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門對門」打通南部4環線

提議者 linmin

已附議5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95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1-03-05
檢核
2021-03-08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不通過
2021-05-07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高雄主要城際交通為南北向的國道1號(亦為高雄港、機場及各產業園區之主要聯外幹道)及國道3號(深入高雄外圍與屏東、台南生活圈之範圍),而以國道10號、台88線等東西向快速道路進行區域內的聯繫,其次則為省道(包括台1線、台3線、台17線、台19線與台20線、台25線、台29線等),筆者初步建議,可利用door to DOOR(門及門)的交通服務概念,分大小兩階段(112年及116年)打通高雄的4環線。

首先,D(delivery & Carry)環線:第一港口與輕軌環線(小D)擴充為第二港口與台25線或未來的國道7號(大D)的強中心環線。高雄港的貨櫃運輸旅次分布,近6成往返港區及周邊地區者之地區性旅次,及人口集中在都會區,可設置專屬港區高架道路(如跨港大橋或雙層國道)及載運市中心的鐵道(如輕軌)或專用道(如公車專用道)。

 
O(office)環線:國1、國10與台29線(小O)擴充至國3(大O)的辦公環線。從通勤的觀點,龐大的邊緣都市,可以加強遠程辦公,亦可允許利用小汽車圍繞環線(產業專車)或自行車(如單車國道),分散市中心的就業、購物和娛樂活動;透過汽車的高可及性,帶動高屏一日生活圈,及行政作業的支援(如住宿、類休閒等)。

O(order)環線:國1與台17線(小O)擴充至國3與台86線(大O)的弱中心訂單環線。就人口分布、土地使用等角度,港市分散化已證明比市區更佔優勢,弱中心可利用國道連結港口,利用聯外的通勤鐵路、道路服務台南市區,該環線和路線組合(如雙新台17線),可作為中小型工業和南科、路科產業開發的交流點,讓訂單成長並輔助強中心。

R(recreation)環線,台20、27、28及29線(小R)擴及至台3線(大R)的低成本休閒環線。由於私家車無法或不願意支付高成本至偏鄉就業,交通問題需要低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基礎設施,並以智能系統、提供新的觀光休閒基礎設施,來滿足在地就業及郊區智能辦公或休閒的需求、以提高觀光系統的交通能量(如觀光巴士、電信設施)。

利益與影響

公共交通應可提供與私家車競爭中成功的服務,它必須是經濟實惠、安全、舒適、可靠的「無縫外出」,對比同期歐美許多城市,如斯德哥爾摩有38%居民,和53%的工人要靠鐵路上下班;美國舊金山加州利用捷運系統承載超過一半的市中心與工作旅次,南臺灣顯然有需要重新一組財政和政治承諾、符合市民及貨物需求的交通系統結構。若能在此基礎及原則下,打通高雄4環線,除可有效解決各區的交通問題外,並可藉此活絡南高屏生活圈,成為一個更有效率的自主經濟體。

相關連結

1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