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保障人民呼吸自由:吸菸影響他人健康權,要求政府申請釋憲,確認吸菸行為是否違憲

提議者 SirJack

已附議297 (時間已截止)

尚須4703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5-03-09
檢核
2025-03-10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不通過
2025-05-09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提案緣由:


吸菸行為不僅對吸菸者自身造成健康危害,更會產生二手菸三手菸影響他人的健康權、呼吸自由,並對環境造成空氣污染、垃圾污染與生態破壞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15條,人民享有生存權與健康權,而第22條亦保障人民未明文列舉的自由與權利,包括免於有害空氣侵害的權利

不同於維持社會運作的交通運輸、生產製造等為創造社會進步及便利所造成的空氣汙染副作用,吸菸行為僅僅是自私的個人娛樂,且對社會無實質幫助也危害他人及自身的健康。

此外,《憲法》第157條強調,國家應推動衛生保健,維護國民健康。然而,當前法律雖已對吸菸進行規範,但仍存在許多漏洞,導致非吸菸者健康權未獲得完整保障,甚至面臨環境污染與健康風險,顯示國家在憲法保障層面的作為仍有不足。

 


主要問題:


一、吸菸影響公共健康,侵害人民健康權

  • 二手菸、三手菸危害嚴重:

研究顯示,二手菸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其中至少70種為致癌物質。長期暴露於二手菸環境,將增加肺癌、心血管疾病、氣喘等疾病風險,對兒童、孕婦及老人影響尤為嚴重。三手菸則會殘留在衣物、家具、牆壁等環境中,透過皮膚接觸或空氣揮發持續傷害人體。

  • 菸害成本高,增加全民醫療負擔:

根據衛福部統計,吸菸相關疾病每年造成超過27,000人死亡,吸菸導致的健保支出與社會成本每年高達新台幣500億以上,對於全民健康保險與國家財政造成沉重負擔。

 

二、吸菸造成嚴重環境污染

  • 空氣污染與環境破壞:

吸菸釋放的煙霧含有PM2.5、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物質,會加劇空氣污染。研究顯示,在室外吸菸區,菸煙可在空氣中停留長達數小時,影響周遭行人健康。

  • 菸蒂污染土壤與水源:

菸蒂是全球最常見的垃圾之一,每年約有4.5兆個菸蒂被隨意丟棄,內含塑膠纖維與重金屬,分解過程長達10年以上,並可能污染河川、海洋,影響水生生態。

  • 電子煙與加熱菸帶來新型污染:

許多吸菸者轉向電子煙與加熱菸,但這些產品含有電池與有害化學物質,若未妥善回收,將對環境造成額外污染,影響土壤與地下水資源。



提案建議事項:

一、推動政府申請釋憲,確認吸菸行為是否違憲

根據《憲法訴訟法》,政府機關、立法委員或當事人可提出釋憲聲請,請求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吸菸行為是否侵犯他人健康權與環境權

  • 釋憲目標:確認非吸菸者的健康權、環境權高於吸菸者的行為自由,並要求政府依法加強管制。
  • 建議主管機關: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應積極申請釋憲,以確認政府在控菸與公共健康保護上的憲法義務。


二、強化《菸害防制法》,擴大禁菸範圍

  • 全面禁止室外公共場所吸菸,包含人行道、公園、公共交通站點、學校周邊、住宅大樓出入口等,以避免二手菸危害行人與住戶。
  • 提高違規吸菸罰則,對於屢次違規者加重罰款,並對公共場所管理單位未積極執法者課以責任。
  • 全面禁止電子煙、加熱菸,避免新型菸品擴散,減少環境污染與未成年人成癮風險。


三、加強執法與檢舉機制,落實無菸環境

  • 建立「無菸環境舉報平台」,讓民眾可即時檢舉違規吸菸行為,提高執法效率。
  • 提高公共場所無菸區標示與監測設備,確保規範落實。
  • 鼓勵企業與社區推動無菸環境認證,提供獎勵以鼓勵自主參與。


四、將吸菸對環境的影響納入《空氣污染防制法》管理

  • 認定吸菸產生的污染物(如PM2.5、尼古丁殘留)為空氣污染源,要求政府加強管制並制定相應排放標準。
  • 施行「菸蒂污染回收計畫」,對亂丟菸蒂行為進行高額罰款,並推動「菸蒂回收機制」,鼓勵吸菸者負責處理菸蒂垃圾。
  • 要求菸草業者承擔「菸品污染責任」,設立回收機制或支付環境治理基金。


五、加強戒菸輔導與教育,提高禁菸支持度

  • 提供免費或補助戒菸治療,提高戒菸成功率。
  • 加強學校與社區教育,推廣「無菸世代」理念,減少青少年開始吸菸的可能性。
  • 強化媒體宣導,讓民眾認識吸菸不僅影響健康,也會加劇環境污染與醫療負擔。

 


結論

吸菸行為不僅危害人體健康,對環境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在憲法層次上,非吸菸者享有健康權與環境權,政府應積極履行其憲法義務,以保障所有人民的基本權益。

因此,應透過釋憲確認吸菸是否違憲,並進一步加強法律規範、提升執法力度、減少環境污染、推動戒菸政策,以實現真正的無菸社會。

懇請政府相關機關重視此議題,並請全體國人支持,共同推動更健康、更潔淨的生活環境。

 

 

 

利益與影響

 

一、提案帶來的潛在利益


1. 公共健康提升,減少醫療負擔

降低二手菸、三手菸影響,保障全民健康權

  • 吸菸不僅影響吸菸者自身,還會造成二手菸與三手菸危害,影響兒童、孕婦、長者、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
  • 研究顯示,二手菸會導致肺癌、心血管疾病、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疾病,全面擴大禁菸區域可有效降低這些疾病的發病率

 

減少吸菸相關疾病,降低全民醫療支出

  •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吸菸相關疾病每年造成超過27,000人死亡,吸菸導致的健保支出與社會成本每年高達500億新台幣以上
  • 若透過加強禁菸措施與戒菸支持,可降低全民吸菸率,減少醫療負擔,讓健保資源更有效地分配給需要的病患。

 

2. 環境改善,減少污染與生態破壞

✅ 降低空氣污染,提升城市與社區空氣品質

  • 吸菸產生的煙霧含有PM2.5、甲醛、一氧化碳、尼古丁殘留物等有毒物質,會影響行人、鄰近居民與室內空氣,特別是在人口密集區域,如公園、學校周邊、捷運站出口等。
  • 強化禁菸區域與環境監測,能有效減少空氣污染,讓所有人都能呼吸乾淨空氣。

 

✅ 減少菸蒂垃圾,改善土壤與水源污染

  • 菸蒂是全球最常見的垃圾之一,每年約有4.5兆個菸蒂被隨意丟棄,這些菸蒂含有塑膠纖維、重金屬與化學殘留物,會污染水源與土壤,影響農作物與生態環境。
  • 推動「菸蒂回收機制」與「亂丟菸蒂罰款」措施,可有效改善城市環境衛生,減少垃圾污染。

 

✅ 避免電子煙與加熱菸的污染新問題

  • 電子煙與加熱菸的興起,使得電池、塑膠與化學液體的廢棄物增加,造成新的環境污染問題。
  • 全面禁止電子煙、加強回收管理,可有效防止這些新型污染源擴散。

 

3. 經濟與社會效益

✅ 減少企業與政府因吸菸造成的生產力損失

  • 研究顯示,吸菸者因吸菸時間與相關疾病,導致工作效率降低、請病假增加,造成企業與政府機關每年數十億的經濟損失。
  • 改善工作場所禁菸政策,提供戒菸支持,可提升勞動生產力與企業競爭力

 

✅ 促進健康生活風氣,提升國際形象

  • 許多國際組織(如世界衛生組織WHO)都推動全面無菸環境,許多國家已逐步走向「無菸世代」,如紐西蘭計畫未來全面禁止所有人吸菸
  • 臺灣若能推動更完善的禁菸政策,將有助於提升國際形象,並吸引更多關注健康與環保的國際企業投資。

 

✅ 減少菸草業影響,鼓勵產業轉型

  • 隨著全球控菸趨勢,菸草產業逐漸萎縮,政府可利用政策鼓勵相關產業轉型,如發展健康食品、電子醫療設備、環保產業等,為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二、可能的影響與挑戰


1. 吸菸者與菸草業可能的反對


❌ 部分吸菸者可能認為禁菸措施侵犯其「吸菸自由」

  • 吸菸者可能會主張「吸菸是個人選擇」,認為政府應該尊重個人自由。

 

🔍 回應:

  • 憲法保障的自由不能侵犯他人的健康權,就如同酒駕並非個人自由,而是會影響公共安全。
  • 吸菸行為不同於一般個人行為,因為它影響的不只是吸菸者本身,而是整個社會環境

 

❌ 菸草業可能遊說政府與立法院阻擋政策推動

  • 菸草業者可能透過政治遊說、媒體宣傳等手段,阻止更嚴格的控菸法案。

 

🔍 回應:

  • 政府應該站在公共健康與環境保護的立場,而非保護特定產業利益。
  • 菸草業已開始萎縮,政府可透過經濟轉型政策,引導相關產業朝健康或環保方向發展,如發展無菸替代品、健康食品等。

 

2. 執法挑戰與政策推動難度


❌ 擴大禁菸範圍後,執法成本可能增加

  • 若大規模擴大禁菸區,政府可能面臨執法困難,如警力與監測資源不足。

 

🔍 解決方案:

  • 利用科技輔助執法,如AI監測、監視器舉報、無菸環境檢舉平台,減少人力負擔,提高執法效率。
  • 提高罰則與違規者累犯罰款,讓違規者自律,減少執法負擔。
  • 建立「社區無菸管理機制」,讓社區與管理單位協助執法,分擔政府資源壓力

 

❌ 部分商家與場所業者可能擔心影響生意

  • 餐廳、酒吧、娛樂場所業者可能擔心禁菸政策會影響顧客數量。

 

🔍 回應:

  • 國際經驗顯示,全面禁菸不會影響餐飲與娛樂業的收益,反而會吸引更多非吸菸者消費
  • 禁菸環境可吸引家庭與健康意識較高的顧客,創造更友善的消費體驗

 

 


三、結論


本提案的核心訴求在於保障全民健康與環境權,並推動政府申請釋憲,確認吸菸行為是否違憲。

雖然可能面臨吸菸者、菸草業與執法難度的挑戰,但透過有效的政策推動、科技執法、企業與民間合作,可逐步實現無菸社會的目標,最終為全民帶來健康、環境與經濟的多重利益

我們懇請政府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打造真正無菸、健康、永續發展的臺灣!

 

 

 

8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