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jing
已附議36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64個附議
將身心科就診資料等相關資訊自就醫雲端系統隱藏,減少其他科別部分醫師對來求診之身心科患者的偏見與歧視。
提議人本身就患有精神疾病,且穩定就醫中,因自身及身邊的朋友曾有這些經歷,故來此提議。
根據<<精神衛生法>>第22條之規定:病人之人格與合法權益應受尊重及保障,不得予以歧視。
然於社會現況中對患有身心相關疾病患者之偏見與歧視仍處處可見,且部分醫師亦對有身心科就診紀錄之求診病患投予異樣眼光,讓有需要就醫之病友為之卻步。要踏入身心科以實屬不易,若又因為害怕受到社會上諸多標籤,將會為社會埋下更多不定時炸彈,讓真正有需要到身心科就醫之病友們延誤就醫甚至放棄就醫機會。
雲端藥歷之發展原為好意讓各科別間合作醫療且方便患者自行查閱就醫紀錄等,但隨之而來的是病人的個人隱私逐漸被剝奪,已然成為公開的秘密,而身心科就診記錄在部分醫師眼中就像可以定病人死刑的判決書,只因為看到過去紀錄就對求診病患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且投予異樣眼光,對求診病人真正的需求坐視不理,真的讓人感到人格與隱私蕩然無存。
故本人提出希望將身心科就醫紀錄隱藏,僅身心科相關人員及病患本人可見,如有需要查看,醫師可在徵求病患同意後查閱,以期能減少部分醫師對來求診之有身心科就醫紀錄的病人的偏見與歧視。
倘若該提議通過可讓患有精神疾病患者勇敢就醫也減少至其他科別就醫時的擔心及害怕,以及維護病患就醫隱私權及人格。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王仁邦表示,一般民眾對精神疾病普遍藏有錯誤的想法與認知,其實精神疾病的病因與種類雖然很複雜,但發病後的就醫早晚,是決定精神疾病能否康復的最重要因素。從出現精神症狀到接受治療的期間,若能縮短,甚至一有情緒障礙就開始接受專業精神科醫師評估,將可讓病人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王仁邦表示,精神疾病常會被汙名化,也常被認為是一種家族「道德缺陷」或「惡靈附身」,使得不少精神病患延遲就醫治療,或者逃避就醫治療;長期下來,會出現相關併發症與功能缺損。其實精神疾病是一種腦部疾病,可以有效治療,民眾出現症狀千萬不要逃避。>(越早就醫 精神疾病好得越快,載於聯合新聞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