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Rex
已附議26 (尚餘38日)
尚須4974個附議
目前我國針對自用汽車課徵兩項主要稅費:使用牌照稅與燃料費,皆依排氣量級距計算,兩者皆為固定金額。
此制度雖簡便,卻產生以下問題:
稅制公平、回歸使用者付費原則
稅金依實際油量收取,低用量少繳、多用量多繳,不再讓使用少者補貼高使用者
促進節能、改善駕駛習慣
油價內含稅負將提升節能駕駛意識,抑制怠速與暴衝等高油耗行為
鼓勵車輛汰舊與換購節能車
高油耗老舊車因稅負增加,換車動機上升,搭配補貼效果更強
大多數通勤族不增加負擔
每月開車約 1,000 公里、年耗油 800 公升者稅負與現制相當,甚至略低
強化營業用車公平性
數位治理與彈性財政政策基礎
一體化整合數據、管理稅收彈性、未來可轉接電動車課徵邏輯(如依充電量、里程)
查詢財政部統計,2023年全國使用牌照稅與燃料費合計稅收約為新台幣485億元。若改為隨油量課徵,考量2023年車用燃料總消耗量約為101.8億公升,則每公升徵收約NT$4.76即可維持現有稅收水準。為預留財政空間進行補貼或補強,建議初期徵收每公升 5元~10元。
根據交通部及監理資料推估:
常見反對意見與回應
本提案涉及車輛課稅制度的重大結構調整,預期在實施初期將遭遇部分質疑與誤解。以下彙整可能出現的常見反對意見,並就其內容分別提出具體回應:
關於「是否為變相漲油價」的疑慮
部分民眾可能擔憂油價中增加稅額,實質構成變相加稅。然而,本提案並未提高整體稅收水準,而是改以油量為基礎重新分配稅負。低使用量車主的總稅負將減少,僅對使用量高者(如高頻通勤、營業用車)產生額外負擔,屬合理使用者付費原則之落實,並非圖利或增加民間整體負擔。
關於「偏鄉居民受害」的質疑
由於偏鄉地區大眾運輸不足,用車依賴度高,可能出現稅負增加的情況。為降低衝擊,本案建議設計年度基本用油補貼額度(如每戶300公升)或偏鄉車主退稅制度,保障其基本交通權利,並搭配節能車購車補助,引導長期降低使用成本。
關於「節能車被懲罰」的質疑
雖然新稅制以使用量為課徵基礎,對常開車的節能車主可能形成稅負增加,但此乃屬制度公平原則的自然反映。為鼓勵高效率車型選購,可另設「能效等級回饋機制」或退稅配套,平衡技術誘因與公平課稅原則。
關於「營業用車反彈」的風險
本案將對大量行駛之營業車產生實質稅負改變,預期部分業者將產生反彈。為避免過度衝擊產業運作,建議設立「油稅轉型基金」、「分期調整機制」與「專用加油卡記錄退稅制度」,以穩定推動轉型並維持營運彈性。
關於「行政執行與技術門檻」的顧慮
部分質疑認為制度過於複雜,執行成本高,但目前監理資料、車籍登記、加油站POS與財稅系統皆已全面數位化。僅需建立資料串接與查核規則,即可支援此制度,並同步促進政府數位治理現代化。
關於「逃稅與掛名登記漏洞」的問題
為防堵登記為展示車、農用車、實驗車等特殊類型車輛以逃避課稅之行為,建議強化車籍審查與使用用途查核,並建立最小稅額門檻(如每車每年2,000元)作為資源占用成本。虛報用途者將依法處以重罰,涉及偽造文書者亦可依《刑法》相關條文追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