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即刻修法!民法承認毛孩是生命,醫療必須透明化!

提議者 Fight for our Fur Family 毛孩守護者

已附議915 (尚餘54日)

尚須4085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5-09-15
檢核
2025-09-17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附議中
即刻修法!民法承認毛孩是生命,醫療必須透明化!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人生只有兩件大事:生與死。

我們無法決定生,但可以選擇如何死的有尊嚴、有基本權益。

毛孩亦然!因為,牠們不是物品,牠們是家人,是生命。

 

已經邁入 2025 年,台灣登記飼養的犬貓數量已遠遠超越每年的新生兒。家犬家貓早已不是「畜生」!牠們是陪伴空巢父母、獨居男女、銀髮高齡者、身心疲憊者、生病無助者、異鄉打拼者…… 人類社會中的「重要家人」。

然而,台灣法律仍將牠們視為「物」,如同冰箱、桌椅、電腦,毫無生命價值。這樣的定位早已脫離現實。

長期以來,台灣的動物醫療陷入資訊不透明的黑箱,造成無數家庭的眼淚與悲劇。獸醫院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卻沒有健全的法律制度為狗狗、貓貓的醫療建立保障。結果不只是飼主與獸醫彼此失去信任,更讓毛孩一次次被推入實驗與生死的邊緣。

目前,所有動物醫療業務皆由「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管理。然而,其核心職責偏重於經濟動物的防疫與產業發展,導致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寵物醫療,在法規、管理與飼主權益保障上都出現了嚴重的缺口。

 

醫療記錄不透明、資源及市場機制把持在「既得利益者」手上,雖然仍然有少數負責、自重且尊重病患及毛孩家人的相關醫療人員、業者在默默的努力、支持著,但台灣的毛孩及飼主們ㄧ直存在於剝削不斷的環境。不合格的執業獸醫及獸醫院卻四處林立,儼然視生命、法、理、道德為無物,這些本就應該受到法律嚴格規範並限制其不法行為,並無任何法規或政府機關來專責監督、懲戒其行為。同樣是生命,生而為人類以外的動物,為什麼無法受到相對公平且合理的對待,國外做得到,台灣為什麼不能?請大家勇敢站出來為家人們爭取權益,讓大家看到這些不應該被忽視的真相。

 

現行痛點

❌ 缺乏中央專責單位:獸醫業務僅屬科級,政策量能不足,缺乏統一管理與監督。
❌ 醫療資訊不透明:藥物品項、用量、醫療風險、血液來源…等皆未公開,飼主無法掌握毛孩就醫全貌。
❌ 飼主權益無保障:醫療糾紛缺乏公正處理機制,死亡證明無強制規範,飼主常感無助。
❌ 法律定位落後:動物仍被視為「物」,缺乏法律承認的生命地位。
❌ 精神與情緒撫慰犬貓制度缺位:缺乏認證與法規依據,導致需要陪伴或輔助的民眾無法攜帶犬貓進入醫院探病、長照中心、特殊教育或社福機構,亦無法乘坐大眾運輸或飛機,喪失最需要的心理支持與安撫。


長期以來,飼主在毛孩病痛時感到無力與孤立;獸醫師在制度空缺下承受懷疑與不信任。 最無辜的毛孩,其生命與生存權益一次又一次被忽視與犧牲。 這樣的現實,不能再繼續發生。政府必須立刻行動,建立透明、制度化的寵物醫療與心理輔助體系!

 

 

我們的五大訴求:

 

1️⃣ 成立「獸醫司」中央專責單位

  1. 直屬農業部:正視寵物醫療的嚴重缺口,集中權責,避免長期推諉與跨部會卸責。
  2. 專責寵物醫療與獸醫制度,建立長期政策藍圖。
  3. 推動專科制度與臨床 SOP,提升醫療水準。
  4. 制定評鑑制度與分級醫療,確保資源合理分配與醫療效率。

 

2️⃣ 推動「基本就醫知情權」與醫療資訊透明

  1. 修改《獸醫師法》第 3 條:獸醫師交付藥劑時,必須於包裝清楚載明犬貓姓名、飼主姓名、體重、診斷、藥名、劑量、單位含量、用法、天數、副作用、醫院名稱與日期。比照人醫規格,讓用藥資訊完整透明、可追溯,避免飼主陷入資訊黑箱。
  2. 修改《獸醫師法》第 11 條:主管機關或飼主依法調取診療紀錄、處方與用藥紀錄時,應無償即時提供,不得收費。病歷屬於基本權益,必須完整保存並能隨時調取,保障獸醫師與飼主於存底、專業鑑定與爭議處理時有依據。
  3. 建立國家雲端病歷系統(或串接現有資訊系統),確保病歷永久存留、可追溯。
  4. 強制書面/電子知情同意:針對麻醉、手術、輸血等重大醫療行為,須有完整告知與簽署。
  5. 血液來源標示與追溯:公開透明,避免黑市血源風險。
  6. 全台統一表單格式:包含診斷書、費用估價單、轉診單等,讓醫療資訊標準化,避免醫療亂象。

 

3️⃣ 成立「獸醫事務審議委員會」

 

  1. 跨專業獨立運作:由獸醫、法律、飼主代表組成,且至少 1/2 必須為法學專家與社會人士,不得含民意代表,避免利益衝突。
  2. 調查與懲戒權:具備公正調處醫療糾紛的權限,可依法強制調閱病歷,確保糾紛調查完整。
  3. 透明化制度:建立獸醫院之公開資料庫,醫療糾紛累積案例與統計,避免黑箱操作,提升醫療誠信與社會信任。

 

 

4️⃣ 制度化「精神與情緒撫慰犬貓」

  1. 法規制度化:制定相關法規,將精神與情緒撫慰犬貓正式納入輔助醫療與社會支持體系,讓其角色獲得法律地位與保障。
  2. 多場所允許犬貓進入醫療院所及一般病房探視,陪伴住院病患,減輕焦慮與孤獨感。
  3. 進入長照中心或特殊教育與社福機構,為長者、身心障礙者或弱勢族群提供情緒支持,增加社會參與機會。
  4. 可乘坐大眾運輸與航空,確保在必要時可陪伴民眾就醫或長途移動,保障心理安撫與輔助醫療功能。

 


5️⃣ 修正《民法》,承認犬貓為「獨立生命體」

  1. 法律定位:修正現行《民法》,將犬貓自「物」的範疇中獨立出來,明確承認其為「獨立生命體」,不再與桌椅電器電腦一般並列為財產。
  2. 制度落實:建立跨部會協作機制,針對醫療、侵權、賠償、繼承、保險等領域制定相應規範,補足現行法律的制度缺口。
  3. 倫理基礎:賦予法院與行政機關審理相關案件時的倫理裁判依據,避免飼主、獸醫師與毛孩因「定位不清」陷入訴訟泥淖。

 

利益與影響

🌍 國際比較與借鑑

新加坡:由 AVS 集中管理動物政策,避免權責分散。
英國:由 RCVS 要求事前費用估算,並由 CMA 推動價格揭露。
紐西蘭:建立明確的醫療申訴制度。
瑞典:以高寵物保險覆蓋率,減輕飼主突發醫療負擔。

➡ 台灣可借鑑國際經驗,推動以下行動:

  1. 建立全國性「寵物醫療透明平台」,公開診療項目平均價格與內容。
  2. 立法要求「事前估價單」與「治療風險說明」。
  3. 標準化診療項目名稱與收費內容,避免混亂與濫用。
  4. 設立急難救助基金,協助有治癒希望的個案。
  5. 提升寵物保險普及率,減輕家庭突發醫療負擔。

透明化不等於壓低價格或是要求便宜,而是確保飼主與獸醫「資訊對等」,建立信任、提升醫療品質,讓更多生命因為制度健全而得以延續。

 

💡 制度化「精神與情緒撫慰犬貓」

  1. 改善患者與長者心理健康,降低憂鬱與孤獨感(例如陪伴住院老人、長期臥床患者或焦慮患者)。
  2. 提供身心障礙者與弱勢族群更多情緒支持與社會參與機會。
  3. 減輕醫療與照護體系壓力,提升公共衛生與社會福祉。
  4. 最終目標:促進人犬共融,建立更友善的文明社會。

 

利益與影響

 

✅ 飼主:獲得資訊透明與法律保障,不再在毛孩生病時陷入無助。司法實務已認定獸醫有「說明義務」,若制度化,知情權將真正落實,避免因資訊黑箱失去訴求依據。

✅ 獸醫師:專業流程與 SOP 完善,避免因缺乏告知而背負訴訟風險。統一的「動物醫療同意書」格式,能有效界定醫療責任,讓獸醫專注專業、提升醫療信任度。 

✅ 政府:成立「獸醫司」專責管理,結合法院見解與學術建議,能建立公開透明、兼顧專業與社會期待的制度,提升政策公信力與社會信任。

✅ 台灣社會:伴侶動物早已不是「物」,而是家人。若民法承認其為「獨立生命體」,不僅補足醫療、侵權、賠償與繼承等法律空白,更能帶動心理健康、長照支持與公共衛生等跨領域效益。

✅ 毛孩:生命權與醫療權益獲得實質保障,不再因制度黑箱被犧牲。當醫療資訊透明化、飼主權益明確化,牠們的生存權益將第一次真正被看見。

 

政府必須展現魄力,立即修法!這不僅是保障飼主與獸醫師,更是台灣邁向文明與進步的關鍵一步。

我們不能再讓黑箱醫療,成為壓垮飼主與毛孩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們已經忍無可忍!現在,就是必須站出來發聲的時刻!

 

一個生命的消逝,就是永遠的再見。

 真心期盼,這一次,台灣能夠用制度與法規,真正回應我們對毛孩最深層、最真誠的愛。

因為,狗狗貓貓不是物品,他們是家人,是陪伴我們走過生命起伏的存在。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溫柔、最真誠的生命。

讓毛孩每天都能安心、安全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是我們最初的祈願,也是最終的心願。

 

 

附加檔案

執行時間7天
34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