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挑戰性別友善廁所
已附議39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61個附議
動機:
根據我們製作的問卷調查(100位男性),發現現在有82%男性在上廁所時被許多問題困擾,其中甚至有22%人感到極度不舒服(0至5分),而男性有困擾原因最高的就是覺得隔板不夠高、環境髒、害怕有人在看及旁邊有站人導致尿不出來在,並有47筆回應同時指出有男廁潛規則 : 135定律(註一),且我們的數據當中(受試者198人)顯示有六成的受試者有超過一人以上的友人也會感到上廁所不舒適。
現有的解決方案都導向性別友善廁所可以解決以上問題,但在數據中有46%的受試者不知道自己生活周遭的性別友善廁所地點,在年齡分類較高的受試者族群甚至出現沒聽過性別友善廁所的疑問,更高達六成五的受試者沒有使用過性別友善廁所,最多人認為的原因包含「男女共用產生隱私安全疑慮」、「在廁所遇到異性感到尷尬」、「可能會受到異樣的眼光」。
一般男廁現況:
目前的法規中,只有規定小便斗的中心距離需至少80公分,並無要求一定要加裝隔板,此外,即使加裝了隔板,隔板高度上遠距離地面最低也只需要120公分。
性別友善廁所 :
定義:無論使用者生理性別、心理性別為何,皆可方便使用的廁所。
做法:廁所內設置有小便斗及坐式、蹲式馬桶,小便斗及馬桶皆配有完整隔間。
自「葉永鋕事件」(註二)的發生,政府致力於推廣性別平等,截至2022校園中已經設置近600間性別友善廁所,在性別友善廁所設置準則中設立原因為 : 1.解決女廁時常人滿為患的問題,提高廁所使用率2.為非傳統性別特質者提供能安心如廁的環境3.增進/推廣 性別友善 風氣/設施。
而性別友善廁所現況:
1.多數高中(竹東 桃園 武陵)的性別友善廁所就是無障礙廁所,廁所內配置只有一個馬桶,或是在性別友善廁所的空間裡有數間馬桶和數個只有隔板的小便斗,前者會淪為工具間及使用率低,後者衍生出許多男女隱私安全的疑慮,兩者皆無達成性別友善廁所之定義,無法改善男性上廁所的尷尬感與缺乏隱私。
2.上述提到性別友善廁所設置目的其一是解決人滿為患問題,增加使用率,即使政府在校園內設置及推廣性別友善廁所,根據我們的調查仍然發現使用率不高,而且性別友善廁所的普及率也很低。由調查可見性別友善廁所無法達到原本的目的,也無法解決男性感到困擾的狀況。
3.性別友善廁所衍生出許多問題。女權組織「威爾士婦女之聲」(Women’s Voice Wales)曾表示在校園的友善廁所裡因爲男女同廁,導致女性受到性騷擾;男女如廁習慣的不同也讓雙方被廁所衛生問題困擾
隱私權定義:
大法官認為「個人私密領域不受侵擾的範圍」,除了個人居住的房屋或隱密空間,還擴大到居家以外的公共場域的活動。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第12條規定:「任何個人之私生活、家庭、住宅或通訊不容無理侵擾,......」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7條:「一、任何人之私生活、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得無理或非法侵擾,......」這些都指出男性不應該是忍受上廁所時怕被看到的不適,又或者遭受像「葉永鋕事件」等的霸凌、嘲笑,而是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如廁空間。
成功案例:
1)北美館 男女廁皆設置單人獨立隔間
2)日本六角形男廁 在消除壓迫感的六角形空間內設置了盥洗臺,形成獨立的單間,大小便、洗手、整理儀容都能在不被任何人看到的情況下完成。
3)政大性別通用廁所 性別通用廁所的設置,去除原先二元化的男性、女性標誌,廁所內皆設置獨立隔間。
4)民生國中性別友善廁所設置 成為全臺首間設置「性別友善廁所」的國中,將傳統兩性分離廁所改建為性別友善廁所,打通男女廁厚牆,無論是小便 斗、蹲式馬桶還是坐式馬桶,都採獨立隔間。
根據上述,我們希望能喚起大家對男性如廁隱私的重視,修改現今小便斗的法規,效仿以上的成功案例將男廁小便斗跟女性廁所一樣都加裝門,達到男女平權。能保障男性隱私權的同時,防止校園霸凌,讓如廁時的男性可以上的安心。
註:
一、135定律:在上廁所時兩人之間一定會空一格
二、葉永鋕事件:關於多元性別議題的校園事件,高樹國中三年級學生葉永鋕,因與眾不同的性別氣質而遭到部分同學霸凌,不敢在下課時間去上廁所,2000年4月20日11點42分,永鋕在上課時,提前離開教室去上廁所,後來被發現重傷臥倒血泊中,送醫不治死亡。
1.真正落實男女之平權
2.使男性在上廁所時沒有焦慮感、不安感,以達到在上廁所時有個人空間可以利用也能讓男性感到隱私被保障
3.提升廁所使用率。不再有135定律無形地浪費空間,更沒有性別友善廁所被擱置或設置錯誤的問題。
附加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