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要有所改變!
已附議237 (時間已截止)
尚須4763個附議
1.制定更嚴謹的分級就醫制度,而非濫用,健保局雖設置不符合急診就醫的代碼,但有醫護敢使用嗎?因為一旦民眾投訴,衛生局首要追責的總是醫護,根本沒有真正的保障。
2.羊毛出在羊身上,使用者付費,高價藥物與耗材不該受限於健保給付。醫療資源應合理分配,確保真正需要的病患能獲得最佳治療,而非因成本限制影響醫療品質。
3.護理起薪僅30,000元,外面服務業薪資都比我們高,卻要求我們提供服務、品質與同理心。但我們上班忙到連喝水、上廁所、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還要面對投訴,這樣的待遇如何留住護理人力?護理應回歸專業,專注於護理工作,而非被迫處理繁雜的行政業務。現況讓護理人員包山包海,嚴重影響專業發揮與病患照護品質,應該有更合理的分工與支持系統。
4.CPR健保給付僅1000多點,也就是1000多元,這微薄的回報,甚至比一頓大餐還少。我們在前線拼死拼活救回一條生命,卻只換來這點補助,還要被要求提供高品質醫療?多少錢做多少事,醫護不該總被道德綁架,政府應該制定真正可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讓醫療體系在低薪與高壓下崩潰。
5. 改善詐領與浪費:嚴查重複就醫、詐領健保、濫用醫療資源,應提高各級醫院急診費用,地區醫院(含)以上皆應提高費用,使民眾多加利用診所資源,而非小病往醫院衝
1.希望政府與各黨派長官親臨第一線,了解病房關床與急診困境。夜班費調整未確保惠及護理人員,急診人力更被忽視。我們需要改革醫療環境與健保制度,而非僅提高健保費。急診長期遭濫用,影響真正有需求的患者,政府應制定更嚴謹的分級就醫制度,以確保醫療資源有效運用。
2.醫院需要資金運作,卻因成本考量壓縮護理人力,所謂的三班護病比真的落實了嗎?去年的醫療評鑒是否只是形式化?增設醫學中心但人力不足,病人無法進病房,最後受苦的還是第一線醫護與患者。最終患者塞在急診,真正需要急救的卻進不來,提高保費儼然不是辦法,所謂的醫療分級,地區醫院急診掛號費竟比一般診所便宜,這真的有落實分級分類嗎?
3.台灣醫療濫用已達高峰,即使廣設護理系、一年三次國考,真正願意投入臨床的人有多少?大環境不改變,沒人願意進來,因為只要大聲、吵鬧就能得利。健保局雖設置不符合急診就醫的代碼,但有醫護敢使用嗎?因為一旦民眾投訴,衛生局首要追責的總是醫護,根本沒有真正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