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John Chen
已附議12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88個附議
與其談論無法適用全體勞工的勞基法, 不如直接從行車安全下手
定義了工時與休息時間, 也無法確保司機就不會在上工時疲勞駕駛
(休假打麻將, 上工打瞌睡 ; 感冒藥導致嗜睡 ; 晚上失眠即便休息日, 早上一樣沒精神...
都不是勞基法定義了休假就可以管控到的)
因此我建議
1. 大小客運, 強制加裝疲勞偵測系統
2. 大小客運, 強制加裝測速系統 (如同現在所做的 GPS 系統)
3. 車檢(含上述系統) 後改車/關機, 抓到直接停牌並重懲
4. 測速和疲勞偵測系統即時資料直接上線, 資料同時進入政府監管單位, 並即時揭露, 可讓乘客直接用手機查詢, 並提出檢舉可能
一日團有其藍海市場需求, 端看行車是否安全, 強行消滅一日團, 恐怕是因噎廢食
試想未來無人車上路, 不就沒有行車安全問題?
這就推出問題並不在於低價一日團不好, 而是消費資訊不透明, 造成乘客用低價買到出危險行程
因此我建議
國內旅遊定型化契約, 需強制揭露並告知消費者
1. 司機條件
2. 車輛規格
3. 最近車檢時間
讓消費者自行選擇,
我相信聰明如業者, 很快會發現新的商機, 新的價格平衡點
自動把產品往大眾期待的方向運作
針對生理疲勞偵測器與行車測速器
利益1: 直接針對客運行車安全下手, 因為車上疲勞偵測器與超速偵測器的即時資料都可即時上線
乘客能夠安心, 也能即時提醒精神不濟的司機, 腳踩油門太用力的司機
利用乘客的反饋機制, 可以淘汰劣質客運, 並重振觀光體質, 甚至可以宣傳,
成為像台北捷運不飲食一樣令人光榮的規則與方法
利益2: 國內行車產品廠商眾多, 可刺激內需
利益3: 即時資料上線, 並成為開放資料, 有助於大數據與新創公司利用, 如開發 APP,
從中找到商業模型 (如大數統計, 幫你算出表現最佳客運), 如此好客運有更多生意, 並淘汰壞客運,
並且新創資訊金流服務業可由此取得商機
影響: 雖有額外成本, 但歸於一次性成本, 其後都只是維護與檢測成本, 相對可以提振旅遊安全口碑
因此此影響可從商業中賺回
針對國內旅遊一日團定型化契約
利益. 針對國內旅遊一日團定型化契約, 強制拉高行車方案的資訊透明度
而不是去干預市場供需, 從消費端自行選擇篩選, 能夠找出最適化商業模型與產品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