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Ray
已附議173 (尚餘17日)
尚須4827個附議
問題背景與現況
我國現行兵役制度為「募徵併行」,表面上看似兼顧了「專業戰力」與「後備人力」。然而,恢復一年期義務役,實質上是對年輕人課徵了寶貴的「時間稅」,其訓練內容與時長,是否能真正應對高科技的現代戰爭,始終是全國人民最大的疑問。
更嚴重的是,這個制度強制中斷了無數年輕人的黃金歲月與職涯規劃,對個人發展與國家整體的人才資本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具體建議內容
本人在此提出一個務實且徹底的國防改革方向:
• 終止義務役制度:完全廢除現行的一年期義務役徵兵,讓年輕人的生涯規劃不再中斷,將國家資源從低效益的普及訓練中釋放出來。
• 實施全募兵制:國家安全應完全建立在由「志願役」組成的專業軍隊之上。
• 建立市場化薪資機制:志願役的薪資不應由政府片面決定,而應回歸市場機制。應設定明確的招募人數目標,並持續提高薪資,直到吸引到足夠的優質人才願意投身軍旅為止。
• 義務役是對人才資本的巨大浪費,嚴重衝擊個人生涯
對於剛從大學、研究所畢業的年輕人來說,一年期義務役是一道橫亙在眼前的巨大鴻溝。 他們在學術殿堂中苦讀數年,累積了最新的知識與專業技能,正準備投入職場大展身手時,卻被強制抽離,進入軍中。這不僅僅是浪費一年的時間,更是一場嚴重的「專業技能斷層」。
• 學用脫節,知識遺忘:在軍中進行的基礎軍事訓練,與他們在大學、研究所所學的專業(無論是理工、商管、或是文史哲)幾乎毫無關聯。一年過去,原本熟稔的專業知識早已生疏,回到社會時,等於要重新學習、銜接,無形中喪失了最佳的就業競爭力。
• 等待兵單的空窗期,才是最長的煎熬:從畢業到實際入伍,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更長的等待期。這段時間,役男們求職無門,因為沒有企業願意聘用一個隨時會被徵召的員工。這段漫長的等待,加上一年的役期,許多人可能浪費了將近兩年的寶貴青春,這段時間足以讓同儕累積相當的工作經驗與資歷。這不是在保衛國家,而是在懲罰努力向上的年輕人。
• 義務役訓練效益不彰,形同資源浪費
「上戰場前難道還有時間讓我們上課嗎?」這句話點出了核心問題。一年的役期,對於操作日益複雜的現代化武器系統來說,僅能學到皮毛。當這些士兵退伍回歸社會後,其所學的戰技必然會迅速流失。國家每年投入數百億預算在義務役上,如果換來的只是上戰場時已忘記如何作戰的兵力,這筆錢就是最嚴重的浪費。
• 高薪是解決兵源問題最大、最直接的因素
國軍之所以長期面臨招募不足的問題,根源或許有多重因素,但「誘因不足」絕對是最大關鍵,而薪資待遇正是這其中最直接、也最重要的核心。與其用各種文宣口號,不如提出最實際的方案:大幅提高薪資。當一名志願役士兵的月薪能達到8萬、10萬,甚至更高時,自然會吸引到足夠的人力。如果10萬還不夠,那就繼續往上加,直到滿足國防所需員額為止。這才是尊重專業、尊重市場的務實作法。
• 國家財政應優先投資於「有效戰力」,而非「表面兵力」
有人會質疑,大幅加薪將造成鉅額的財政負擔。但我們必須反思:錢,應該花在刀口上。 台灣每年的稅收狀況、以及政府各項支出,都顯示國家並非沒有資源。問題在於「優先順序」。與其將每年數百億的資金投入到效益存疑的義務役,不如將其整合,並額外增加預算,一次性地將志願役的待遇提升到具有絕對吸引力的水平。多花500億、甚至1000億,如果能換來一支真正能打、能嚇阻敵人的專業軍隊,這筆投資就是值得的。
結論
國防的未來,不能再走回頭路。我們需要的不是人多,而是人精。
在此,我們更要對社會上抱持特定看法的人們提出一個直接的問題。如果您一方面認為軍旅生涯是個不需要特殊技術、門檻很低的工作,另一方面卻又同時抱怨「軍人的薪水不宜太高」,這其中存在著巨大的邏輯矛盾。
一個簡單的市場道理是:如果一份工作待遇優渥、又毫無難度,那應徵者必然會趨之若鶩。現實是,國軍長期面臨招募困難。因此,如果您真的認為這份薪水「太高」,而工作本身又「不值這個價」,最好的證明方式,就是親自加入,來享受這份您口中「過於優渥」的待遇。
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務實地看待國防專業的價值。讓我們共同支持建立一支以專業能力換取優渥待遇、權責相符的全志願役國軍。這才是對台灣安全最負責任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