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在118課綱確實解決學生學習效率不佳的問題,並將高中職的上課時數縮短為6個小時

提議者 萬紫千紅

尚須0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0-12-11
自行撤案
2020-12-14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在台灣,學生平均一天有將近10小時的上課時數,位居世界榜首,但如此長時間的學習時數卻沒有反應在教育成果上,這同時顯示了學生學習效率不佳的問題。

端看台灣目前的教育體制,學習成效不佳最根本的原因如下:


一、教學品質不一 

研究發現教師的素質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有長期的影響,各國也紛紛注重於提升教師素質。 而「教師評鑑」則可了解幫助教師素質提升所帶來的成效,也協助老師們了解自身教學方式的利弊得失。若是老師的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有效學習,那麼花了長時間的課程恐怕也沒太大的意義。但台灣現有的制度卻重視於教師的出缺勤,反而忽略了教師最重要的教學工作,因此難以發揮成效。


二、課程內容繁複

同為高中,日本的上課時間普遍為9:00~15:00,而臺灣基本上是8:00~15:50,比日本多了將近2個小時的上課時間。教育方針上日本是提升學生「適應未來的能力」,但台灣著重於要求學生有「寬廣的知識量」,兩者差異所帶來得影響是值得討論的。

畢竟學習範圍很廣,看似學生能學到的知識很豐富。但學生將來也未必能將其應用。縱使目前的108課綱注重於素養導向,也針對課程進行修改,但實際上部分教學內容仍然像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教。舉例來說,高中地科課本中提到關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黑體輻射、紅移........等等,如果不是想要就讀相關科系並以此發展,在未來的工作上難有可以發揮的地方。這樣學生花了時間所學到的「知識」,真的有意義嗎?


台灣的上課時數雖長,但學生的學習卻缺乏效率。若能將此改善,那麼學生所需的上課時間也能大大減少,多出的時間更能讓學生自行運用。

 

利益與影響

  1. 上課時間減少,學生無須再多浪費時間在學校,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也相對增加。

0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