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專院校之無菸校園政策之建議

提議者 AKUKIN

檢核未通過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4-12-24
檢核不通過
2024-12-25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關於衛生福利部於112年 2月20日所實施修改的校園全面禁煙無菸校園政策,從96年到111年的18歲以上吸菸人口最後數據來看,吸煙率明顯與111年往上回升,而再從最近這份衛生福利部提供的15歲以上每日吸煙人數來看從2021到2024的統計來看 吸煙率依舊在11.1多不變,男性下降只有0.9%起伏不大,而女性反而上升0.2%。


由此分析從之前96年到109(2020)年18歲以上的吸煙人口來看,至少還是持續下降的,反而從111(2022)年往回攀升,而後衛生福利部不知為何特別加上15歲以上的吸煙人口後「2021(110)年到2024(113)的資料統計」,才讓平均數值下降了0.4,但女性吸煙人口還是有明顯往上提升,而男性吸引率也變動不大,而我們也做了一些問卷回饋與校園菸蒂範例,種種跡象表明,校園全面禁煙政策效果並沒有那麼理想。

 

菸害防制法新法剛上路時,部分學生團體及學者就已提出大專院校撤除吸菸區及配套措施未完善情況下可能會有淺在隱憂。

根據中央社文章「大學全面撤吸菸區 台學聯:衍生更多亂象盼暫緩」中:
 
臺灣學生聯合會(後簡稱臺學聯)理事長劉曜維表示,行政院目前還沒明訂「菸害防制法」的實施日期,教育部卻要求大專在1個月內完成相關配套措施,包括校內法規修正、撤除吸菸區等,太過倉促。 
 
「一百所大學有一百所禁菸規定。」劉曜維指出,有的學校明訂違規抽菸將開罰,即便是要求學生寫自白書,也涉及填寫身分證字號、檢附照片等個資,他質疑學校的衛生環境單位,為何能強制取得這些資料。 


他也提到,教育部要求各校2023年2月底撤除吸菸區,有學校在吸菸區貼上禁菸告示、綁紅布條,但仍然有人群聚集吸菸,甚至乾脆隨意吸菸,校園社群中也出現大量吸菸者與不吸菸者的爭吵。 
 
臺學聯學生權益委員會主任委員馮輝倫也表示,或許有部分的人會因為政府的法令更加嚴格而減少、遠離抽菸,但另一部份的人則會轉向地下化,造成更多的問題。他認為,一昧的相信全面禁止便能夠完全解決抽菸的問題,是一種錯誤,而倉促間的匆忙上路,導致各校校方端出殘破荒謬的配套措施,則是另一種錯誤。 
 
 
臺學聯當時也強調,菸害控管不是把吸菸人口趕到校外就能解決問題,大專院校吸菸人口仍舊存在,且吸菸仍是有條件的合法行為。若納入成為全面禁止吸菸場所,將會造成更多控管上的問題。 
 
另外根據關鍵評論「大學禁菸行不行(中):另類校園戒嚴,無菸大學對於癮君子根本就是假議題」文章中也明確提供數據指出校園禁菸不是有效引導菸民的方法。 

以2016年進入無菸校園的東海大學為例——135.65公頃的校地要如何落實禁菸?就連內部報告都指出——「校內佔地面積廣大,要找到幾處能偷偷吸菸的隱密場所是件容易的事。在社群軟體上也常常看到有人抱怨勞作教育時掃到滿滿菸蒂。」(學生對於無菸校園的看法為何─以東海大學為例,2020)

該問卷實際抽樣誤差為±4.89%,當該問卷問及在校一周看到菸蒂的次數時仍有59.4%的同學表示一周能看到一到三次菸蒂、28.8%的同學表示在車棚經常聞到二手菸,且有91%的癮君子同學,表示一定不會或可能不會因為校內禁止吸菸而嘗試戒菸。


大規模校地的東海大學用2016-2020五年光陰證明,無菸大學對於癮君子方根本就是假議題,大家只不過躲到你看不見的地方抽菸。
 
 
上述資料來看菸害防制法修法將大專院校列為禁菸場所和拆除吸菸區確實存在許多的問題,以下為修法後的成效不彰的實例及實際照片(嘉義某大學): 
 
文大宿舍吸菸惹議 校園禁菸問題何解?(資料來源:大學報): 


宿舍抽菸問題文大地理學系學生陳亮宇表示,宿舍內抽菸的問題一直都存在,校方若要處置也需要同學檢舉才能進行,「通常抽菸並不會停留太久,就算跟校方說,他(吸菸者)發現了也會立刻跑掉。」此外,自從《菸害防制法》修正,增列大專校院為禁菸場所後,校園內吸菸亭等區域遭到撤除,吸菸者四散在校內隱蔽的角落抽菸,增加校方取締的困難。有吸菸需求的文大廣告學系學生簡佑宸說明,自己不喜歡影響到他人,所以不會在校內吸菸,但校方及宿舍管理人員也應更積極處理,他說:「畢竟學校還是有會抽菸的人,如果沒有比較方便抽菸的區域,可能就會選擇在校內偷吸菸,所以取消吸菸區對於整體幫助並不大。」
 
對於校內吸菸問題,文大學生會理事長王品茵指出,校園禁菸後可以感受到吸菸者減少,但是政府單位應該給予配套措施,「原本(吸菸者)會在吸菸區裡面抽菸,但現在變成大家在各種不同地方抽菸。」進而造成更多危害。他認為最佳解方是設置校外吸菸區,但此措施的實際執行上有許多困難,目前校方能夠做的就是加強宣導,透過警示標語來告知學生校園禁菸的重要。 

 

透過上述資料證明菸害防制法修法1年多以來,大專院校的禁菸及拆除吸菸區預設的目的顯然並未達成,反而衍伸出種種的問題,固然這些修法或許可以提供新新學子好的學習環境,但在未有良好的配套措施情況下倉促的實施禁菸並非是明智之舉,如同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莊凱任所說「校園禁菸立意良善,但對於其衍伸出來的問題並無完整規劃,可以借鑑國外校園的作法,即使是無菸校園也會設計吸菸區給予學生出口,才能在非吸菸者與吸菸者的權益間取得平衡點」。


為解決上述的問題,因此我們提出兩個解決方向:

1開放重設吸煙室而非吸煙區,這兩者是有非常大的差異,首先吸煙室有嚴格的標準,必須具有能過濾菸味,且避免菸味擴散出吸煙室範圍以外的特性,才能建成,並不是像吸煙區這樣 隨便規劃一個區域就設立吸煙區,這樣與在室外抽煙完全沒差別,二手菸一樣會隨著風吹散到附近的人附近。


2加重取締違規吸煙者的法規,並設立專門對應的部門,由我們上述提供的資料來看,可以看到很多大學都只是表面上遵守無菸校園政策,實際上並無作為。

利益與影響

設立吸菸室的利益及影響


利益:

控制二手菸危害:
吸菸室的設立必須符合嚴格的標準,包括空氣過濾系統和密閉設計,能有效防止菸味擴散,降低非吸菸者暴露於二手菸的風險,保護公眾健康。
減少對非吸菸者的干擾:
吸菸室將吸菸行為限制在指定範圍內,避免菸味隨風飄散影響其他人,尤其是在公共空間如學校或醫院周邊,為非吸菸者提供更友善的環境。
提供吸菸者合理的空間:
吸菸室為吸菸者提供一個合法且不影響他人的場所,減少因吸菸區設置不當引起的衝突,兼顧吸菸者與非吸菸者的權益。


影響:

經濟負擔:
設立吸菸室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包含設計、建造、及維護費用,可能對設施管理單位帶來經濟壓力。
健康教育的間接效果:
將吸菸行為規範化、限制化,或能間接引導吸菸者逐步減少吸菸頻率,對推動戒菸政策具有一定積極作用。


二、加強取締違規吸菸者的利益及影響


利益:

加強無菸環境的實效性:
設立專門的執法部門,對違規吸菸者進行取締與罰款,有助於確保相關禁菸政策落實到位,例如無菸校園政策或無菸公共場所的規定。
提升公共健康水準:
有效的監督與處罰能減少違規吸菸行為,降低二手菸的散播範圍,進一步保障社會成員的健康,特別是兒童、老人及其他易受影響人群。
營造良好的社會秩序:
嚴格執行法律規範有助於提高公民對菸害的重視,促進公共空間內吸菸與非吸菸者和諧共處。


影響:

執法成本增加:
設立專門部門需要額外的人力、物力及財力支援,執法過程中可能面臨資源不足或執行困難的挑戰。
可能引發吸菸者的反彈:
加重取締可能引發部分吸菸者的不滿,尤其是在吸菸者認為設施或規定不完善的情況下,可能導致社會矛盾升級。

0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