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建議修正刑法第184-4條有關肇事逃逸僅限於「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者」之法律漏洞。

提議者 小張

檢核未通過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19-05-14
檢核不通過
2019-05-15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建議修正刑法第184-4條有關肇事逃逸僅限於「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者」,之不完備法規漏洞,因為實務上有很多酒駕肇事者,在車禍發生當時,雖然沒有造成另一方被害人受傷,但可能因本身心虛(例如:有其他違法案底、酒駕累犯、通緝等)或為了規避酒駕公共危險罪之刑責,而逃離肇事現場,置之不理,假如警方第一時間又不能積極找出肇事者,或肇事者藉由逃離事故現場來規避警方對其實施酒測值,就算事後肇事者才出面,但因為事故當時無法立即對其實施酒測,就無法構成肇事逃逸罪,僅能依照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2條第1項之規定,即「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無人受傷或死亡而未依規定處置者,處新臺幣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鍰;逃逸者,並吊扣其駕駛執照一個月至三個月。」如此的法律設計漏洞,根本是在助長那些酒醉駕車之不肖份子,可以藉由離開現場的方式來湮滅其第一時間之酒駕證據,進而免除其本應負起之刑責。對於這種棄置肇事現場、不負責任之不道德行為,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之罰則,也未免太經、太廉價了!勢必無法達到有效嚇阻肇事者逃跑之惡劣行徑,故應該將肇事逃離現場之行為納入刑法處罰。

利益與影響

酒駕肇事逃逸者,如果對於車禍事件仍繼續置之不理、擺爛,也不願意負擔撞毀對方車輛之財損,縱使被害人向法院提出民事損害賠償之訴,恐怕也無法對這類不肖投機份子達到嚇阻作用,日後其再與人發生肇事時,仍會故態復萌,逍遙法外,將成為道路交通安全上之不定時炸彈,懇請政府有關司法、立法機關能重視此一議題,盡速研議修法,以保障民眾行車安全的權益,謝謝。

0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