,比現在普遍採用的固態填充物更好。

 

最有趣的是,該藥物Tideglusib原本是用來緩解多種神經性疾病如帕金森症、阿茲海默症的試驗用藥,沒想到竟在牙科領域有不同貢獻。

 

牙體表面損傷或細菌感染後,內部柔軟的牙髓會暴露出來。為了避免更嚴重的感染,牙齒會分泌一層薄薄的牙質,封住牙髓,但這種天然的再生機制還不足以有效地修復較大的空洞。

 

目前牙醫普遍使用人造黏合劑,例如含鈣、矽等礦物成分產品,來填補坑坑洞洞的爛牙,但這些成分會留在牙體裡且無法分解,易增加感染機會,也可能受侵蝕或剝落。參與研究的倫敦國王學院顱面發育與幹細胞生物學教授Paul Sharpe表示,補牙沒什麼不好,但若能自我修復會更好。

 

利用幹細胞技術 短短9週再生新牙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齒科學院教授Jeremy Mao的一項研究,則是能夠讓牙齒培養縮短到大約9週。關鍵就是讓幹細胞附著在塗有生長因子的3D支架,幫助幹細胞在活體上生長更順利,實現牙齒再生

 

植入患者口腔的3D支架是以天然材料製成的,將支架放置在失去牙齒的牙洞內後,支架和它周圍的牙洞組織會隨時間逐漸融合,侵入性更小,是目前傳統植牙手術無法比擬的。

 

隨著幹細胞研究與應用越來越多,牙齒再生不再那麼遙不可及,研究若能進行具規模的人體實驗,或許未來蛀牙不用再考慮補牙、植牙,新技術有機會使原牙再生,免去拔牙之苦,也省下後續做假牙的大筆費用。

植牙帶來的問題

事實上,植牙能用多久,就跟「健康的牙能用多久」,甚至「人能活多久」是一樣難以回答的。這與每個人原先狀況、疾病程度、破壞程度、重建後程度等多種因素息息相關,再加上病人的保養狀況也有很大影響。


我們應將植牙視為「重建牙齒咬合功能」的一種選項,既然是一種選項,就會有好處與不盡完美之處。好處在於植牙的咬合狀態跟真牙相近,能增加牙齒顆數,分擔現有牙齒承受的力量。此外,植牙有多種套件,包括能增加固著力的半固定式活動假牙,也能成為單顆植牙、多顆植牙、牙橋式植牙,甚至全口重建等基石,就像是樂高積木一樣能組合出不同功能。

植牙麻煩的地方則是需要進行手術,雖然以現今醫療技術而言,手術過程及術後不會有太多不適,但是仍可能會因病患狀況不同而需要做其它手術,例如大範圍的補骨手術、鼻竇增高術等。另一方面,植牙治療期比一般較傳統牙橋與活動假牙長,通常需等待3~6個月才能正常使用。

以下為3種常見會影響植牙使用期限的情況:

1.病人本身條件

包括全身身體狀況、系統疾病等干擾,像是未治療的重度糖尿病病患植牙失敗的風險較高。而系統疾病經過良好治療,可大幅減少植牙失敗率,所以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接受植牙。

2.咬合過重或有磨牙習慣

植牙與骨頭之間為剛性連結(醫療上稱為骨整合),可以使植牙承受很大的咬合壓力,但是長期不當的咬合壓力,會直接作用在此介面,使得植牙與骨頭間的鏈結被破壞,進而導致植牙喪失。有磨牙習慣的患者需定期追蹤咬合或配戴咬合板分散咬合壓力,增加植牙的穩定性與使用期限。

 

(植牙與真牙差別在於牙周膜。真牙與齒槽骨之間有可調整咬合承受力的牙周膜,但是植牙沒有。植牙與齒槽骨之間為剛性連接,給了植體強大的咬合承受力,卻少了自我調整的能力。圖片來源:徐振祥提供)

3.牙周病:

對於牙周病患者來說,在植牙手術之前是否已接受完整的牙周病治療,相當重要,因為牙周病治療往往比植牙更複雜耗時,容易被省略,如果沒有徹底治療牙周病,將大幅提高未來植牙失敗率。

我曾遇過病患不想接受牙周病治療,而是希望把牙齒拔掉後,用植牙去對抗牙周病就好。這是錯誤的做法,容易導致植牙失敗,甚至因此讓許多人對植牙產生負面觀感。

植牙發明人Branemark教授有句名言:「沒有人睡覺的時候,該把牙齒放在床頭的杯子裡。」牙醫師的使命是盡量讓每個患者都擁有固定的假牙,所以不僅要在植牙前控制好危險因子,完成植牙後,患者也要與醫師合作保養植牙,這樣你的植牙才可以跟你一起「呷百二」(台語,意指健康活到老)。

根管治療

 

根管治療重新處理一次?﹞

 

﹝為什麼我這顆很久以前抽過神經的牙齒,也不會痛,沒什麼感覺,醫師要我根管二次治療、二次根管治療?﹞

 

﹝是不是以前根管治療過的牙齒,都要重新抽神經呢?﹞

 

 

先說結論:直接回答問題
曾經根管治療〈曾經抽神經〉的牙齒,建議重新根管治療可能三大原因如下:

 

 

1. 您有不舒服的時:
例如會痛、咬痛、悶痛、牙肉長膿包…等;經過醫師鑑別診斷,與根管問題有關時。

 

2. 您沒有任何不舒服:
●但是在例行 X 光片拍攝,發現牙齒根尖周圍有黑影〈注意:只憑藉 X 光有黑影,不能代表有疾病喔〉。並且,經過醫師鑑別診斷後,確實可能存在與牙髓相關的感染。

 

●但需要做假牙、嵌體時;經過醫師鑑別診斷,發現這顆牙有牙根吸收、額外根管、鈣化根管、牙齒根尖周圍有黑影穿孔、牙裂…等;正在進行中的問題,則可能需要重新根管治療。

 

但,請不要誤解,不是所有的上述情況,都一定要重新治療;應該是說上述情況經過醫師鑑別診斷,而有潛在、或已經有感染的風險。

 

3. 您的這顆牙齒牙冠部分,有新的蛀牙產生〈次級蛀牙〉、補牙的材料崩落一陣子、或牙冠斷裂…等。
這些可能讓感染源、細菌滲漏至根管系統裡,造成原本已經清潔過的根管系統,再一次受到感染。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候您可能會如上述 1. 會感覺到不舒服;或是上述 2. 沒有任何不舒服。所以,無論您有沒有不舒服,都需要經過醫師鑑別診斷後,若可能存在與牙髓相關的感染,則建議重新根管治療。

 

本篇六個主題

 


主題一 | 什麼是根管〈牙神經〉?

主題二 | 為什麼要根管治療?

主題三 | 是不是初次〈第一次〉根管治療遇到特殊情況,所以才需重新根管治療呢?

主題四 | 什麼是重新〈第二次〉根管治療?

主題五 | 重新〈第二次〉根管治療大致流程有哪些?

主題六 | 重新根管治療前的預防以及治療後後的注意事項
 

 

主題一 | 什麼是根管〈牙神經〉?
 

 

牙齒與其身體的組織或器官不太一樣,因為牙齒是屬於一種封閉的結構,外面一層層是很硬的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結構;裡面是一個空腔我們稱之為牙髓腔。

 

這個空腔裡面的內容物,我們統稱為牙髓組織,其中大致包含有神經、血管、淋巴以及其他的附屬組織。

 

這牙髓組織負責我們牙齒的一部分感覺、及給予牙齒養分、防衛、生長的一些功能。這些神經、血管、淋巴以及其他的組織是由頭顱部分的神經、血管、淋巴分枝而來,並由牙齒最尖端的開口(我們稱之為根尖孔)進入到牙髓腔裡面。

 

以現在的觀點,我們不只是把神經看成單一個體,而是把上述的牙髓組織以及牙本質視為一個密不可分的一個大的複合單元,我們稱之為「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這種複合系統,非常複雜,仍有太多的未知數等待學者們去一一發現。

 

所以,以往俗稱的抽神經,現在應該稱之為對於生病的「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處置。當然,這些文謅謅的用詞,還是被簡化為「牙髓治療」或「根管治療」。《抽神經、拔神經不是牙髓治療嗎?》

 

 

主題二 | 為什麼要根管治療
當我們牙齒因為蛀牙、嚴重牙周病、外傷、牙根吸收…等。造成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牙神經〉生病、感染。

 

而根管治療,就是盡可能地移除我們生病或是受感的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牙神經〉,讓我們身體的自然修復能力,來讓這些生病的牙齒,恢復功能,好讓這牙齒可以在口腔內繼續為您服務。

 

然而,根管治療大致可以包含非手術根管治療〈初次、重新根管治療〉,與手術性根管治療〈牙根尖切除手術、自體齒移植、蓄意在植、拔牙〉。請看我為您簡介的:簡單七篇讓您了解根管治療。

 

 

主題三 | 是不是初次〈第一次〉根管治療遇到特殊情況,所以才需重新根管治療呢?
●根據一些文獻顯示,依照標準流程的非手術性的根管治療也有  80%~95% 成功率。

 

但是,仍然有機會在重新根管治療。例如,牙齒內部根管系統太複雜,受限於當時的治療技術、儀器、環境,以及當時醫療水準的極限;或是狹窄、鈣化、或彎曲的根管,C 型根管系統,變異的側根管,鰭狀區…等。

 

●某些困難根管治療部分,需要數次的約診時間才有辦法完成;但有的時候,病人種種因素〈搬家、換工作地點、太忙忘了、經過初步處理後不太會痛就不想去看、病人本身害怕看牙齒,去過一次就不想去了、觀念認知差異以為只要去一次就可以…等。〉而未依照約診時間而去完成後續處置。

 

這種情況,不只是初次根管治療尚未告一段落,很有可能疾病隨著時間越來越惡化,需要重新根管治療、甚至病入膏肓無法挽救,必須拔牙。

 

●牙冠部分的密封狀態遭到破壞,以至於細菌、養分侵入原本已經處置過的根管系統,進而讓此再次感染。補的東西破碎、脫落。牙套掉了、次級蛀牙、牙冠斷裂、垂直牙根縱裂。

 

以上 3 點,是我們在初次根管治療時遇到的情況,所以經過醫師的評估才有接下來的重新根管治療〈第二次〉的可能的處置。

 

 

主題四 | 什麼是重新〈第二次〉根管治療
根據美國牙髓病學會〈AAE〉的定義:重新非手術根管治療,是指從牙齒上清除根管充填材料,然後清潔,修型,以及根管充填。

 

看到這定義,這與初次非手術根管治療步驟幾乎沒有差多少,就差在「清除根管充填材料」,因為初次根管治療前,是還沒有被除理過的,所以也不會有根管充填材料在裡面。

 

 

主題五 | 重新〈第二次〉根管治療大致流程有哪些
重新根管治療前,醫師會審慎評估、鑑別診斷需要重新根管治療的牙齒。而且,醫師與病人充分溝通討論,雙方接受根管重新再治療後,才會開始接下來幾個步驟:

 

 

 

 

1. 移除牙冠
首先,因為非手術性的根管治療或重新治療,都必須從牙冠的開進入。

 

另外,移除牙冠後,可以檢視整個牙冠部位的齒質結構,是不是適合未來牙套、贋復重建。

 

以及,移除牙冠後,可以確實清除牙冠部位的感染源,像是蛀牙。

 

2. 移除柱心
部分牙齒,因當初疾病的原因,而移除感染源後,本身結構較差的關係,必須使用柱心來協助後續的牙套重建。而這柱心是建立在,牙髓腔以及根管中。

 

移除柱心後,醫師會再次評估剩餘的牙齒本質,是否足夠未來的重建、以及檢視是否有牙根裂、或其它情況。

 

在這個時候,醫師也許會使用放大的工具、根管超音波、以及其它特殊器械來協助處置;例如,放大眼鏡、牙科顯微鏡、柱心移除系統…等。

 

3. 移除根管系統內的充填物
像是之前我們提到的根管充填使用的材料、MTA、或是其它阻塞物…等。

 

當然,醫師也許會使用特殊器械、放大工具、以及超音波器械協助。

 

4. 清潔根管系統
與初次〈第一次〉非手術性根管治療原則一樣;而在特殊器械、放大工具、以及超音波器械協助下,或許能夠解決前一次遭遇的困難。例如,彎曲、狹窄、鈣化、額外側根管、複雜根管系統、異物阻塞…等。

 

當然,不是使用特殊工具就一定能夠百分百解決前一次的困難,但這些能夠提高可能性,以及發揮最大的醫療極限。

 

5. 療程告一段落
在清潔完畢後,再一次的根管封填,並後續觀察,以及牙套、贋復物的製作。

 

 

主題六 | 重新根管治療前的預防、及治療後後的四點注意事項
當您的牙齒接受過根管治療後,幾使在統計上有蠻高的成功率,但以下幾點是您自己可以掌控並注意的。

 

1. 良好修復
根管治療完的牙齒,無論是初次或是重新治療後,「密封」是避免感染源、細菌再度侵入已經處理過的神經管。

 

而,密封的品質對於這一顆牙齒的預後、使用年限,扮演絕對重要的角色;其中,又以良好的修復、優質的牙套、贋復物,才能確保牙冠部位達到優質的密封。

 

●點選看詳細:根管治療〈抽神經〉後牙齒沒做牙套;就像騎摩托車沒戴安全帽一樣的危險!

 

2. 勤奮清潔
口腔清潔已經是老生常談的事了,不管牙齒有沒有做任何治療,病友對自我的牙齒最大的負責任就是,用對潔牙方法、勤奮清潔;不要等到牙齒生病才知道牙齒健康的可貴。

 

合適且恰當的口腔清潔,永遠都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這可以避免二次蛀牙,以及因為蛀牙而破壞牙冠部分的密封。

 

3. 適當使用
請記得,牙齒需要到接受初次根管治療時,表示本身這顆牙齒就已經是生病或有問題的牙齒;更何況接受重新根管治療。也就是說,在重新根管治療之前的先天條件就已經沒那麼好,而處置的牙齒,要非常小心使用,減少牙裂風險。

 

吃東西,是牙齒最主要的功能。所以較硬的、脆的食物要特別留意;尤其是軟中帶硬的食物要特別小心〈百香果、芭樂心…等〉。

 

4. 定期回診
醫師會依照臨床口內狀況、X 光影像、病人的主訴、病史來追蹤您曾經做過根管治療處置的牙齒。

 

因為有定期檢查的好處,當有些微變化的時候,醫師會與您商量後續的治療計畫;例如非手術性的重新治療,手術性的介入,拔牙…等。

 

 

重新根管治療。結語
對於根管的重新治療來說,經過審慎的鑑別診斷、治療計畫以及處置後,根據一些實驗的統計,也有 70% 的成功率。

 

然而「以精細的根管治療,幫助患者保留自然牙」,這個標語是我們的中華民國牙髓病學會的精神,這也是我們醫師的中心價值。

 

我們會盡全力幫助患者保留能夠留的牙齒;即使有太多主客觀非人力可及的因素存在,我們仍會秉持我們的理念。

 

PTT資料 https://www.ptt.cc/bbs/teeth_salon/M.1447206627.A.1E4.html


利益與影響
 

 

→ 開放臨床實驗可促進國內牙齒再生醫學、齒槽骨細胞治療技術成熟,進而推行上市。

 

→ 國外諸多研究顯示,再生牙技術比起植牙可大幅縮短術後恢復期,更可避免排斥、感染、鬆脫等問題。

 

→ 國人牙周病比率高達八九成,嚴重影響牙周健康,造成牙齦、齒槽骨萎縮,進而造成牙齒脫落,目前主要治療方式為縫補牙齦、自體移植補骨等手術,時間相當長,對患者心理與財務上都造成極大負擔,牙周問題也嚴重影響老年人口健康與生活品質,加速牙齒再生、齒槽骨細胞治療技術上市,將可嘉惠極大多數民眾,解決各種延伸問題。

 

期盼未來缺牙、牙周萎縮的民眾都能再次「長」出一口好牙,邀請大家一起倡議!

 

14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