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洲
已附議70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30個附議
經過我們長期的觀察之後發現殯葬從業人員普遍對於自身防護意識薄弱,在缺乏保護意識下的觀念,突顯殯葬從業人員對於自身的防護意識非常缺乏,隨著社會觀念的改變及居住環境的限制,喪家大
多將往生者的遺體安置在醫院太平間或殯儀館,遺體的處置是當個體死亡時,立即將遺體送進冰櫃
冰存,於告别式舉行前再請出退冰,但冰存過的遺體退冰後,細菌更容易在體內滋生,不是單單影
響自身甚至對於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環境都有可能產生二度污染。
探究古今中外都有因為傳染病而導致疾病蔓延的案例,以下為近20年國際上所發生的嚴重公共衛生傳染事件。
2003年我國發現第一個急性炎症呼吸道症侯群(SARS)傳染病事件中,經歷近4個月期間共有664個病例,其中73人死亡包含七名醫護人員,人們不管是在接觸病患或是遺體都忽略了要確實做好防護措施,導致第一線處理人員成了防疫破口病毒直接散佈的對象。當時的災情讓即使最先進的醫療體系如臺大醫院等,都淪陷為疫情重大感染區域,突顯我國對於大規模傳染病的應對需要再教育。
2014年非洲又再次出現奪取7000多條人命的的伊波拉病毒,美國也發現9個病例但幸好危機處理快速得當。
2019年12月中國武漢爆發了新冠肺炎(COVID-19),隨後在2020年初迅速擴散至全球多國,逐漸變成一場全球性大瘟疫,被多個國際組織及傳媒形容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面臨的最嚴峻危機,截至2021年01月17日全球已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報告逾9,386萬名確診個案,逾200萬2,869名患者死亡,所幸我國提早預防得宜沒有造成大規模感染。
早在幾年前美國、德國、新加坡及中國大陸等國家,均有制定相關的遺體處理的標準工作規範及法規,並將接體人員列為專門的技術人員,必需學習相關課程達一定時數及考取證照,才能從事遺體處理、靈柩運送等相關工作,考量屍體接運涉及公共衛生與人民權益甚鉅,並為加強規範殯葬行為及妥適管理。
為此建議經濟部應在營業項目代碼新增人類屍體運輸業,建議內政部民政局應在殯葬管理條例增訂遺體處理人員及遺體接運車管理辦法爰予明確規範及監督。
2020年2月時代力量立委 邱顯智 先生曾在立院質詢時提出,我國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在2月15日死亡,
2名基層接體人員到醫院接體時除了未被告知病情外,也不知道為何要穿隔離衣,僅穿著便利商店買的35元雨衣當隔離衣,顯現派車公司「非常不專業」,對於真正從事這類工作的人,若在接體作業上沒有整套的標準作業模式,可能使得防疫岀現破口,由此可見我們的殯葬相關從業人員對於公共衛生及傳染病防疫觀念等認知全無,萬一因接體人員的訓練不足而發生了傳染病群體事件,其涉及到國民的健康與公眾的利益,其後續將會對整個社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然而遺體運送是殯葬行業中最重要的工作環節之一,經查現行殯葬管理條例及其他相關法規中完全沒有可以監督與管理遺體運送車及接體人員的法規,對於接體人員是否接受過相關的在職教育,如感控管理或是如何處理有關傳染性疾病的遺體運送訓練身為民眾的我們完全無從得知,對於未來這種突發性大規模的傳染病應變,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
在英、美的相關文獻當中,發現他們的殯葬相關從業人員對於自身防護的概念比我國所認知的防護概念更為廣泛。對於一個專業的從業人員來說,遺體就像是個感染源,防護並不是只有對於自身的保護(personalhealthsafety)還包含著對社會大眾的責任(public healthsafety),以及環境的維護,處理人員除了在執業過程中對於自身的安全防護外,對於處理遺體的過程中均嚴格遵守法規及工作規範,雖然這些準則及防護概念在國外都已行之有年,但是對於我國的殯葬相關從業人員來說普遍都沒有這些概念,近年來政府及一些單位雖然有推動所謂的殯葬革新,但多著重於生死學等文科的議題,政府對於殯葬的管理也只著重於硬體設施如此而已。
試問我們第一線遺體處理的從業人員在到職前是否有受過任何簡單的安全防護訓練 ? 是否在現場有能力判斷自身所暴露的風險 ? 是否會按照SOP穿戴防護裝備 ? 如果以上皆否那其歸咎原因乃是根本沒有落實相關的教育,導致從業人員對自身防護意識(self-protection consciousness)缺乏所致,因此,為了減低已知及未察覺傳染病的散播機會,尤其在這種大瘟疫的環境下制定合宜的法規其急迫性不可言喻。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