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眾運輸工具設立「保障座車廂」,讓有需求又願意多支付小額費用的乘客多一個安心入座的選擇

提議者 Anna

已附議2 (尚餘58日)

尚須4998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5-06-27
檢核
2025-06-30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附議中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博愛座原意是為了讓有需求的乘客優先就座,但在現實中常因難以判斷需求而引發誤會與壓力。許多乘客即使身體不適,也因不便說明而選擇默默站立。為了讓這些有需求但不便開口的人也能安心搭乘大眾運輸,建議設立具彈性且不影響他人的保障機制。「保障座車廂」,提供「有實際需求」又「願意付費加價換取座位」的乘客一個選擇,不影響原有車廂運作,也不取消原有車廂博愛座。

補足現行制度的不足,而非取代或階級化公共運輸,是一種以「彈性」和「尊重多元需求」為核心,透過低門檻、非強制的方式,補足現有大眾運輸系統對「有需求但不易表達者」的照顧,提升整體公共運輸的友善與包容性。同時,也將加價收益導向交通平權與服務優化,讓每一位乘客都能在不同需求下,找到合適的乘車選擇。

具體建議如下:

  1. 指定列車中某一節車廂為「保障座車廂」,例如每班列車第 1 節或第 6 節,進入該車廂需再次刷卡加收費用(建議 NT$10~20 元),並設置票卡識別系統管理,以達控流與保障座位機會之目的。
  2. 加價所得應專款可專用於無障礙設施、優先乘客服務、候車空間改善、座位改善與社會交通平權推廣,形成正向循環機制。
  3. 初期可於部分路線、尖峰時段試辦,蒐集乘客反饋後調整擴大。

常見使用情境:

  1. 早上通勤時的孕婦,避免與人爭博愛座,選擇保障車廂安心就座。
  2. 做完小手術的上班族,不便長時間站立,願意多花錢來換取舒適與尊嚴。
  3. 長輩不想在人多時段進車廂搶位,也能選擇此方案。

 

利益與影響

1. 隱性需求者得到保障:如慢性病患、孕初期婦女、術後康復者,可透過小額付費方式安靜入座,減少向他人求讓座的不適與壓力。
2. 紓解博愛座爭議:減少對博愛座的爭奪與道德壓力,讓真正需求者仍可使用既有座位。
3. 維持公平與選擇彈性:一般乘客仍可使用原有車廂與博愛座,保障車廂則提供額外選擇,不造成排擠。
4. 帶動正向社會循環:收費所得可回饋於交通設施改善與弱勢乘客服務,讓「有付出、有效益」的機制促進公共交通進步。

可能有人會提出的質疑:

1. 「是不是變相讓有錢人買座位,弱勢者更邊緣?」

回應:如果加收價格設定低門檻(10~20元),是針對有身體需求而非經濟階層;原有博愛座與普通車廂仍保留,不影響其他乘客權益。

2.  「技術上會不會很難實現?會不會增加營運成本?」 

回應:台北捷運已有自動閘門與電子票證系統,技術並不困難,車廂加裝讀卡設備及標示即可,初期可試辦評估效益。

3. 「空間是否足夠配置這樣的車廂?」

回應:「初期可在特定時段與特定路線試辦」,以便觀察使用率與乘客反饋。

執行時間3天
0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