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黃
已附議1731 (時間已截止)
尚須3269個附議
台灣中醫學系與學士後中醫建立統一的減招評估機制與目標,刻不容緩
1.中醫師應當有總額管制並明確入法,西醫、牙醫有嚴格的總額管制,中醫師的總額管制並不落實。目前中醫師佔醫師總數的9.9%,但是健保總額卻只佔3.6%,除了點值下降嚴重,更顯示中醫師數量已供過於求。
2.衛福部在108年時就示警中醫學系未來面臨供過於求,且各項研究指出,中醫師已供過於求(以每年大於需求100位的速度增加),原每年招生總額365名中醫師,但在112年8月31日教育部卻已外加方式通過了陽明交通大學中醫學系的113年設立,破壞中醫師總額制度,此舉更是加速中醫師人力過剩的幫兇。而依據中醫師全聯會04/04第二次小組會議紀錄,相關專業團體也建議實施人力管控,教育部違反衛福部的人力建議同意以外加方式設立,是為行政失職。
3.國立大學中醫學系的設立須從現有4校名額減招,以保證總額管制,另外師生比及畢業後負責醫訓練不足,若破壞總額制度勢必造成未來中醫師教考訓用的問題,危害民眾健康。在113年度陽明中醫系開始招生後開始實施包含總額控管的評鑑制度,納入新開立的陽明中醫系,符合公平原則。
4.日前調查四校五系長庚、中國醫、義守、慈濟四校五系中醫與後中學生的意見,有超過963位學生(96.7%)表達反對增加中醫學生總量的想法,然而教育部與衛服部顯然忽視了學生端的聲音,仍然同意國立中醫系以外加的形式通過,並且嚴重違反衛福部所做的人力需求建議。
總結:關於中醫師人力相關管控人數行政單位失職已久,適逢國立中醫系成立的當口,衛福部與教育部協同設立減招機制刻不容緩(依據衛福部自身人力需求評估報告推估,應將中醫系與後中總入學人數應控制在一年250位,以此為核心目標建立教育部總額評鑑小組。)並因負責醫與專科醫師訓練制度的亂象,應明確將各世代醫師,與中醫執業環境改革協會均納入評鑑小組,以提供受新制度影響最大的年輕醫師相關制衡力量;並由於公會要職多與原中醫四校五系之系上教授重疊,評鑑小組因應該入西醫與其他專業委員意見,並在113年度學年度起開始實施,以挽救日益惡化的中醫師人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