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以會呼吸道路(JW生態工法)創造海綿城市

提議者 phoenix pann

以會呼吸道路(JW生態工法)創造海綿城市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JW生態工法是國人自主開發且創造新思維的新技術,由於JW生態工法是現場整體澆置之剛性透水鋪面,因此未犧牲強度,其永續性可達30年以上壽命,具備安全、永續、生態、環保、節能、捕(減)碳功能。JW生態工法的鋪面具有高抗壓強度,可以抗重車長期擠壓,適合作為道路使用,還可以讓車輛廢氣排入地下而減少污染。

台灣發明家陳瑞文,早在10年前就發明出會呼吸、能儲水且不容易壞的海綿道路,他將塑膠導水管埋在海綿馬路的混凝土裡面,讓水可以迅速流到儲水層、馬路地底下的大水庫,還能有淨化空氣功能。這項發明取得全球專利,被30多個國家搶著要,但在台灣卻受限《採購法》而推不動。

「JW生態工法」能創造出會呼吸的海綿道路,且目前已有相關若干實績,亦為公部門所持續採用,包括探索頻道等四百餘家國內外媒體持續報導及關注,在國際間更有超過60個國家有意引進本項技術。去年年底,JW生態工法參加法國巴黎全球氣候會議(COP21),被國內及國際媒體廣為報導,遠遠超越台灣21年來在氣候會議新聞的曝光總量,同時被認為是「減緩全球暖化的關鍵技術」。

JW生態工法抗壓強度非常強,可以超過510 kgf/cm2,已超過一般柏油道的柔性鋪面,達一般水泥混凝土剛性鋪面之強度。就現行法規而言,JW生態工法(管式透水鋪面)已於2013年8月納入公共工程施工綱要第02794章V4.0透水性鋪面規範。上述透水性鋪面規範中2.1.4即規範「管式透水鋪面」的相關事項。

報導指出是因我國受限於《採購法》規定,並且《採購法》對於專利技術相當不友善,造成創新技術反而無法被應用。這些招標工程也多採「最低標」,雖然海綿道路兼具多重好處,但政府為了省錢,只看一開始造價,就回到傳統透水磚、瀝青作法,卻忽略背後每年龐大的維修費用。

「會呼吸道路」提供都市生態功能,重新賦予系統化功能,並予以縫補、串連,除可豐富都市生物多樣化,並可調節氣候變遷所帶來潛在威脅及舒緩都市熱島問題。又可以減少地表逕流,建構都市的綠色基盤設施,以達成「永續發展、健康城市」的總目標。

JW生態工法正是實現「海綿城市」的關鍵技術,也是今年以來一直受到媒體及民眾的關注的緣故。而大家開始熱議的是:一條具儲水、降溫、防災、降低空汙和生態永續的道路,可以用至少十年不會壞。

 

透水瀝青具有壽命短以及因為黑色吸熱而導致增加熱島效應的嚴重缺點,一點也不會呼吸。政府要推動城市永續及海綿城市, 實應捨棄透水瀝青而採用JW生態工法。到底何時才能有一條真正的會呼吸道路,以及何時才能大量鋪設。

 

 

利益與影響

JW生態工法的優勢,能利用道路創造JW海綿城市,直接降低城市熱島效應,達成節能減碳目標,兼收治水防洪、涵養水源、回補地下水、淨化空氣、調節溫溼度、促使地下微生物蓬勃發展多樣化之功,此外在未來碳交易市場上,必能為國家獲得龐大利益,福國利民。

「JW生態工法」能儲水滯洪、減少地表逕流、預防水災、回補地下水,涵養水源、防止地層下陷,以確保各縣市治水、防洪;免受暴雨淹水及 乾旱限水之苦,俾使水資源充沛無虞。根據柳中明教授的研究,以臺中市為例,人工鋪面如人行道、後巷、停車場、廣場、車道等,再加上道路,總共約63.1平方公里皆改鋪設高承載高透水高透氣鋪面與道路,則一次總共相當於儲存一億八千九百萬元的用水量,可在平日提供大臺中地區都市綠化與環境清潔之所需。若以臺中地區年雨量為1,773公厘估算,且假設每次雨水儲存後就被充裕使用,則約相當於累績儲存11,172萬噸雨水,接近2/3 座德基水庫蓄水量。其在乾旱、熱浪期間,乃可直接供臺中市區使用。

台北夏季熱島效應大約是4.5度,如果全市道路採用「JW生態工法」地下滯洪池就能產生降溫3度,也能夠在炎熱的夏季節約30億度用電,捕捉至少18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唯有在鋪面上全天候捕碳(JW生態工法),方可確實超越減碳目標。

 

 

相關連結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