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KEN
已附議49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51個附議
緊急呼籲停止佈署、啓動5G(第五代)無線電信網絡。5G無線電信會大量增加現有的無線電磁波(RF)輻射的暴露。無線電磁波輻射已被證明對人類和環境有害。 5G的部署應該要先完成對人類和環境的實驗,否則根據國際法應將其定義為犯罪。
全球(包含台灣)的電信業者準備在這一年內推出第五代無線電信網絡(5G)。這將對台灣引發前所未有的社會變化。大家以為即將會擁有“智能”房屋、“智能”企業、“智能”高速公路、“智能”城市和自動駕駛汽車。未來很多的產品從冰箱和洗衣機到牛奶盒,梳子和嬰兒尿布,都將被裝上天線和微晶片,透過無線訊號連接到網際網路。地球上的每個人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透過設備連結上超高速、低延遲的無線網路。
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也沒有廣泛討論的是,這將導致全世界(包含台灣)前所未有的環境變化。無線電信發射器的分佈密度大到令人無法想像。據估計,除了數以百萬計的新5G基地台和太空中的20,000個新衛星外,估計到2020年,將有2000億個傳輸對象成為網際網路的一部分,幾年後將成為1 萬億個對象。
儘管受到大量的否認,但無線電磁波(RF)輻射對生命有害的證據已經不勝枚舉。累積的關於人類患病和受傷的臨床證據,各種植物和動物的DNA,細胞和器官系統受損的實驗證據,以及流行病學證據表明關於現代文明的主要疾病(癌症、心臟病和糖尿病)很大程度上是由無線電信頻率輻射引起的,這方面的研究文獻超過10,000篇。(詳細RF輻射影響請參考附件內容)
如果電信行業的5G計劃實現後,那麼地球上(包含台灣)所有人,所有動物,所有鳥類,所有昆蟲,所有植物都無法避免每年365天,每天24小時暴露在5G的無線電磁波輻射之下,其輻射值是當今3G、4G的數十倍至數百倍,沒有任何躲避的可能。 這些5G計劃有可能對人類造成嚴重、不可逆轉的影響,並對地球所有生態系統造成永久性損害。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2011年得出結論,頻率為30 kHz-300 GHz的RF無線電磁波輻射可能對人體有害,被定為二級致癌物。但是最近的證據,包括有關使用手機和患腦癌風險的最新研究表明,無線電磁波輻射已被證明對人類具有致癌性,現在應與煙草和石棉一起歸為“第一類致癌物”。
根據良心道德和國際協議,台灣的政府應立即採取保護人民和環境措施。
為了傳輸物聯網所需的大量數據,5G技術在完全部署後將使用毫米波,而毫米波很難通過固體材料傳輸。電信業者將在世界上(包含台灣)每個城市地區每100公尺安裝一個基地台。與上一代無線技術不同,之前的無線電信技術在一片廣大的區域只需安裝一個無線基地台就可以,而5G基地台和5G設備將有多個以“相控陣”排列的天線,這些天線共同工作以發射集中、可操縱、相互追踪的類似雷射光束訊號。
每部5G手機將包含數十個微小的天線,這些天線將共同工作,追蹤跟瞄準從最近的基地台發射出來的狹窄聚焦的波束。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規定允許這些光束的有效功率高達20瓦,這比當前手機允許的接收功率高十多倍。
每個5G基地站都將包含成百上千個天線,這些天線將會對其服務區域內的所有手機和設備發射多重類似雷射光束。 這項技術稱為“多點輸入和多點輸出”或者MIMO。 FCC規定允許5G基地站波束的有效發射功率每100 MHz頻譜高達30,000瓦,或每GHz頻譜等效300,000瓦,這比當前基地站被允許的發射功率高數十到數百倍。
呼籲台灣的政府:
(a)立即採取措施,停止在台灣部署5G,以保護全民,特別是未出生的胎兒、嬰兒、兒童、青少年和孕婦,同時也才能保護環境;
(b)遵循《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和歐洲理事會第1815號決議 ,向全體公民,包括老師和醫生告知來自無線頻率輻射對成人和兒童健康的產生的風險,告訴他們為什麼和怎樣避開無線通訊和基站,特別是那些托兒所、學校、醫院、住家和工作場所附近的基站;
(c) 支持和實施有線通信,而不是無線通信;
(d) 禁止無線/電信業通過其遊說組織 說服官員做出允許進一步擴大地面和太空的 5G 無線頻率輻射的範圍;
(e)立即選定位持真正中立態度的研究電磁場和健康問題的科學家組成獨立的專家組,這些科學家不能受電信行業的影響 ,讓這些科學家製定新的關於無線頻率輻射的標準,在他們制定這些標準時不能只根據輻射的功率,還要考慮輻射的累加效應,不能只考慮輻射對人體的熱效應,也不能只考慮輻射對人體的作用;
(f)在沒有電信行業影響的前題下,立即選定科學家組成專家組,這些科學家必須具備電磁場、健康、生物學、大氣物理方面的專業知識,讓這些科學家製定一套全面的管理制度,以確保在利用外層空間的時候人類和環境的安全不受影響,同時還要考慮到無線頻率輻射、發射火箭時排出的氣體、黑煙、外空碎片以及它們對臭氧層的影響、全球變暖、對大氣層和地球上生命的保護,基於地面和外層空間的技術都必須具有針對成人、孩子、動物和植物的可持續性。
附加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