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玖梨
已附議3587 (尚餘52日)
尚須1413個附議
一、主文
您是否同意修正《動物保護法》,禁止政府或收容單位以「全面安樂死」作為流浪動物管理方式,僅在經兩名合格獸醫師書面認定「重病、重傷或不可逆痛苦」之極端個案,方得實施人道安樂死;並同步加重棄養與虐待刑責,強化晶片登記、結紮及領養政策,推廣全民動物保護教育,禁止違法商業繁殖行為;並建立「專款專用基金」(來源包含合法繁殖/販售附加費、政府編列與捐款),專責於收容、結紮與教育推廣;中央每年定期公開「收容量、安樂死數據、結紮率與棄養通報」等數據,接受全民監督?
二、提案理由
自 2017 年起,台灣實施「零安樂死」,但流浪動物數量仍高居不下。若恢復全面安樂死,將造成大量無辜生命被撲殺,卻無助於問題根源的解決。
目前困境:
收容壓力:空間不足、經費有限,單一縣市常面臨超載。
棄養問題:飼主責任感不足,罰則與執行力不明確。
繁殖失控:結紮與晶片登記落實不足,商業繁殖缺乏管理。
教育缺口:責任飼養觀念不足,「以領養代替購買、不棄養」尚未成為社會文化。
僅討論「要不要安樂死」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必須將責任放在人,而不是動物。
三、本提案主張
1.禁止全面安樂死:
不得以「收容壓力、逾期未領養、經費不足」等理由,進行一般性或大規模安樂死。
2.僅限醫療必要例外:
由兩名合格獸醫師書面認定「重病、重傷或不可逆痛苦」之個案,才可施行人道安樂死。
全程須紀錄,並於每月公開數據,接受社會監督。
3.嚴懲人為源頭:
棄養明確入罪,加重虐待刑責與罰鍰。
建立跨縣市「黑名單制度」,禁止違規者飼養或從事寵物產業。
增列通報義務:獸醫、寵物商、動保員如遇虐待須通報。
4.源頭管理 2.0(晶片+結紮):
所有犬貓須於購置、領養或一定期限內完成晶片登記,未登記即通報。
地方政府每年需達成中央設定的結紮覆蓋率(例:街貓 TNR ≥ X%、家犬貓新領養結紮率 ≥ Y%),未達標者須提出改善計畫。
中央須協調跨縣市資源,避免單一地區超載。
5.領養優先與透明公開:
收容所必須採「領養優先」流程,並建立全國統一領養媒合平台,公開數據(收容量、結紮率、安樂死統計、棄養數據)。
公私收容單位有義務進行行為評估,並教導飼主責任飼養。
政府補助中途寄養,並建立「不當安置勸退機制」(針對連環退養者)。
增設「統一慈善資金平台」,透明公開金流,避免濫用捐款。
6.全民教育推廣:
教育部將「動物保護與責任飼養」納入校園生命教育課程。
建立「全國動保教育平台」,提供線上資源,方便全民參與。
地方政府每年至少辦理社區宣導,並與媒體合作推廣「以領養代替購買、不棄養」。
7.繁殖與買賣管理:
繁殖、販售、媒合平台皆納入許可與查核制度。
違規者須加重處罰,平台需實名揭露,並負下架義務。
設立「繁殖量上限」與「母體休養期」,避免過度繁殖。
為什麼不能用安樂死解決流浪動物?
• 台灣每年超過 5 萬件棄養,卻只有不到 20% 真的受罰。
• 全台收容所約 15 萬隻犬貓,空間與經費壓力大。
• 殺不完!「今天撲殺,明天又有新的流浪」惡性循環。
一、利益以及正向影響:
1.守護動物生命權
避免因行政或收容壓力而大量撲殺無辜動物。
讓「生命教育」具體落實,提升國際形象。
2.源頭控管更精準
晶片、結紮、繁殖管制到位後,流浪動物數量能逐年下降。
「殺一批又出現一批」的惡性循環會被打斷。
3.責任回歸人類
棄養、虐待入罪與刑責加重,讓真正的源頭(人)被約束。
建立黑名單與跨縣市資料共享,防止「棄養後再領養」。
4.提升收容與領養效率
全國統一領養平台,資訊透明,領養更方便。
補助中途寄養,舒緩收容所壓力。
5.教育與社會文化改變
校園教育 + 社區宣導,長期建立「不棄養、以領養代替購買」的文化。
下一代更有責任感,減少問題反覆出現。
6.產業轉型與就業機會
合法繁殖、實名制販售,淘汰黑心業者。
新增「寵物行為教育師、寄養中途、合法繁殖管理」等就業領域。
二、國際成功案例參考:
德國:全面禁止撲殺健康動物,靠晶片+犬稅+嚴罰棄養,流浪動物幾乎絕跡。
荷蘭:2016 年成為「零流浪犬國」,靠嚴罰(棄養最高判刑3年+罰金 NT$50 萬)+全民結紮+強制晶片。
美國紐約州:立法禁止寵物店販售狗貓,只能做「領養媒合」,讓領養率大幅提升。
三、常見質疑與回應(QA)
Q 1:收容所爆滿,經費不足,不安樂死怎麼辦?
全面安樂死只是「表面清空」,根本問題仍存在。國際經驗顯示,只要落實 結紮、晶片、嚴懲棄養,流浪數量會逐年下降,反而能長期減少收容負擔。
Q2:安樂死不是比較「人道」嗎?
健康動物被撲殺並非人道,而是剝奪生命權。真正的人道應是「教育+管理」,並僅針對重病、重傷動物,經獸醫認定才做安樂死。
Q3:強制晶片與結紮會不會侵犯飼主自由?
這是社會責任,就像汽車要驗車、繳稅一樣。晶片=身份證、結紮=控管數量,不僅保障動物,也保護飼主權益。
Q4:會不會造成黑市繁殖?
若無規範才更容易黑市橫行。透過 實名制+嚴查核+黑名單制度,反而能淘汰黑心繁殖業者,提升合法業者的競爭力。
Q5 :零安樂死不是已經失敗了嗎?
零安樂死政策缺乏「配套措施」,導致收容壓力增加。但我們的提案是 零安樂死+嚴懲人+源頭控管+教育推廣,不是單純的「不殺」,而是完整制度。
四、效期預估(依國際案例與台灣狀況推算)
短期(1~3年)
嚴懲棄養立法、黑名單建立。
晶片登記率提升至 90%。
領養平台建置完成,提升領養率 20%。
中期(3~5年)
TNR 覆蓋率大幅提升,街貓數量下降 20~30%。
收容所壓力顯著減輕,補助中途寄養擴張。
教育與宣導開始改變社會文化,「不棄養」意識普及。
長期(5~10年)
流浪犬貓數量大幅下降(預估減少 60~80%)。
收容所轉型為「臨時安置+教育推廣」中心,而非長期收容場所。
台灣有望向「荷蘭模式」靠攏,邁向零流浪動物國家。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