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老頭
已附議305 (時間已截止)
尚須4695個附議
緣起
15年樂生爭議至今未決!
從2004年以來平均年齡80歲、多重身障的樂生阿公阿嬤,經歷了強制隔離、迫遷與工程導致的走山危機,在十幾年的苦難當中,與社會大眾一同上街抗爭、爭人權與尊嚴,喚醒台灣社會對於漢生弱勢族群、錯誤公衛政策的認識,才終於爭得家園重建的這一天。
然而,2019年的今天,官方設計的樂生舊大門口「懸空隔離陸橋方案」,使樂生重建的努力、落實轉型正義的機會,將功虧一簣。現行的「懸空隔離陸橋方案」,不僅身障院民無法使用,甚至在空間上造成二度隔離,更嚴重地破壞歷史原貌和文化景觀,讓台灣目前唯一一個正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推動跨國申請世界遺產的文化資產樂生院,將因錯誤政策而毀於一旦。然而,近半年來,主掌重建規劃的衛福部樂生療養院院方不但罔顧專業和院民意見,拒絕召開專家學者會議實質討論,並以黑箱程序和欺騙院民的方式闖關不當設計。
我們要求台灣最高行政機關「行政院」應儘速啟動「跨部會協調」,將台大城鄉基金會和樂生院民自2016年即提出、能符合世界遺產「原真性」的「緩坡大平台方案」,完整重建樂生、也讓院民能騎著代步車緩緩上坡回家的方案,納入正式討論;同時,讓參與保留運動的樂生保留自救會和青年樂生聯盟,得以實質參與在樂生舊院區的修繕與重建作業中。
讓被錯誤政策蹉跎一生、抗爭15年的樂生阿公阿嬤,親眼見證這歷史時刻,一個讓阿公阿嬤可以騎著代步車安心回家、一個恢復樂生大門口舊貌、打開隔離的緩坡平台,一個讓台灣能夠與他國合作申請世界遺產的完整樂生。請行政院和相關部會為國家所要推動的「漢生醫療人權園區」、「樂生重建」走出正確的第一步,為歷史做下正確的決定。
台灣的公共政策不應建立在欺壓弱勢、製造謊言與對立之上。一起連署支持行政院跨部會協調「緩坡大平台」,讓台灣社會擺脫90年代「發展至上」的幽靈,將台灣歷史翻到新的一頁—— 一起將深具台灣「文資」、「人權」、「公衛」、「社運」之重要意義的樂生院全貌拼回來,也拼回完整的歷史與完整的台灣。
說明
主導重建的主管機關衛福部,於今年所承諾的「召開專家學者會議」、「院民實質參與」屢屢跳票,樂生院方甚至多次拒絕溝通,忽視民間版本提出技術可行的「緩坡大平台方案」,執意浪費公帑興建不符合身障院民需求,造成二度隔離和傷害、並會破壞樂生歷史原貌的「懸空隔離陸橋方案」。近日,更發生樂生院院方強迫院民簽名背書「懸空隔離陸橋方案」的行為,只為強行跑完程序。種種官方作為,不僅侵害院民人權,嚴重踐踏台灣的民主價值,更是讓台灣失去重要文化資產。
由樂生保留自救會與台大城鄉基金會劉可強老師,自2016年透過與樂生保留自救會參與式設計所提出的「緩坡大平台方案」,是藉由搭建大型平台的方式,覆蓋遭到新莊捷運機廠挖斷的山腳,重新連結樂生院與新莊中正路。此方案除了是最大面積回復樂生院原貌、符合世界遺產「原真性(authenticity)」修復標準,也才能真正修補過去強制隔離、強制搬遷樂生院民的錯誤。
樂生療養院是文化部認定的世界遺產潛力點,並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正式專家組織ICOMOS前副主席西村幸夫支持,有機會透過與馬來西亞、日本、韓國、夏威夷、菲律賓等地,成為台灣跨國申報方式登錄為世界遺產的首例。然而,世界文化遺產的要素之一—— 「原真性(authenticity)」,其看重的部分在於樂生院是否能被完整復原樂生地景、重建過去遭受拆除的院舍。
當同樣為漢生病療養院的馬來西亞雙溪毛糯院已經進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待選名單(tentative list),而韓國、日本、菲律賓的政府和民間也在積極推動讓漢生病療養院能夠進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全人類普世的人權記憶時,台灣政府卻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
因此,在這關鍵的時刻,我們希望邀請大家,一同連署要求行政院召開跨部會協商,重建納入民間所提出的「緩坡大平台方案」,讓院民能夠在晚年擁有一個真正完整的家園。
為什麼要重建樂生?重建樂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對於台灣的未來,會有怎樣的啟示? 重建樂生,不但是為了一生經歷隔離、迫遷的院民,更是為了留給台灣一份珍貴的,讓我們從文化、公衛、人權、運動四個面向說明:
一、 珍惜文化資產
2012年,各國成立「國際強制隔離遺址聯盟」,藉此突破台灣「非聯合國會員」的困境、申請世界遺產。目前馬來西亞雙溪毛糯院已經進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待選名單(tentative list),巴西、哥倫比亞、日本的漢生病聚落遺址,都已獲得政府和民間支持,美國、加拿大、韓國也將陸續準備加入申請行列。 在UNESCO世界遺產指定標準中,世界遺產在指定前必須通過「原真性的檢驗(test of authenticity)」,意即即便遺產遭受破壞,只要依據舊貌進行重建,還原其歷史、文化意義,仍有機會進入世界遺產之列。
二、守護公衛歷史
樂生療養院建築同時兼具日治時期與戰後建築特色,同時是醫療設施與隔離空間,相當具有象徵意義。「緩坡大平台案」所欲復原的分岔入口,更具體展示「健康者」與「患者」必須分道,是1930年代日本政府對疾病「既歧視又治理」的思維展現。
三、尊重弱勢人權
樂生療養院是台灣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重要人權事件。2017年,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結論性意見與建議》中,所有委員一致同意,恢復樂生原有景觀、並修復療養院,有助於維護漢生(痲瘋)病患健康權。此外,「懸空隔離陸橋」將造成空間上二度隔離樂生院民的效果,是對樂生院民再次的傷害,以及與國際間對漢生病患/康復的人權保障和「人間回復」的努力背道而馳。
四、「樂生精神」燃續
樂生運動自2004年開始吸引青年學生參與,是許多人的「第一場社會運動」,因為阿公阿嬤的堅定不屈,改變了我們的人生,並在各領域持續努力,將「樂生精神」貢獻於台灣社會、亦貢獻給全世界。
樂生大平台方案中關於減軌、覆土的工法,在2016年12月22日國發會所主持的會議上,已獲得捷運公司、捷運局等工程單位「技術可行」的肯定表示。新莊機廠軌道減5軌,從16軌降低為11軌,只會讓古亭站到大橋頭站的最短行車間距從2分鐘增為2分鐘30秒;30秒短短的時間,對民眾的衝擊並不大,卻能換來永恆的文資保存,並重建樂生院民家園、撫平歷史傷口,成為台灣示範公共工程、文化保存和人權保障等價值共存共榮的重要案例。
邀請你一同連署支持「緩坡樂生大平台」方案,留給台灣未來一份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