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將國民高中現階段單節課學習時長壓縮,同時延長休息時間,可適當增加堂數

提議者 jpapapa

已附議19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81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4-05-26
檢核
2024-05-27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不通過
2024-07-26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中華民國高中課程時間調整政策
政策目標
為提升高中學生的學習效率、精神狀態及課程的彈性,教育部決定調整現行課程時間安排,將每節課的授課時間濃縮至30分鐘,並延長課間休息時間。此舉將促進學生在更集中、更高效的學習環境中成長,同時給予他們更多的休息和調整時間。


課程結構調整

1、每節課時長由50分鐘縮減為30分鐘。
2、課間休息時間由10分鐘延長至20分鐘。
3、每日課程數量相應增加,以確保課程總時數符合教育部的基本要求。


實施細則

授課質量提升:教師應濃縮課程內容,確保在30分鐘內有效傳達主要知識點和技能,同時增加課堂互動,提升學生的參與感。
休息時間利用:鼓勵學生在延長的休息時間內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放鬆身心或自習,避免過度使用電子設備。
課程彈性調整: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需求,靈活安排課程時間和順序,保證學習效果最佳。


支持措施

教師培訓:提供針對課程濃縮和高效教學法的專業培訓,幫助教師適應新的授課模式。
學生指導:開展時間管理和有效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節奏。
設備和設施:改善學校的運動設施和休息區域,為學生提供更好的休息環境。

利益與影響

將上課內容濃縮到專注的三十分鐘內,並延長休息時間,可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精神狀態。這一想法可以通過康德的自律原則來佐證其正確性,因為它強調自主性和理性決策,以下是具體的論述:

康德自律原則的運用


理性決策與自主性:

康德的自律原則強調人類應依靠理性進行自主決策。將課程時間調整為專注的三十分鐘並延長休息時間,實際上是基於對學生學習特性和注意力曲線的理性分析。這種安排尊重學生的注意力周期,使他們能夠在更佳的狀態下學習,從而達到更高的效率。


道德法則的普遍性:

調整課程結構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是一個理性且具有普遍性的教育原則。若所有教育者都能根據學生的注意力特性來安排課程,這將有助於建立一個更高效的教育體系,這種行為符合康德定言令式的要求,即能夠被普遍化的行為準則。
尊重學生的自主性:

根據自律原則,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個體需求是關鍵。縮短課程時間並延長休息時間,尊重了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讓他們能夠在課堂上更集中精力,同時在休息時充分放鬆,這樣的安排體現了對學生自主性和尊嚴的尊重。


道德行為的內在價值:

調整課程結構不是單純為了達到某個外在的目標(如更高的考試分數),而是基於對學生學習需求和心理特點的理解。這種內在價值的實現,符合康德自律原則中道德行為內在價值的要求,是以學生的最佳利益為出發點。


綜合論述
將課程濃縮到三十分鐘,並延長休息時間,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精神狀態,這樣的做法是基於理性分析和對學生需求的尊重,符合康德的自律原則。這不僅是一個有效的教育策略,更是一個尊重學生自主性、提升教育質量的道德行為。

具體建議
課堂結構:將每堂課時間控制在三十分鐘內,使其高度集中,內容簡潔而精煉。
延長休息:每堂課後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例如15分鐘),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放鬆和恢復精力。
靈活課程安排:根據不同科目的需求和學生的反饋,靈活調整課程時間和結構,確保每門課程都能在最佳狀態下進行。
學生反饋:定期收集學生的反饋,調整課程安排,確保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需求和注意力特點。
這種教學安排,體現了對學生理性和自主性的尊重,符合康德自律原則中的道德價值和普遍性原則,從而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整體教育質量。

0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