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Sean Chang
檢核未通過
全國各地汽機車路邊亂停甚至並排停車情況嚴重,影響行人及行車安全。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國民不守法 公德心欠佳,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停車位不足,經常一位難求,令人難以遵循。在強力取締的同時應該先提供足夠的停車位,方可紓解停車需求。
如果全面將符合安全條件的路邊及巷道等空地劃設成汽車及機車停車位,將可增加大量車位而改善。
但是設再多的停車位也無法滿足所有的情況(需求不均勻)。所以改變收費方式,依市場機制彈性調整價格,方可滿足各地的車位需求改善停車亂象。
作法如下:
1.全面調查尋找符合安全條件的路邊及巷道等空地,劃設成汽機車停車位並且 全面收費,同時加強取締違停與路霸,增加大量的停車位供應,將外化的成本回歸正常。
2.車位價格依使用率自動調整,彈性計價,維持使用率在90~50%之間。例如:依計費單位統計,使用率大於90%便調高1元,低於50%便調降1元。
3.價格依時段調整,以因應尖峰及離峰時段的差異。
4.依週一到週日及特定節日分別統計並每天調整。初期先訂一個粗估的價格,之後便會慢慢的自動調整到最佳狀態。
5.高價者縮短計價時間(如:以10分鍾為單位計價)以增加流動率。低價者延長計價時間(如:以2小時為單位計算)以降低收費成本。價格低於收費成本者則免費。
6.透過雲端公佈即時車位價格及佔用狀況,收費則採月結,由中央監理單位按車牌寄發通知或自動扣款,亦可上雲端查詢已發生的費用及繳費。
7.在車位上標示尖峰及離峰時段的收費等級例如:10分鍾10元以上,30分鍾20元以上,1小時30元以上⋯,以方便無法連接雲端的用戶做判別。
8.不開紙單減少資源消耗,使用影像辨識車牌自動計費及拍照存證,收費員只要騎車或開車慢速經過便可,遇特殊狀況才需人工處理或舉發,如車牌汙損,停車位置或方向錯誤,無牌車輛…。
9.遇私有地則與地主依比例對分獲利。例如:全部為私有土地則政府與地主各50%。
10.特別劃設裝卸貨專區,15分鐘以內免費,超時則以累進費率計算。
11.先由市中心鬧區開始實施,再慢慢推行到偏郊地區。
效益:
1.讓真正需要車位的人容易找到車位。透過市場機制自動調節,基本上會維持90%以下的佔用率,也就是說平均10格車位會保留1格空位以上。
2.價格依使用率自動調整,公平有效沒有爭議。
3.自動檢舉違停,減少警力需求。
4.消滅路霸,維護社會正義。
5.活化畸零地與廢棄空地。
6.改善市容,提升居住品質與安全。
7.改善行車品質及行人安全。
8.增加地方公庫收入。
9.增加工作機會,降低失業率。
10.提升公共交通使用意願,改善公共交通。
11.降低車流量,減少堵車,改善空氣品質。
12.降低車道建設需求,改善行人空間。
13.加速淘汰老舊汽機車。
14.抑制汽機車數量成長。
影響:
1.增加汽機車使用成本,但其實只是將原本外化的成本回歸正常,使用者付費天經地義。
2.減少汽機車銷售量,尤其是低價車,因為這些人會移轉至公共交通。
3.初期推行困難,已經習慣將成本外化的社會,一開始會難以接受增加的使用成本。政客更將會嚴厲抵制,討好短視的群眾,以吸收選票。但相信實行後將會很快因使用經驗的改善而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