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顆顆顆顆顆
尚須0個附議
參考日治時期台灣區劃以及日本地方現行制度,進行區域整合。
台北都 (首都) (北北基 + 北桃園 + 宜蘭縣)
面積:2457 + 409 + 2144 = 5010
人口:705 + 115 + 46 = 866
密度:1729
新竹省 (南桃園 + 新竹縣市 + 苗栗縣)
面積:812 + 104 + 1428 + 1820 = 4164
人口:97 + 43 + 55 + 57 = 252
密度:605
台中省 (台中市 + 彰化縣 + 南投縣)
面積:2215 + 1074 + 4106 = 7395
人口:278 + 129 + 51 = 458
密度:619
台南省 (台南市 + 雲林縣 + 嘉義縣市)
面積:2192 + 1291 + 60 + 1902 = 5445
人口:189 + 71 + 27 + 52 = 339
密度:623
高雄省 (高雄市 + 屏東縣 + 澎湖縣)
面積:2952 + 2776 + 141 = 5869
人口:278 + 84 + 10 = 372
密度:634
花東特別行政區 (花蓮縣+ 臺東縣)
面積: 4629 + 3515 = 8144
人口: 33 + 22 = 55
密度:68
金馬特別行政區 (金門縣 + 連江縣)
面積:153 + 29 = 182
人口:13 + 1 = 14
密度:769
行政區級別:
第一級行政區
1.都 2.省 3.特別行政區
第二級行政區
1.都:
區(10萬人 ~ ) / 郡(10萬以下) / 州(原住民族自治,保障民族發展權利)
2.省:
特別市(35萬人 ~ ) / 核心市(20萬~ 35萬) / 縣轄市(10萬~ 20萬) /
鎮(5萬 ~ 10萬) / 鄉(5萬以下) / 州(原住民族自治,保障民族發展權利)
3.特別行政區:
市(10萬~ 20萬) / 鎮(5萬 ~ 10萬) / 鄉(5萬以下) / 州(原住民族自治)
此數字為大概數字,計算後每一區並不會有太大落差。能平衡區域發展,使各省能發展自己的特色。
人口數及面積差別較大的花東及金馬地區可設特別行政區,賦予更大的自治權。
台北都為首都,下設區由首長指派,郡長及郡議會由郡民直選,原住民自治州也為居民直選(ex 如烏來區)
省和特別性政區下轄二級行政區都由人民直選
特別市參考日本的「政令指定都市」,舊高雄市、舊台南市、舊台中市以及新竹市可作此級別,成為各省的行政及經濟中心,擴大其生活圈。
特別市下設「區」,由市長指派,方便管理。
核心市及普通縣轄市依照人口數而定,不設區
鄉過五萬可升格為鎮
原住民自治州 (ex 桃園復興區 高雄那瑪夏區)
現行各直轄市、縣下轄的鄉鎮市區可進行大合併,減少行政及人力的成本
個人想法希望各位能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