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針對已取得台籍之中國籍配偶,其父母依親使用台灣健保資源,不符合公平性原則,應從嚴規範。

提議者 三寶媽

已附議685 (時間已截止)

尚須4315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5-03-08
檢核
2025-03-10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不通過
2025-05-09
針對已取得台籍之中國籍配偶,其父母依親使用台灣健保資源,不符合公平性原則,應從嚴規範。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一、問題背景:台灣健保財務壓力與公平性考量
台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醫療支出持續攀升,導致健保財務壓力加劇。近年健保財政雖有盈餘,但多歸功於政府額外撥補公務預算、補充保費收入的增加,以及基本工資調升、軍公教調薪和投保金額上限調整等因素。顯示健保財務狀況著實辛苦。在此情境下,如何分配有限的健保資源,確保健保制度的永續與公平,成為政策討論的核心議題。

目前,台灣對外籍人士的健保納保規範已相對寬鬆,特別是中國籍配偶及其父母,在特定條件下可納入健保。然而,這類人員未曾長期繳納健保費,卻可能享有相同的醫療權益,將進一步加劇財務負擔。因此,應從嚴規範依親納保機制,確保健保資源優先提供給長期貢獻的國人及常住者。


二、現行規範與問題分析
1. 外籍配偶父母的健保納保機制
非中國籍配偶之父母:若取得居留證,且在台居住滿6個月,即可參加健保。
中國籍配偶之父母:需滿70歲,且子女已入籍台灣,才能申請定居並設籍,設籍滿6個月後可參加健保。
2. 主要問題點
(1) 高齡人口醫療需求高,恐進一步衝擊健保財務

高齡人口使用健保的頻率遠高於年輕族群,且慢性病、重大疾病的醫療費用較高,容易加重健保支出。
依親來台的高齡者多為退休或無收入者,並未在台長期工作繳費,若直接享受健保,將造成極大財政負擔。
(2) 健保繳費與使用不對等,影響公平性

本國國民從年輕時期即開始繳納健保費,部分民眾甚至繳納數十年才開始頻繁使用健保資源。
反觀依親來台的高齡者,僅需短期設籍,即可與長期納保的台灣人享有相同的醫療權益,顯然不符合「公平分配原則」。
(3) 可能形成「醫療移民」現象,造成健保資源排擠效應

若依親納保標準過於寬鬆,可能出現「醫療移民」,即高齡者為了享有台灣相對優質且低廉的醫療資源,短期內大量移入,導致本國健保資源被排擠。
此情境下,台灣本地的長期繳費者可能需負擔更高的保費,甚至面臨醫療服務不足的問題。

三、政策建議:依親納保應從嚴規範
為確保健保資源的永續與公平性,應對依親來台者的健保納保資格進行嚴格限制,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1. 延長納保門檻,提高參加健保的資格條件
現行規範: 設籍滿6個月即能參加健保。
建議調整: 應延長至設籍滿5年後,才能加入健保,並要求至少有3年以上的健保費繳納紀錄。
2. 設定自付額與分級給付制度,避免財務負擔過重
依親高齡者初期參加健保時,應提高自付額,如住院、門診須額外負擔**20-50%**的醫療費用,直到繳納一定年限的保費後,才逐步降低。
採取「部分給付」機制,避免依親者短期內大量使用醫療資源,加重財政負擔。
3. 限制高齡依親者參加健保的適用範圍
針對70歲以上依親者,應限制僅能使用「基礎醫療」,如預防保健、一般門診,不包含高額健保給付(如昂貴手術、長期住院等)。
若需重大醫療處置,應要求自費或購買商業醫療保險補足支出。
4. 增設財務門檻,要求財力證明或保費預繳
依親者應提供財力證明(如年收入、存款證明)確保能負擔醫療支出。
可考慮要求依親者一次性預繳5年健保費,避免短期納保即享受健保福利的情況發生。
5. 強化居住與納保條件,杜絕短期設籍濫用健保
限制連續居住時間,如要求依親者每年須在台居住滿183天,否則喪失健保資格,防止「短期設籍」以享受健保的現象。
強化「人頭戶籍」查核,避免為了參加健保而短期內大量申請設籍。

四、結論:確保健保資源公平合理分配
台灣的健保制度建立在社會共擔與長期累積的基礎上,不應成為短期移入者的福利機制。在健保財務日趨緊張的情況下,應從嚴規範依親納保機制,確保健保資源優先提供給長期繳納保費的本國國民與合法居留的納保者,以維持制度的公平性與永續性。

透過延長納保門檻、提高自付額、限制適用範圍、增設財力條件及強化居住規範,可有效減少健保資源的無效消耗,確保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能夠持續運作,真正造福所有長期居住並繳納保費的民眾。

利益與影響

全民健康保險(健保)是台灣社會福利制度的重要支柱,然而,若健保資源被濫用,不僅會影響財務永續,也可能衝擊公平性與醫療品質。以下就健保資源濫用的利益與影響進行分析。


一、健保資源濫用的可能利益
某些群體可能因健保制度的漏洞或寬鬆規範,獲取不成比例的醫療利益,這些利益包括:

1. 低成本享受高品質醫療
非長期繳費者(如短期來台依親者、部分外籍人士)可用極低成本獲得台灣醫療服務,享受與本國長期納保者相同的權益。
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健保醫療費用低廉,住院、手術、慢性病治療等皆有政府補助,降低患者的財務負擔。
2. 減少個人醫療支出,甚至有套利空間
高齡依親來台者可能在母國無法負擔高額醫療費,選擇來台加入健保,減少自費開銷。
若政策未規範自付比例,部分個案可能利用台灣健保進行高額醫療,如器官移植、癌症治療等,而僅需支付低額掛號費或部分負擔費用。
3. 可能衍生「醫療移民」現象
依親來台者或未曾長期在台工作者,可能因台灣醫療資源充足、費用低廉,而短期設籍取得身分後使用健保。
這類行為對當地醫療機構形成壓力,也可能排擠本地居民的就醫權益。

二、健保資源濫用的負面影響
1. 財務負擔加劇,影響健保永續經營
健保目前依賴補充保費與政府補助維持運作,若長期濫用,將造成財政惡化。
若保費收入無法支應支出,未來可能須調漲保費,增加全民負擔。
2. 排擠本國長期繳費者的醫療資源
醫療資源有限,若依親者或短期納保者過度使用,可能導致本國長期納保者看診或住院等待時間拉長,影響醫療可近性。
尤其在醫療資源較為有限的偏鄉地區,外來人口使用醫療資源,可能導致當地民眾無法獲得即時治療。
3. 影響醫療品質與醫師負擔
若健保濫用問題持續,醫療機構可能為降低成本,縮短診療時間,影響醫療品質。
醫師負擔加重,可能導致「過度醫療」或「醫療效率下降」,影響整體醫療體系運作。
4. 可能增加詐領健保的風險
過去曾發生部分人以假結婚、短期設籍等方式取得健保資格,甚至有醫療機構協助外籍人士詐領健保給付的案例。
若未有效監管,可能衍生灰色產業鏈,造成醫療體系資源浪費。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1. 應嚴格規範依親納保制度,避免短期來台者濫用健保
建議提高納保資格門檻,如延長設籍時間、增加最低繳費年限等。
強化財力證明要求,確保新納保者能負擔自費醫療,降低對健保的依賴。
2. 提高高齡依親納保者的自付額
針對短期納保者或70歲以上依親者,提高自付比例,避免健保資源遭不當使用。
針對高額醫療,如癌症治療、重大手術等,設定「部分負擔」機制,確保長期納保者的資源優先性。
3. 加強醫療審查與監管,避免詐領健保
強化短期設籍與異常就醫紀錄的監控,避免濫用行為發生。
對醫療機構進行稽查,杜絕協助外籍人士或依親者詐領健保的現象。
4. 建立商業保險機制,分擔健保財務壓力
鼓勵短期來台者或依親者購買私人醫療保險,避免全民健保遭濫用。
針對高齡依親者,應要求購買商業醫療險,以降低公費醫療支出壓力。

透過以上措施,能有效減少健保資源濫用,確保台灣健保制度的公平性與永續發展,使有限的醫療資源能夠真正回饋給長期繳費與居住的本國民眾。

11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