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目前全台灣約有 213 條「中正路」,顯示過往公共設施命名明顯集中於特定歷史人物,引起不同群體對歷史記憶的觀感落差。
為了促進命名公平性、歷史平衡性與社會共識,建議政府應推動「總統命名平衡原則」,針對歷任中華民國總統,以「命名等量原則」進行全國性規劃,使歷史人物的地名分布更為均衡。例如:
林森 命名道路數:213 條
嚴家淦命名道路數:213 條
蔣經國命名道路數:213 條
李登輝命名道路數:213 條
陳水扁命名道路數:213 條
馬英九命名道路數:213 條
蔡英文命名道路數:213 條
賴清德命名道路數:213 條
具體建議如下:由內政部主責研議,建立《歷任元首命名配額原則》。
- 將既有路名與地名進行盤點,於更新、重建、都市計畫時逐步導入命名平衡政策。
- 規劃設立跨部會諮詢小組,邀集歷史學者、地理學者與社會代表研擬命名參考原則。
- 避免地名高度集中於單一人物,導致象徵性偏重,造成公眾認知偏差。
- 本提案目的在於建構兼容並蓄的公共空間命名文化,提升地名多元性與社會包容性,讓不同歷史階段的記憶都能在地理空間中獲得合理呈現,進而促進社會和諧與歷史共識。
利益與影響
本提案可產生以下正面影響:
- 促進歷史紀念的多元與平衡:透過制度化配額原則,使歷任總統皆有合理比例的公共設施命名,有助於呈現台灣不同時期的歷史發展與民主進程。
- 降低社會對立與政治爭議:現階段針對特定歷史人物命名的修改,常引發社會情緒對立。若能建立一套客觀、制度化的命名配比原則,可避免個別決策帶來的爭議,提升政策正當性。
- 建立民主社會的命名典範:透過制度化命名原則,讓公共空間成為歷史教育與民主實踐的場域,體現對不同政黨與元首的尊重與包容。
- 為未來命名建立長期規劃基礎:本提案可作為都市規劃、行政區再造與地方建設中命名政策的參考,提升整體規劃品質。
執行時間4天
0
已關注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