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江明宗 . 政 . 路過
已附議852 (時間已截止)
尚須4148個附議
現有鐵路地下化的研究始於民國80年,至今最大的變革是臺南縣市合併,合併後事實上有更多可能的選項來紓解火車站周遭的交通問題,但是地下化計畫並未針對縣市合併後的改變做進一步的評估與討論;而這個計畫主要聚焦在鐵路的立體化,專業意見都環繞在鐵路工程局一個單位身上,並未看到臺南市交通局以更宏觀角度去思考整個城市的長期交通規劃,像是鐵路有沒有可能直接移動到其他位置來改善造成的交通問題?多種先進運輸選項能否搭配改善市區整體交通而不是只解決了鐵路是否立體化問題?
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專案預期完工後可以產生一條南北向的公園道,但這個公園道沿線區域預期會有大規模的都市更新發生,南臺南站站區開發也早已完成整地準備,這些工程都會直接改變現有鐵路沿線景觀;甚至帶來的大量新人口,加大舊城區更新的壓力,進而快速改變舊城區許多歷史巷弄景觀。當我們自豪於台南保留了大量的歷史景觀,這個號稱期盼數十年的重大工程會不會就此讓舊城區的歷史特色不再?我們難道沒辦法借鏡世界各國的作法去思考如何讓現代化與歷史特色並存?
有別於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的訴求,我們並不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去挑戰鐵道專業的細節;只是身為台南人我們希望這個重大工程能夠退回重新規劃,應該有二到三個方案並陳進行同樣規模的評估,從中找出一個相對獲得共識的作法,而不是堅持延續過去決策過程缺乏公開透明的地下化計畫。市政府或相關單位一直試圖簡化民意,讓範圍限縮在官方核定版本與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追求的九六年版,但事實上在這兩個版本外民間有多種不同的聲音出現,包括台南鐵路原軌高架化促進會建議的高架方案與台南公民智庫建議的將鐵路搬移到中山高速公路等,這些來自民間的聲音都並未獲得具體回應。
當臺南市政府暢談開放政府、開放決策的同時,我們希望這樣的精神是從最根本的地方被落實,而不是只追逐媒體鎂光燈下的光鮮亮麗。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是一個近三百億的重大工程,這個計畫過去的產生是相關單位閉門造車的結果,你我都知道那些公聽會都是徒具形式的單向資訊傳遞,我們希望開放精神能夠有更具體的落實,退回地下化計畫重新、從頭規劃,以合併後的大台南市作為基礎去思考一個可以滿足五十年願景的交通規劃,在這樣的規劃中去納入鐵路立體化需求。
現有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退回後,由臺南市主導規劃一個新的縣市交通計畫,不再侷限於現有鐵路路線框架,而是根據客觀數據去討論既有鐵路路線問題的各種選項,甚至包含讓鐵路路線退出舊城區以達到文化為先的古都願景。
依據
一文的想像,如果能夠用輕軌取代既有路線,除了已經進行中的站區開發可以繼續,還可以衍生更多站點銜接市區交通需求,原有鐵路兩旁居民除了不需要面臨拆遷問題,輕軌對於環境的影響低於鐵道也可以讓沿線居民不再需要忍受高強度的噪音。臺南市政府近年來一直在倡導的開放政府,如果能夠與最具爭議的工程結合,也才能夠讓人們真的相信政府變得不一樣了。
相關連結
權責機關
主辦單位 交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