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阿儒
已附議9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91個附議
全球每年有1,270萬噸塑膠廢棄物流向海洋。 一次性塑膠被大量製造、丟棄,變成惡性循環,無數生命正遭受塑膠污染威脅,自各地政府有記錄以來,海洋中已有超過4萬4000隻動物被塑膠纏繞、或誤食而死亡,鳥類、海龜、魚類與海洋哺乳類無一倖免。
台灣自2009年至2019年間,塑膠袋、免洗塑膠餐具及紙容器三大類一次性塑膠用品,國內銷售量總計增加了22.8%。若分開計算,免洗塑膠餐具與紙容器的用量10年間成長約37%。台灣2018年塑膠袋使用量約150億個,若以環保署的回收率9%,仍有135億個塑膠袋成為垃圾;回收率最高的寶特瓶, 回收率 96%,但若以使用的寶特瓶數量換算,還有驚人的1億8千萬支寶特瓶成為垃圾。
全球塑膠的產量,從1964年以來,已經成長了20倍,2014年全球塑膠產量約為3.11億噸,自1950年代至今,全球供製造了83億噸的塑膠!
2020年台灣ICC淨灘行動中,塑膠材質占總材質的92%,且在塑膠材質中與飲食有關的比例高達75.5%,在飲食有關的塑膠物中以塑膠杯占大宗,因此我們要解決塑膠杯所帶來的影響,但環保署已有政策如下:
環保署規定連鎖飲料店、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及連鎖超市,消費者自備環保杯至少5元的優惠,針對不方便隨身攜帶杯子的民眾,環保署也修法規定,連鎖超商、速食店明年起要有5%以上門市建置「循環杯機制」,第二年要提升至10%、第三年更要達到30%
但若是依照環保署的政策,連鎖超商、速食店的5%門市可能集中在某區域而無法遍及全台,因此我們希望環保署能夠規定「各縣市」超商、速食店第一年需5%門市設置「循環杯服務」→第二年15%→第三年提升至40%
若是每個縣市都有一定比例的循環杯系統,能讓全台民眾都了解循環杯系統,落實循環杯政策,解決商家可能只設置在某些縣市,使循環杯政策推廣不佳,因而終止或預期成效未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