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颱風假統一由氣象局發佈 — 決策統一標準及公開透明

提議者 Emma

檢核未通過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4-12-09
檢核不通過
2024-12-10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颱風假統一由氣象局發佈

決策統一標準及公開透明

壹、提案背景與動機

一、背景說明

    颱風假是台灣針對自然災害設立的應變措施,目的是保障民眾安全並降低風災危害。然而,現行颱風假制度因地方政府各自決策,導致標準不一,公告時間只有共識,進而影響政策信任度。

二、問題現況

    放假標準不一致:颱風風雨強度差異大,卻可能導致放假不均或放假過多的現象。政策決策透明度不足:民眾難以理解決策依據,導致對地方政府與氣象局的不信任。經濟與社會運作受影響:颱風假或不適當放假,造成企業經濟損失與社會活動停滯。

三、提案動機

    颱風假是台灣針對自然災害應對所設立的制度,希望可以保障公眾安全、減少風災帶來的危害。然而,由於各縣市放假標準、和公告時間的不一致,使得民眾對於颱風假的期待不同。也因為近期的颱風——山陀兒,明明風雨不大,但卻放了兩到三天的颱風假,相對的康芮颱風造成的影響比較劇烈,平地卻只有放了一天。基於此,我們希望藉由深入分析現行颱風假制度,了解其改善空間,嘗試提出一個更具適應性和一致性的方案。

貳、提案目的

    本提案的目的在於針對現行颱風假制度的不足之處,提出一個具體的改善方案。同時,我們希望透過參考國際經驗,借鑒其他國家的天然災害應變措施,特別是如何在政府、企業與民眾間協調,並且兼顧社會運作的穩定與經濟成本,提出符合台灣需求的制度,並提高民眾對於颱風假決策過程的支持,最終達到保障生命財產安全、穩定社會運作的目標。

參、現況分析

一、颱風假背景知識

    颱風假並非法律上所定義的假日,而是為了防範天災造成工作有危險之虞的措施。颱風假的法源依據為〈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該辦法僅適用於各級政府機關以及各公、私立學校,關於颱風假勞工的出勤相關規定,主要依據的是勞動部所發布的〈天然災害發生事業單位勞工出勤管理及工資給付要點〉,主要內容包含:

(一)勞工的居住地、上下班必經之處、工作地任一地點的縣市政府宣佈公務員停班時,勞工即可不出勤,雇主亦不得要求勞工以事假、特休假等假別請假,同時不可扣發全勤獎金、給予低考績等懲罰式不利處分。

(二)雇主針對「颱風假」可不給薪,如勞工依然正常出勤則給予正常上班薪水、不須額外給予加班費或補休。

二、颱風假放假標準

    依據〈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第4條〉之規範標準:風災已達下列基準之一者,得發布停止上班及上課:

(一)依據氣象預報,颱風暴風半徑於四小時內可能經過之地區,其平均風力可達七級以上或陣風可達十級以上時。

(二)依據氣象預報或實際觀測,降雨量達附表之各通報權責機關停止上班上課雨量參考基準,且已致災或有致災之虞時。

(三)風力或降雨量未達前二款停止上班及上課基準之地區,因受地形、雨量影響,致交通、水電供應中斷或供應困難,影響通行、上班上課安全或有致災之虞時。

    因第三款之規定導致第一款標準僅作為參考依據,最終決定權仍交由各地方政府。

三、新聞媒體相關資訊

    (一)根據三立新聞網,媒體人黃光芹痛批氣象署失準已是常態,在颱風還未進入台灣前就發布縣市達停班停課標準的預測,白白讓北台灣放晴天假,而且指出氣象署那邊「強調」是讓各縣市政府做最後的決定,這樣很很不負責(因氣象署會先公布停班停課的標準),其專家建議重新修正我國海上陸上的颱風警報定義。

    (二)根據今周刊新聞報導,10/2全台放颱風假,但北部早上卻無風無雨,對部分企業來講損失不小(經濟損失約315億/1天),而日本媒體人矢板明夫指出,有時候颱風假似乎變成政治人物討好訓民的買票工具,一但某縣市決定放假後,周邊縣市就會有壓力,其也指出日本沒有颱風假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基礎建設做得完善,大眾運輸十分通暢,但在台灣有許多人是騎機車通勤,加上有些建築樹木老舊,颱風來時容易有安全危機。

四、颱風假的相關損失

    因為颱風假的緣故,根據天然災害停止上班之處理指出,若是政府宣布停班停課,證券所也會響應,而集中交易市場將全日休市,預約單自動失效、期貨與外匯市場也同步休市一天,所有的證券商都會放假,無法進行投資相關業務。

    颱風假可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活動損失,經濟學家通常以一天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衡量各產業停擺的影響。例如,台灣的製造業、零售業與服務業因停工一天所導致的經濟損失均會被計算在內。對於製造業而言,一天的停產可能會擾亂整個供應鏈,從原料採購到產品交付的每個環節都可能受到影響,進而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害。此外,若颱風帶來嚴重破壞,例如農作物損毀或基礎設施受損,災害帶來的損失與後續的復甦成本也將進一步增加經濟壓力。

    颱風假雖為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其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不容小覷。從金融市場休市到各產業停擺,一天的損失可能牽動整體經濟運作,特別是製造業的供應鏈容易因停產而連帶受損。同時,若災害本身導致基礎設施或農業的重大損害,復甦成本將進一步加重經濟負擔。      

五、別國案例

    (一)香港:由香港天文台發布颱風信號,8號信號以上停班停課。

    (二)澳門:由澳門物理氣象局發布信號,8號風求以上停班停課。

    (三)日本:由日本氣象廳發布信號,4級以上地區強制停班停課,其他狀況由民眾自行判斷。

    (四)菲律賓:由天文管理局發布信號,3級以上信號全面停班停課。

    對於颱風天停班停課的指示大多地區皆是由氣象局和教育局發布。

肆、方案內容

一、方案名稱:颱風假統一發放與透明機制 — 建立統一的放假標準

二、具體方案:

    針對颱風假決策的不一致性與資訊透明度不足的問題,制定統一標準並引入透明化機制,確保決策過程公平、科學且公開透明,降低公眾疑慮,增強政府決策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三、具體措施:

    (一)會議制度:設立颱風期間緊急會議制度

    在颱風來襲前或可能影響當地的預警發布後,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由地方政府牽頭,氣象局提供最新氣象資訊,並邀請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由依據氣象局依據颱風可能帶來的降雨量、風速、地區地形特性等科學數據,結合專家意見和歷史經驗,提出是否放假的建議。氣象局依照會議結果進行綜合評估,並根據統一標準迅速作出決定,確保放假與否的決策合理性與一致性。並由行政首長進行公布。

    (二)決策公開:加強放假決策的透明度

    將颱風假決策的依據、過程及最終結果通過地方政府的官方網站及社交媒體平台公開。具體包括:

    1.氣象數據:如颱風中心位置、移動路徑、預測風速與降雨量。

    2.專家建議:包括氣象專家與災害管理專家的綜合意見。

    3.決策會議摘要:對會議討論的重點內容、參與單位及最終決定進行簡要說明。在官方公告中,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向民眾解放        假與否的考量,例如颱風可能對交通、電力、供水及其他基礎設施造成的影響,幫助公眾理解決策的合理性。

    (三)補充應急機制:確保突發情況應對靈活

       設置「動態調整機制」,針對颱風路徑變化或強度預測更新,地方政府可提前公告並及時調整決策。完善應急通報系統,通過APP通知及社交媒體,第一時間向民眾發布最新的是否放假之安排。

 

利益與影響

伍、利益與影響

一、實施方案前

    (一)影響

    1.放假連鎖反應:

    當某一縣市宣布放颱風假時,鄰近縣市的居民往往會透過社群媒體或其他公共平台,要求同樣的放假待遇。這種輿論壓力可能會影響決策者的判斷,使得政府在未充分評估氣象條件與風險的情況下,選擇放假以平息民意,進一步削弱颱風假決策的科學性與專業性。

    2.颱風假趨向「民粹化」:

    各縣市首長在決定放颱風假時,逐漸傾向於迎合公眾意見,而非依據專業氣象數據與專家建議作出判斷。例如,一些首長可能為避免政治風險或面對選民的不滿而選擇放假,即便實際災害影響並不足以構成放假的必要,導致颱風假變成一種政治操作工具,而非保障公共安全的手段。

    (二)利益:

    1.操縱選票:

    研究顯示,政府在選舉年放颱風假的機率顯著高於非選舉年,且放颱風假的次數與得票率存在正相關關係。放颱風假不僅能直接提升執政黨形象,還能透過「體貼民意」的姿態獲取選民支持。例如,根據數據分析,每多放一天颱風假,政府的得票率可提升約2%。因此,某些決策者可能傾向於「寧可多放假也不少放」,藉此迎合選民情緒,進一步操縱選舉結果,甚至影響政策方向。 

二、實施方案後

    (一)讓颱風假放得更有效率

    緊急議會的設立以及動態調整機制可以根據最新氣象預測和路徑變化迅速做出決,從而提高政府的應急反應速度與準確度,減少決策延遲或決策失誤帶來的風險,讓颱風假放得更有效率。

    (二)增強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由於公開決策過程、專家建議、氣象數據讓決策過程公開透明,也讓民眾能夠理解決策背後的科學依據,將提高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減少誤會與猜忌,促使民眾能夠更好地配合政府的防災工作。

    (三)強化政府部門合作與社會穩定

   召開緊急會議並邀請各相關部門參與,能夠確保不同政府部門與機構擁有足夠的資訊協同合作,形成更高效的應對措施,使災害應變措施更具統一性和執行力,避免各部門之間出現不一致的決策。

    (四)保障社會的安全與福祉

    精準的決策能夠確保政府以及民眾有充足的時間提前做好準備,避免颱風來襲時因交通阻塞、電力中斷等問題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也較不會出現決策失誤導致企業方平白損失的情況。

    (五)提高民眾的防災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

    透明的決策過程和充分的資訊公開,能夠提高公眾的防災意識,民眾在理解放假與否的依據後,更能配合政府的措施,如提前備好糧食、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從而減少災害中可能的傷亡或損失。

陸、參考資料

Jack I.C. Huang(2024)。【時事評論】颱風假與經濟損失:當「雷聲大雨點小」,停工成本怎麼算才合理?。換日線,10月08日。網址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9319

Topstories (n.d.). DepEd: Mga guideline sa suspensyon ng klase sa panahon ng bagyo. GMA NEWS ONLINE. July 8, 2016, fromhttps://www.gmanetwork.com/news/topstories/ulatfilipino/572918/deped-mga- guideline-sa-suspensyon-ng-klase-sa-panahon-ng-bagyo/story/

未註明(2020)。信號之意義。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地球物理氣象局,08月18日。網址https://www.smg.gov.mo/zh/subpage/28/page/26

未註明(2021)。接獲避難指示敬請直接疏散 不再發布避難勸告。網址 https://www.bousai.go.jp/oukyu/hinanjouhou/r3_hinanjouhou_guideline/pdf/TW_omote.pdf

未註明(2024)。山陀兒颱風假股市有開盤嗎?對股匯市場有何影響?3大QA 快速看懂!。豐雲學堂,09月03日。網址https://reurl.cc/WA1VE5

未註明(2024)。批氣象署長期失準!她揭山陀兒「離譜鬼預測」:停班停課 推地方不負責。Yahoo!新聞,10月03日。網址https://reurl.cc/74pWo9

未註明(2024)。決策局及部門在熱帶氣旋警告下發出的報告及安排。香港天文台,12月08日。網址https://www.hko.gov.hk/tc/informtc/advisorye.htm

未註明(未註明)。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S0110022

未註明。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香港天文台。網址https://www.hko.gov.hk/tc/publica/gen_pub/files/tcws.pdf

胡肇芳(2024)。放1天颱風假台灣損失315億!「聽颱風就放假」真的好嗎?為何日本沒颱風假?他揭台日差異。Yahoo!新聞,10月02日。網址  https://reurl.cc/jQGO7q

曾智能(2024)。颱風假引資方不滿 卓榮泰承諾精進預測機制 除了台灣...這 些地區也有颱風假。信傳媒,10月04日。網址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49726

0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