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取消學校週成績排名制度,減輕學生壓力、促進健康學習環境

提議者 紫米

已附議14 (尚餘48日)

尚須4986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5-10-14
檢核
2025-10-15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附議中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目前許多國中高中有「每週成績排名」的制度,將學生的各科成績進行高低排序並公布。雖然這樣的做法原意是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但實際上造成了許多負面效果,已與當前教育發展方向背道而馳。

一、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傷害
長期處於公開比較與競爭的環境中,學生容易產生焦慮、自卑、甚至憂鬱等心理問題,特別是對於後段排名的學生,自我價值感可能受到嚴重打擊。

二、扭曲學習動機
學生學習目的轉為「為了追求名次」而非理解知識,造成只為考高分而學、失去探索興趣的現象。教育心理研究顯示,這樣的外在驅動會降低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

三、破壞班級合作與人際關係
排名制度易導致學生間彼此競爭、比較,甚至出現排擠、霸凌等校園問題,不利於建立正向合作的學習文化。

四、忽視多元智能與特殊需求
成績排名通常只依據傳統筆試表現,忽略學生在藝術、體育、人際互動等面向的能力表現,對於特殊教育需求學生(如學習障礙、ADHD)更是極不公平。

五、影響教師教學與學校氛圍
部分學校與教師為了追求學生排名,可能傾向教「考試導向」的內容,犧牲素養導向教學時間,也加重教師與家長的壓力。

這些問題不但違反當代教育強調的素養、多元與合作精神,也對學生的心理與人格發展造成長遠傷害。

為此,建議教育部採取以下措施:

明確發布指導原則:建議各級學校停止公布週成績排名,不得以任何形式公開學生排名。
轉向個人成長導向的評量方式:鼓勵學校以「自我進步曲線」與教師回饋為主,重視學習歷程與成長過程。
調查現行學校排名實施情況:掌握實際狀況並提供必要的輔導與資源。
辦理家長與教師溝通宣導:讓家長理解教育不應只看分數,進而支持教育現代化。
納入校園心理健康政策:將減少競爭壓力列為校園心理健康促進計畫的一環。

利益與影響

【預期效益】
有效減輕學生學習焦慮與壓力;
鼓勵學生專注於自我成長與探索興趣;
改善校園人際關係,建立互助合作氛圍;
符合「十二年國教」與「108課綱」素養導向目標;
促進教育公平與多元學習環境的落實;
提升學生整體學習滿意度與心理健康。

執行時間13天
2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