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要求政府落實《交通助理人員管理辦法》,聘請足夠的「交通助理人員」來執行違規停車及道路交通管理之稽查。

提議者 掠食者的天堂-行人好吃嗎?

已附議3260 (時間已截止)

尚須1740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1-12-13
檢核
2021-12-13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不通過
2022-02-10
要求政府落實《交通助理人員管理辦法》,聘請足夠的「交通助理人員」來執行違規停車及道路交通管理之稽查。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台灣的交通死傷嚴重,國家應該正視。

去年2020年交通事故總件數為36萬2393件,30日內死亡人數2972人;今年2021年1-9月份統計交通事故總件數已有25萬6188件,30日內死亡2186人,受傷人數33萬9986人。

對你而言,上述是無數家庭的痛楚,還是只是冰冷的數字?

 

2021/12/07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條文,明列出兩大類(「動態違規」與「靜態違規」)、46個項目為民眾可檢舉之交通違規。

限縮的結果,平時最常見的「紅、黃線違停」將不再開放民眾檢舉。

其他詳細修法內容可參考:https://www.moto7.net/2021/12/law-violation-report.html

 

台灣交通混亂有目共睹。

原本取締違規應該是警察的工作,但因「警力不足」難以遏止交通亂象,台灣於1996年底增訂《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1條:「對於違反本條例之行為者,民眾得敘明違規事實或檢具違規證據資料,向公路主管或警察機關檢舉,經查證屬實者,應即舉發。」

過去民眾檢舉沒那麼普遍,但近年由於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加上人民對於交通安全的意識抬高,每年檢舉件數多到基層員警不堪負荷。

當年因「警力不足」而期望人民協助改善交通,現在卻因「警力不足」而限縮民眾檢舉權力。

說到底,就是台灣缺乏執法能力啊!

 

如果政府能有效執法,請問民眾還有需要自力救濟嗎?

民眾檢舉不是維護交通安全的終極目標,它只是一個過程而已。

限縮民眾檢舉沒關係,但政府應拿出魄力,把交通死傷「加零」當作施政首要目標。

 

台灣的交通要徹底改善,從符合交通平權思維的道路規劃(如同車道般一路暢通的人行道與自行車道、友善的大眾交通工具等等)、駕駛考照制度、違規記點制度、職業駕駛的加強管理、民眾的交通教育、一直到有效執法等等,全部需要徹底打掉重練。

 

既然警察人力不足,那麼在執法方面就應考慮「外包」—最容易取締的「靜態違規」交由其他專員處理。

雖然違規停車看起來好像並不嚴重,但隨便上網都可查到人們為了閃避路邊違停而遭後車追撞致死致傷的案例。

如果連靜態交通違規都無法有效遏止,遑論更難以取締的動態違規了。

 

前述「外包」來取締「靜態違規」的專員,事實上台灣早已有這樣的人員—「交通助理人員」。

該員的設立是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第2項:「前項稽查,得由『交通助理人員』協助執行,其稽查項目為『違規停車』者,並得由『交通助理人員』逕行執行之;其設置、訓練及執行之辦法,由內政部會同交通部定之。」

 

民國77年內政部公布《交通助理人員設置辦法》,民國93年內政部與交通部會銜修正發布《交通助理人員管理辦法》。

根據《交通助理人員管理辦法》第3條,交通助理人員由警察局、交通局或相關機關來僱用之。第4條明訂其工作項目,除得逕行執行「違規停車」稽查外,並得協助執行「道路交通管理」之稽查。第6、7條則規定了訓練辦法。

 

目前台灣的「交通助理人員」人數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大都市。

希望政府能聘請足夠的「交通助理人員」,徹底改善台灣鋪天蓋地的違規停車。

 

因目前的法規裡面並未提及考試認證的部分,建議可參考日本的「駐車監視員」,舉辦考試,取得資格者才得以擔當「交通助理人員」,確保該人員都有充足的交通法規知識。

 

如同日本「駐車監視員」或是我們的「路邊停車開單員」那樣,政府也可以考慮委託民間招募、辦理。

 

「路邊停車開單員」在大街小巷穿梭開單的身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若「交通助理人員」也交由民間企業招聘,相信人數能大大提升,他們的薪資也將有機會獲得改善。

 

「交通助理人員」雖非公務員,但建議值勤時應被視為公務員,若民眾企圖襲擊或脅迫該員,則依「妨害公務罪」處以刑罰。

 

上述建議,希望政府能參酌採納,修正《交通助理人員管理辦法》,使其更加完善。

當然更重要的是,要能夠落實!

 

希望國家能正視交通違規取締,讓執法「正常化」。

莫讓每年數十萬傷心的家庭眼淚白流。

利益與影響

利益:

交由民間企業來擴大招聘「交通助理人員」,違規取締的效率將大幅提升。車道、人行道將保持暢通,有助於落實人本交通。罰款也能增加國庫收入,有更多經費來做交通基礎建設。

 

影響:

人們不再能夠隨意停車,將會減少人們開車上路的意願,而步行、騎自行車的需求將會上升,有助於交通平權的推動。若人行道、自行車道都能像車道般建設完善,大眾交通運輸能順利推動,那麼台灣每年因車禍死傷的人數應會大幅減少,也能改善城市中因汽、機車排放廢氣所造成的空污問題。

43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