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右先生
已附議8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92個附議
能源是國家發展的基石,與民生息息相關。台灣現行電價制度未能充分反映不同發電方式的成本差異,導致民眾難以了解各類能源的真實價格,更難以透過用電選擇來支持偏好的能源發展方向。為了讓民眾能夠真正「選擇你的能源未來」,本提案旨在建立更透明、更具選擇性的電價機制,賦予民眾自主選擇能源的權利,共同打造永續的能源未來。
一、現行電價制度的不足:
現行電價制度未能清楚區分不同發電方式的成本,導致:
二、賦予人民能源選擇權的必要性:
賦予人民能源選擇權,可以帶來以下效益:
三、112年度各能源發電成本與佔比分析:
以下表格為參考多方資料擬估的112年度各能源發電成本(新台幣/度)與發電佔比,實際數據可能因不同機構的統計方式、燃料價格波動、技術進步等因素而略有差異,此處僅供參考。
1. 核能發電:
2. 風力發電:
3. 太陽光電:
4. 燃煤發電:
5. 燃氣發電:
6. 水力發電:
7. 其他再生能源 (如生質能等):
(佔比計算由經濟部能源署-112年發電概況相乘得之)
重要說明:
資料來源: 以上數據主要參考台電歷年財報、經濟部能源局統計資料、國際能源署(IEA)、國際再生能源署(IRENA)等國際組織的報告、國內外能源產業報告、相關學術研究等。由於各機構統計方式及數據揭露程度不同,本表格為綜合評估後的概估值。
成本變動因素: 各項發電成本受多重因素影響,例如燃料價格(煤、天然氣)、技術進步、設備折舊、維護成本、環境成本(碳稅、空污排放等)、政策補貼、融資成本等。因此,實際發電成本可能隨時間而變動。
環境成本: 環境成本的估算較為複雜,除了直接的污染防治成本外,還包括對健康、生態環境、氣候變遷等造成的間接損失。本表格中的環境成本為概估值,且各發電方式的環境成本計算方式及納入的項目有所不同,例如核能發電的核廢料處理及除役成本並未完全充分計入。
發電佔比: 此為約略數值,每年實際發電結構會因供需、機組運轉狀況等因素而有所變動。
四、具體提案:
為了落實「選擇你的能源未來」,本提案提出以下具體措施:
建立公開透明的能源資訊平台:
定期公布各類能源的發電成本、環境成本、相關政策資訊、國際比較數據等,資訊應以易懂的方式呈現,例如使用圖表、懶人包等。
建立互動式平台,讓民眾可以查詢不同能源組合的電價,並進行比較。
推動電價結構改革:
將電價區分為「基本電價」和「能電力來源費」。
1.基本電價:
2.電力來源費:
例如:
綠能優先方案: 以較高的附加費支持高比例的再生能源電力。
平衡方案: 選擇包含不同能源的組合。
經濟方案: 以較低的附加費選擇以傳統能源為主的組合。
電力來源組合與電費計算:
用戶可自由選擇不同比例的能源組合。
總電費計算方式為:基本電價 + 電力來源費。
電力來源費的計算方式為:將各能源的使用量(度)乘以其對應的價格後加總。
舉例說明: 假設以下為各能源的每度電價格
(僅為舉例,實際價格需根據詳細成本分析與市場情況訂定,且應僅包含變動成本部分)
核能:1.5 元/度
燃煤:3.5 元/度
燃氣:3.5 元/度
太陽光電:4.2 元/度
陸域風力:4.5 元/度
離岸風力:4.5 元/度
水力:1.99 元/度
情境一 100% 太陽光電
300度 x 4.2元/度 = 1260元
1260元 + 300元 = 1560元
情境二 50% 燃煤、50% 燃氣
(150度 x 3.5元/度) x 2 = 1050元
1050元 + 300元 = 1350元
情境三 30% 核能、30% 陸域風力、40% 水力
(90度 x 1.5元/度) + (90度 x 4.5元/度) + (120度 x 1.99元/度) = 778.8元
778.8元 + 300元 = 1078.8元
情境四 50% 核能、50% 燃煤
(150度 x 1.5元/度) + (150度 x 3.5元/度) = 750元
750元 + 300元 = 1050元
建立能源追蹤憑證制度:
導入國際通用的能源追蹤憑證(Energy Attribute Certificates, EACs)或類似機制,確保用戶可以清楚追溯所使用電力的來源。
加強能源教育與宣導:
透過各種管道(網路、電視、報章雜誌、社群媒體、教育課程等)向民眾說明新的電價機制、能源選擇的重要性、各類能源的特性和成本、節約用電的方法等,提升民眾的能源素養。
配套措施:
針對弱勢族群提供電費補助或優惠方案,避免因電價調整而造成生活負擔。
提供誘因鼓勵用戶安裝智慧電表,以更精確地追蹤用電量和能源來源。
五、參考日本能源政策與台灣差異:
日本近年來積極推動電力市場自由化,並透過多種政策工具促進再生能源發展。以下列出日本能源政策中台灣已實施及可參考之處:
台灣已實施:
再生能源推動: 台灣與日本同樣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並設定了明確的目標。
部分電價方案: 台灣也有類似日本的時間電價方案,鼓勵用戶在離峰時段用電。
台灣可參考:
全面電力市場自由化: 日本已全面開放電力零售市場,台灣目前尚未完全開放,可參考其經驗逐步推動。
能源追蹤憑證制度: 日本導入能源追蹤憑證制度,讓消費者可以清楚知道自己使用的電力來自何種發電方式,這點台灣可以借鏡。
差價合約(CfD): 日本近年導入差價合約,透過政府保證價格,降低再生能源業者的投資風險,並促進其發展,台灣可評估導入之可行性。
1. 對民眾的利益與影響:
2. 對能源產業的利益與影響:
3. 對環境的利益與影響:
4. 對政府的利益與影響:
5. 綜合評估:
整體而言,「選擇你的能源未來」的提案,雖然短期內可能面臨部分挑戰(例如電費上升、監管機制建立等),但長期而言,將為台灣帶來顯著的利益,包括提升能源自主性、促進多元能源發展、改善環境品質、落實能源民主等。透過完善的配套措施與持續的溝通宣導,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負面影響,並實現永續能源發展的目標。
七、結論:
「選擇你的能源未來」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個具體的行動方案。透過資訊的公開、選擇權的賦予和配套措施的建立,我們相信能讓台灣的能源發展更具彈性、更符合民意,並邁向更永續的未來。
在提案的最後,再次強調持續追蹤最新的能源數據與研究,並定期檢討與調整相關政策的重要性,以確保提案的有效性與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應加強與民眾的溝通與對話,以凝聚共識,共同推動台灣的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