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選擇你的能源未來-電價修正草案

提議者 右先生

已附議8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92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5-01-03
檢核
2025-01-07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不通過
2025-03-08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能源是國家發展的基石,與民生息息相關。台灣現行電價制度未能充分反映不同發電方式的成本差異,導致民眾難以了解各類能源的真實價格,更難以透過用電選擇來支持偏好的能源發展方向。為了讓民眾能夠真正「選擇你的能源未來」,本提案旨在建立更透明、更具選擇性的電價機制,賦予民眾自主選擇能源的權利,共同打造永續的能源未來。

一、現行電價制度的不足:

現行電價制度未能清楚區分不同發電方式的成本,導致:

  • 資訊不對稱: 民眾難以了解各類能源的真實價格,無法做出明智的選擇。
  • 缺乏誘因: 無法透過電費支持偏好的能源種類,不利於多元能源發展。
  • 未能反映外部成本: 部分發電方式的環境成本(如空污、碳排放)未充分反映在電價上,造成市場失靈。


二、賦予人民能源選擇權的必要性:

賦予人民能源選擇權,可以帶來以下效益:

  • 提升能源意識: 讓民眾更關心能源議題,了解不同能源的特性和成本。
  • 促進多元發展: 透過市場機制引導資金流向民眾支持的能源種類,促進多元能源發展。
  • 落實能源民主: 讓民眾參與能源決策,共同塑造台灣的能源未來。


三、112年度各能源發電成本與佔比分析:

以下表格為參考多方資料擬估的112年度各能源發電成本(新台幣/度)與發電佔比,實際數據可能因不同機構的統計方式、燃料價格波動、技術進步等因素而略有差異,此處僅供參考。

1. 核能發電:

  • 燃料成本: 鈾燃料成本相對較低,但核燃料的取得、處理、以及後續的核廢料處置成本是需要長期考量的因素。
  • 維護成本: 核電廠的維護需要高度專業的技術與嚴格的安全規範,因此維護成本較高。
  • 環境成本(含碳稅): 核能發電在運轉過程中幾乎不產生溫室氣體,因此直接的碳排放成本較低。然而,核廢料的長期儲存與處置、以及核電廠除役的高昂成本,是難以精確估算的環境成本,且具有高度爭議。若將這些潛在成本充分計入,核能發電的總成本可能大幅上升。
  • 平均發電成本 (新台幣/度): 約 1.38 元。
  • 112年度發電佔比(約略): 約 6.3%。


2. 風力發電:

  • 燃料成本: 風力發電使用風力作為能源,因此沒有燃料成本。
  • 維護成本: 陸域風機的維護成本相對較低,但仍需定期檢修與更換零件。維護成本受風場條件影響大、離岸風機的建置與維護成本較陸域高,因為需要特殊的海上作業船隻與技術。
  • 環境成本(含碳稅): 風力發電在運轉過程中不產生溫室氣體,環境成本較低。
  • 112 年 審定決算成本 (新台幣/度): 4.48 元。
  • 112年度發電佔比(約略): 約1.5 %。




3. 太陽光電:

  • 燃料成本: 太陽光電使用太陽光作為能源,因此沒有燃料成本。
  • 維護成本: 太陽能板的維護成本相對較低,主要為清潔與定期檢測。
  • 環境成本(含碳稅): 太陽光電在運轉過程中不產生溫室氣體,環境成本較低。
  • 112 年 審定決算成本 (新台幣/度): 自發電力 4.13 元;購入電力4.88元
  • 112年度發電佔比(約略): 約4.25 %。


4. 燃煤發電:

  • 燃料成本: 煤炭價格波動大,是燃煤發電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
  • 維護成本: 燃煤電廠的維護成本中等。
  • 環境成本(含碳稅): 燃煤發電是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來源之一,因此碳稅對其發電成本有顯著影響。隨著碳稅的提高,燃煤發電的成本將持續上升。此外,燃煤發電還會產生空氣污染物,造成健康與環境損害,這些外部成本也應納入考量。
  • 112 年 審定決算成本 (新台幣/度):3.43元。
  • 112年度發電佔比(約略): 約 42.2%。


5. 燃氣發電:

  • 燃料成本: 天然氣價格波動大,是燃氣發電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
  • 維護成本: 燃氣電廠的維護成本中等。
  • 環境成本(含碳稅): 燃氣發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燃煤發電低,但仍會產生一定量的碳排放,因此碳稅也會對其成本造成影響。
  • 112 年 審定決算成本 (新台幣/度):3.44 元。
  • 112年度發電佔比(約略): 約 39.5%。


6. 水力發電:

  • 燃料成本: 水力發電使用水力作為能源,因此沒有燃料成本。
  • 維護成本: 水力發電設施的維護成本相對較低,多為既有設施,成本相對穩定。
  • 環境成本(含碳稅): 水力發電在運轉過程中不產生溫室氣體,環境成本較低。然而,大型水壩的興建可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 112 年 審定決算成本 (新台幣/度):1.83 元。
  • 112年度發電佔比(約略): 約 1.32%。


7. 其他再生能源 (如生質能等):

  • 燃料成本: 生質能的燃料來源多樣,成本也因此有所差異。
  • 維護成本: 維護成本中等。
  • 環境成本(含碳稅): 生質能的環境成本取決於其燃料來源與處理方式。
  • 112 年 審定決算成本 (新台幣/度):1.83 -4.94元。
  • 112年度發電佔比(約略):生質能及廢棄物2.2%、地熱0.23%、其他2.4%

(佔比計算由經濟部能源署-112年發電概況相乘得之)


重要說明:

資料來源: 以上數據主要參考台電歷年財報、經濟部能源局統計資料、國際能源署(IEA)、國際再生能源署(IRENA)等國際組織的報告、國內外能源產業報告、相關學術研究等。由於各機構統計方式及數據揭露程度不同,本表格為綜合評估後的概估值。
成本變動因素: 各項發電成本受多重因素影響,例如燃料價格(煤、天然氣)、技術進步、設備折舊、維護成本、環境成本(碳稅、空污排放等)、政策補貼、融資成本等。因此,實際發電成本可能隨時間而變動。
環境成本: 環境成本的估算較為複雜,除了直接的污染防治成本外,還包括對健康、生態環境、氣候變遷等造成的間接損失。本表格中的環境成本為概估值,且各發電方式的環境成本計算方式及納入的項目有所不同,例如核能發電的核廢料處理及除役成本並未完全充分計入。
發電佔比: 此為約略數值,每年實際發電結構會因供需、機組運轉狀況等因素而有所變動。


四、具體提案:

為了落實「選擇你的能源未來」,本提案提出以下具體措施:

建立公開透明的能源資訊平台:

定期公布各類能源的發電成本、環境成本、相關政策資訊、國際比較數據等,資訊應以易懂的方式呈現,例如使用圖表、懶人包等。
建立互動式平台,讓民眾可以查詢不同能源組合的電價,並進行比較。

 

推動電價結構改革:

將電價區分為「基本電價」和「能電力來源費」。

1.基本電價:

  • 此部分電價為固定費用,所有用戶均需負擔。
  • 主要反映電網運營、輸配電、管理、以及維持電力系統穩定所需的固定成本,例如:電網維護、升級、擴建的成本。
  • 電力調度、系統控制的成本。
  • 客戶服務、帳務處理的成本。
  • 備用容量的成本(為了應對突發的用電高峰或發電機組故障)。
  • 基本電價的訂定應公開透明,並經過嚴格的成本審查,以確保其合理性。

2.電力來源費:

  • 此部分電價為浮動費用,根據用戶選擇的能源組合及其各能源的價格計算。
  • 主要反映各能源發電的變動成本,包括:燃料成本。
  • 發電廠的變動運營維護成本。
  • 環境成本(如碳排放、空污等)。
  • 電力來源價格訂定原則:成本反映: 盡可能準確地反映各能源發電的變動成本。
  • 市場機制: 可適度引入市場機制,例如再生能源憑證交易、電力現貨市場等。
  • 政策目標: 政府可透過調整不同能源的價格,引導市場朝向特定的政策目標發展。

例如:

綠能優先方案: 以較高的附加費支持高比例的再生能源電力。
平衡方案: 選擇包含不同能源的組合。
經濟方案: 以較低的附加費選擇以傳統能源為主的組合。


電力來源組合與電費計算:

用戶可自由選擇不同比例的能源組合。
總電費計算方式為:基本電價 + 電力來源費。
電力來源費的計算方式為:將各能源的使用量(度)乘以其對應的價格後加總。


舉例說明: 假設以下為各能源的每度電價格

(僅為舉例,實際價格需根據詳細成本分析與市場情況訂定,且應僅包含變動成本部分)

核能:1.5 元/度
燃煤:3.5 元/度
燃氣:3.5 元/度
太陽光電:4.2 元/度
陸域風力:4.5 元/度
離岸風力:4.5 元/度
水力:1.99 元/度


情境一 100% 太陽光電

300度 x 4.2元/度 = 1260元 

1260元 + 300元 = 1560元

 

情境二 50% 燃煤、50% 燃氣

(150度 x 3.5元/度) x 2 = 1050元

1050元 + 300元 = 1350元

 

情境三 30% 核能、30% 陸域風力、40% 水力

(90度 x 1.5元/度) + (90度 x 4.5元/度) + (120度 x 1.99元/度) = 778.8元

778.8元 + 300元 = 1078.8元

 

情境四 50% 核能、50% 燃煤

(150度 x 1.5元/度) + (150度 x 3.5元/度) = 750元

750元 + 300元 = 1050元

 


建立能源追蹤憑證制度:

導入國際通用的能源追蹤憑證(Energy Attribute Certificates, EACs)或類似機制,確保用戶可以清楚追溯所使用電力的來源。

 


加強能源教育與宣導:

透過各種管道(網路、電視、報章雜誌、社群媒體、教育課程等)向民眾說明新的電價機制、能源選擇的重要性、各類能源的特性和成本、節約用電的方法等,提升民眾的能源素養。

 

配套措施:

針對弱勢族群提供電費補助或優惠方案,避免因電價調整而造成生活負擔。
提供誘因鼓勵用戶安裝智慧電表,以更精確地追蹤用電量和能源來源。


五、參考日本能源政策與台灣差異:

日本近年來積極推動電力市場自由化,並透過多種政策工具促進再生能源發展。以下列出日本能源政策中台灣已實施及可參考之處:

台灣已實施:

再生能源推動: 台灣與日本同樣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並設定了明確的目標。
部分電價方案: 台灣也有類似日本的時間電價方案,鼓勵用戶在離峰時段用電。


台灣可參考:

全面電力市場自由化: 日本已全面開放電力零售市場,台灣目前尚未完全開放,可參考其經驗逐步推動。
能源追蹤憑證制度: 日本導入能源追蹤憑證制度,讓消費者可以清楚知道自己使用的電力來自何種發電方式,這點台灣可以借鏡。
差價合約(CfD): 日本近年導入差價合約,透過政府保證價格,降低再生能源業者的投資風險,並促進其發展,台灣可評估導入之可行性。

 

利益與影響

1. 對民眾的利益與影響:

  • 資訊透明化: 民眾將更清楚了解各類能源的發電成本、環境成本等資訊,打破資訊不對稱的現況,做出更明智的用電選擇。
  • 自主選擇權: 民眾可以根據自身偏好與經濟能力,選擇支持的能源種類,例如選擇較高比例的再生能源,或選擇較經濟實惠的傳統能源組合,真正落實「用電自主」。
  • 參與感與責任感: 透過選擇能源來源,民眾將更直接地參與能源決策,並對台灣的能源發展方向產生影響力,提升公民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 電費支出彈性: 透過不同的電價方案選擇,民眾可以更彈性地控制電費支出,並根據自身用電習慣進行調整。
  • 潛在電費上升: 由於部分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目前仍高於傳統能源,若選擇高比例的再生能源方案,可能導致電費支出上升。然而,隨著技術進步與規模經濟效應,再生能源成本預期將持續下降。

 

 

2. 對能源產業的利益與影響:

  • 促進多元發展: 透過市場機制引導資金流向民眾支持的能源種類,促進多元能源發展,降低對單一能源的依賴,提升能源供應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 刺激技術創新: 民眾對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將刺激相關產業的技術創新與發展,加速能源轉型。
  • 創造就業機會: 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將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 市場競爭加劇: 電力市場的自由化將加劇市場競爭,促使電力供應商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與更具競爭力的價格。

 

3. 對環境的利益與影響:

  • 減少碳排放: 透過鼓勵再生能源的使用,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
  • 改善空氣品質: 減少燃煤等傳統能源的使用,有助於改善空氣品質,降低空氣污染對健康造成的影響。
  • 促進永續發展: 推動再生能源發展,有助於建立更永續的能源體系,保護環境資源。

4. 對政府的利益與影響:

  • 提升能源政策的透明度與公信力: 公開透明的能源資訊平台有助於提升能源政策的透明度與公信力,增進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 減輕政策推動阻力: 透過賦予民眾選擇權,可以降低能源政策推動的阻力,促進能源轉型的順利進行。
  • 符合國際趨勢: 推動能源自由化與再生能源發展,符合國際能源發展趨勢,提升台灣的國際形象。
  • 監管責任增加: 電力市場自由化後,政府的監管責任將增加,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以確保市場的公平競爭與穩定運作。

5. 綜合評估:

整體而言,「選擇你的能源未來」的提案,雖然短期內可能面臨部分挑戰(例如電費上升、監管機制建立等),但長期而言,將為台灣帶來顯著的利益,包括提升能源自主性、促進多元能源發展、改善環境品質、落實能源民主等。透過完善的配套措施與持續的溝通宣導,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負面影響,並實現永續能源發展的目標。

七、結論:

「選擇你的能源未來」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個具體的行動方案。透過資訊的公開、選擇權的賦予和配套措施的建立,我們相信能讓台灣的能源發展更具彈性、更符合民意,並邁向更永續的未來。

在提案的最後,再次強調持續追蹤最新的能源數據與研究,並定期檢討與調整相關政策的重要性,以確保提案的有效性與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應加強與民眾的溝通與對話,以凝聚共識,共同推動台灣的能源轉型。

 

相關連結

0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