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封6
已附議19 (尚餘42日)
尚須4981個附議
平時在便當店你看到的「鱈魚便當」真的是鱈魚嗎「蒲燒鯛魚便當」真的是鯛魚嗎;或是說超市賣的生鮮鱈魚真的是鱈魚嗎。通常便當內或生鮮魚皆是由「換名」過的魚去美化讓消費者更願意購買
例如一個便當叫「鱈魚便當」、一個叫做「大比目魚便當」消費者往往會選擇購買聽起來相對較貴的鱈魚去購買,卻不知兩種使用的是同一種魚。這聽起來似乎對消費者沒什麼不好的但若店家使用的是更為不良的「油魚」去獲得更大利潤並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傷害。以另一種方面來看「鱈魚」(鱈形目-鱈科-鱈屬)跟「大比目魚」(鰈形目-鰈科-庸鰈屬)在生物學上的分類可以說是沒半點關係,這是否已經構成欺詐了呢。如果將大比目魚寫成鱈魚,對於某些族群的人來說,不同的魚類會有不同的過敏反應,甚至以「油魚」去冒充導致消費者腹瀉等食品衛生問題,標示錯誤,可能會讓消費者陷入在風險之中,這是消費者原本就該知道的事,不應向他們隱瞞。
再看看「鯛魚」(鯛形目-鯛科-鯛屬)跟「吳郭魚」(鱸形目-慈鯛科-非洲鯽屬/羅非魚屬)。某些「日系餐廳」會用「鯛魚飯、鯛魚丼」去推銷他們的產品,平價的「吳郭魚飯」改個名字便將價格翻了一倍不只,許多消費者卻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花了冤枉錢
目前法規難以控制市場層面的問題
人民常用俗名來當作商品名,不同地區不同物種卻有相同俗名。
商人為抬高價格或增加售量更換商品名,誤導民眾購買,例如:比目魚、油魚標上鱈魚的標籤,提高販售價格。從俗名與商品名的問題可知現在法律對於商品名的管控不足
商人為了獲得利益,使用會使消費者權益受損甚至受害的情況,政府應推行法律明令禁止
我認為可以在商標上添加QR碼,了解商品的正確品種;或是像是萊豬標示一樣,每個售賣魚類的的商家須在產品包裝或是店家門口放置檢核通過證明,透過公家機關的證明去保護消費者
附加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