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暗坑文化工作室
檢核未通過
『文化治理,建立城市永續的基礎』
安坑輕軌,真的不能用傳統地名嗎?
前些日子,我們提出了希望安坑輕軌能夠增加本地地名的議題訴求,得到了廣大迴響,收到了相當多的支持鼓勵,也看見了許多的反對意見,在盤整眾多支持與反對的訊息之後,更加堅定了我們要倡議輕軌增加古地名的目標。
安坑輕軌興建至今,在安坑的風評多為「雞肋」、「不會搭乘」,原因在於這條捷運路線的設計並不符合我們的生活習慣與方便度,也就造成了大家對於這條公共運輸建設的失望感。
大眾運輸的建立除了服務地方居民的通勤使用外,同時也必然有著振興地方經濟的目的。
這個對於地方經濟的增值,絕對不該是大家厭惡至極的炒房(雖然安坑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條炒房捷運),更多的是可以藉由捷運帶來外地遊客在地方消費,使得地方得以擴展外部財源。
『安坑輕軌可是一條充滿文化的線路』
所以我們以增進地方觀光價值與推廣地方文化特色的角度出發,以一個最能夠使得安坑輕軌與地方深度連結的方案,來讓捷運成為串聯地方文化的牽引繩,不只是訴說「白色恐怖」人權歷史的防盜,更是串聯安坑兩百年發展史的一條時間軸線。
所以,我們需要讓安坑輕軌使用在地的地名。
綜觀大台北地區的每一條捷運線路,均有以當地或周圍古地名為名的捷運站,例如:
◆淡水信義線有:淡水、竹圍、關渡、北投、唭哩岸、石牌、士林、圓山、象山
◆中和新蘆線有:南勢角、頂溪、古亭、菜寮、三重、新莊
◆松山新店線有:南港、後山埤、永春、西門、江子翠、新埔、板橋、海山、土城、頂埔
◆板南線有:南港、後山埤、永春、西門、江子翠、新埔、板橋、海山、土城、頂埔
◆環狀線有:頭前庄、大坪林
◆木柵線有:木柵、六張犁、港墘、內湖、葫洲
可見以古地名為當地捷運站命名並非「難事」,更有通案可循,僅見新北市府是否願意重視文化治理的觀念,是否願意以尊重在地文化為原則來推行這項能夠使得觀光與捷運運作雙贏的方案。
●安坑輕軌可以增加傳統地名為主站名或副站名的點
【主站名可變更,搭配上現今地標為副站名】
1. 耕莘安康院區→車仔路:
車仔路為安坑地區分別內外五庄的重要庄頭,車子路意為清領時期此處有可使推車行過之大車路,足見車仔路庄在請領時期為重要茶葉產地之背景,現今「車子路」亦為該路路名,以本地名為站名不但合理,更不會混淆。
2. 玫瑰中國城 →二叭仔:
二叭仔為暗坑過去漢人與泰雅族發生衝突時,有二十八個漢人遭殺害後而得名,是為暗坑發展史中相當重要的見證地名,如今亦有之名的「二叭仔植物園」,此地以二叭仔為名,可更直觀的讓外地遊客知曉,也不影響玫瑰中國城區域居民判別。
【可新增傳統副站名】
1. 陽光運動公園→石頭厝:
石頭厝為安和路沿線靠近十四份地區之古地名,為原先於此以石頭建成房屋而得名,可見得早年暗坑地區建材就地取材之歷史痕跡,如今當地公車站牌亦保留「石頭厝」之名, 長年居住於安民街尾段者鮮少不知。
2. 和國小→挖仔
挖仔以五重溪轉彎匯入新店溪處而得名,充分展現本地地貌,而挖仔亦為平埔族「秀朗社」在漢人移民口中的稱呼方式,見證秀朗社自中和尖山腳地區南遷至挖仔之歷史。
●使用古地名不會「阻礙地方發展」更不會「找不到」
事實上,地方永續發展的基石,就是以文化為本的城市韌性,有文化的地方才有特色,而重視地方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在地的名稱能夠被持續使用且知曉,而使用古地名與地方發展並沒有任何阻礙,比如雙北發展相當好的地區:南勢角、頂溪、古亭、西門、內湖、新莊,沒有任何一個地區因為車站使用古地名而造成發展阻礙。
而古地名更不會造成「找不到」的問題,那個只是使用習慣的問題
我們不會因為捷運站叫做公館,就不知道台灣大學在公館站
也不會因為南勢角站的站名讓我們找不到興南夜市
身為內湖高工畢業的我,也不會因為捷運站叫做港墘而不知道自己學校該在哪站下車
更別說這些地名更是在地人習慣使用的名稱,使用古地名不但尊重在地,更能激發特色,使得遊客更深入的認識與記住這個地方。
●現在改還來的及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更改站名曠日費時又勞民傷財
但,輕軌還沒掛牌,站名也還沒掛上去,這時候要改才真的不會有任何負擔
●我們能怎麼辦?
1.支持公共政策平台「安坑輕軌應增設本地地名之主站名或副站名」之提案
2.分享本篇貼文,讓更多人看見暗坑人的決心
3.一起成為在地暗坑人,從尊重文化開始,讓暗坑更加榮耀
讓我們用最在地的名子,走向國際
讓我們以暗坑的故事,榮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