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原住民族反歧視法 應儘速通過法案!

提議者 吳莫謙

已附議15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85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16-12-16
檢核
2017-01-06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不通過
2017-03-06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原住民、客家人,福佬人和其他漢人的互動來看,即使彼此之間不像美國一樣擁有清楚分明的種族界線,在文化及血緣的混合之下仍然有階級之分。

儘管過去幾年就業率有提升,幾世代下來,原住民都被以次等公民對待,限制他們的人身自由。漢人爆炸性的人口成長更使得原住民受到壓迫、殘暴及同化制度的對待。1940 年代時,國民黨強行收走原住民祖先保留幾世紀的土地,奪走原住民族主要的收入來源。即便是現在,相較於其他族群,原住民族依然比較少機會從大學畢業,也時常是失業、低收入或者從事高危險工作的那一群人。根據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4 年時,原住民勞工的平均薪資僅有漢人勞工平均薪資的百分之七十五。而未經當地原住民族的同意,便將核廢料擅自放置在蘭嶼的行為,更是政府壓迫原住民族的直接證據。像這樣欺壓原住民族的行為,不管當地人或者計程車司機喜不喜歡,都是種族歧視的明顯例子。

除此之外,東南亞來的新住民同樣也因為本身不是漢民族,而遭遇偏見對待。這個歧視來自於地區性階層劃分、膚色差異的成見,或者(很有可能)兩者都有。我之所以會說可能兩者都有是因為階級和種族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深膚色的人通常都被認為只能做低下階級的勞力工作,並且在智力、工作技能、工作品質等方面都備受質疑,連帶影響他們只能擁有較低的社會階層。但不論偏見是由何而來,結果還是一樣的;台灣社會及政治體系都不站在移民這一方。過去甚至有立法委員威脅要降低外籍勞工的基本薪資,並且禁止他們住在特定區域。像這樣的議題,問題不在於合法不合法,而是確切明白的種族歧視。

在上述兩個例子中,弱勢族群和其他局外人都被消音了。從原住民的案例來看,受到戒嚴影響,原住民族群的母語及政治參與皆受到壓迫。此外,由於大部分的原住民都已經被同化或是被剝奪其原本該有的權力,文化也被只用來當作觀光宣傳的道具,容易使人忽略少數族群在台灣其實並未擁有和其他人一樣的資源。

利益與影響

「偏見還只是一個心理態度,歧視就已經到了實際行為的程度了。」很多人不願被貼上歧視別人的標籤,但卻會在不知不覺中表現出歧視的行為。若要去探究為什麼人會有歧視他人的行為出現,從大到無法完全了解的社會文化脈絡,近到你我的家庭教育。在人和社會文化的互動之下,形成了對他人的看法,可能是正面欣賞,也可能是負面偏見,若將偏見表達出來,就是歧視。

在教科書上,會看到臺灣被形容為一多元文化的社會,而我們也可以在最近總統選舉候選人與原住民族的互動來看,藍綠兩黨總統參選人無不樂於接受太巴塱部落的王成發頭目為他們所取的阿美族名字,媒體也為之大作文章,似乎兩位都想表示台灣不論族群多元,大家都是一家人。於是,我們在「愛台灣」的話語包裝之下,以為這就是完全的平等與和諧。但是,我們從未有過對於原住民歧視的徹底討論,總是被「現在的台灣已經進步很多了」、「不要理那些歧視的言論就好」等帶過,因此,歧視仍存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只是我們在多元文化的表述中,聽不見或是假裝感覺不到罷了。

Umin Boya 導演(漢名:馬志翔)曾說:「歧視的源頭是因為不了解。人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會產生恐懼,一恐懼就會抗拒;而通常人表達抗拒最快的方式就是言語,再來就是行為。」(來源:Mata Taiwan十句原住民朋友聽了會超不爽的話:來看看你有沒有白目過!)回歸正題,如果今日影片中白人外表的「清醒夢」換成了黑人、東南亞的朋友,也許新聞及社群媒體還會轉發或是大量討論,說著台灣人應該要有國際觀。那麼,角色若換成了臺灣原住民族、客家人呢?你是否還會轉貼,並指責有歧視他人言語行為的人呢?還是你只是嘆口氣,說著「社會上總是有這些人,不要理他們就好」而帶過呢?

我們的確無法改變全部臺灣民眾的認知,但是我們可以正視臺灣自身在多元文化社會之下不同族群間的問題,改善對於其他族群文化的不了解而造成的偏見,甚至是歧視。從自身做起,盡量避免使用具有刻板印象的描述,也協助身旁親朋好友避免使用對於其他文化的歧視言語,哪怕只能影響身旁的一小部分,但只要能夠持續減少被歧視的人不愉快的次數和傷害,相信臺灣會愈來愈好,愈來愈符合真正的「多元文化」社會。

6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