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卻道海棠依舊
檢核未通過
有鑑於本屆各黨立委於立法院的惡鬥與爭執日漸增多,且立委做的決策皆是依照「黨意」,不禁令人懷疑人民選出的立委,究竟是聽黨的還是聽人民的。回顧近期南韓尹錫悅的彈劾案中,有少數執政黨的立委站出來主張彈劾之,若這件事發生在台灣,被彈劾的那方政黨一樣一樣會有人出來支持嗎?我敢肯定答案是:不會。時代已經變了,現在的立委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只聽「黨意」不顧民意而形成民主倒退(相較過去立法院表意相較開放的氛圍,例如2019年748號施行法的法案各政黨皆有同意與反對的立委,並不單純只聽取黨意)。
為何會形成這樣的氛圍呢?我認為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政黨數量少化的困境。現在的國會當中僅有三個黨及無黨籍,且各有各的立場,沒有立委敢不聽黨意,過去的國會中有小黨的參與,聲音也比較多元,在協商法案時可以聽取對方意見,而不像現在只有三大黨在法案上互槓。國會需要多元政黨的聲音,而不是一天到晚在法案上政治惡鬥、互相杯葛衝突。然而現在三黨的衝突日益白熱化,也就導致了人們在投政黨票時不得不在大黨中選一個立場,而將親民黨、綠黨、時力、無黨團結聯盟、小歐盟等小黨邊緣化,加諸於政黨票的門檻限制,使國會的多元聲音消失。
因此我在此提議修改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選出之立法委員/政黨票的分配當選門檻。
基於以上種種因素,我認為下修政黨票的門檻限制有助於增加國會多元的聲音與意見,使大黨的對立減少、得以有更多協商與喘息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