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要求衛服部、教育部執行醫師人力總量管制

提議者 公民

已附議2557 (時間已截止)

尚須2443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2-03-03
檢核
2022-03-03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不通過
2022-05-02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訴求:

要求教育部與衛服部恪守全國醫事人力總量管制,全面檢討並整合各校大學部、學士後醫學系自費暨公費生、海外僑生、國外畢業醫學生之名額分配回歸至每年 1300 人名額限制。

利益與影響

一、 事件:

儘管衛服部已有研究指出本國未來的醫師人力供過於求、醫師數量並非缺乏而是分布不均,中央政府仍未考量全國醫師總量管制、不顧我國醫療品質,作出以下政策:

 

1.    近日教育部通過清華、中興、中山大學三校關於學士後公費醫學系之設立申請;在未重新參酌臺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的意見下,教育部即自行以補

       件通過中興、中山大學兩校之設立申請。

2.    教育部表示各校名額將由衛服部進行安排,然而衛服部在過往公費生報到率欠佳下,不但增設公費生達150位,甚至挪出69位名額給學士後公費

       生,政策缺乏合理性且間接破壞全國醫事人力總量管制。

3.    監察院日前提出對於衛服部之監察報告,報告中錯誤認定本國醫師人力不足,並據此質疑醫師總量管制之正當性,作出多項悖離現實醫療環境之建

       議。

 

以上事件可見中央政府機關無意維持全國醫事人力總量管制,此舉將嚴重危害未來醫療環境。

 

二、 台灣醫療產業現況與展望─人力供過於求


根據衛服部《2019 年西醫師人力發展評估計畫》指出,依照現行醫療需求和醫師人力發展推估,2030年西醫師供給將大於需求,顯示醫師培育數量速度超過醫療需求增長。回顧醫事人力總量管制可以發現,此管制係以本國自費醫學系 1300人為設置標準;然而每年實際通過國考的西醫師錄取人數都超過1300 人,甚至在 2017 年達到 1544 人。不僅顯示此管制嚴重失靈,原因包含公費生、海外僑生、國外畢業醫學生均未受管制;更可合理懷疑若繼續忽視醫學生名額總量管制,至2030年醫師供給大於需求的程度甚至可能超乎《2019 年西醫師人力發展評估計畫》的估計。

公費生、海外僑生、國外畢業醫學生的名額設置同時牽涉衛服部、教育部與外交部,然而所有醫師均會投入臺灣醫療並對醫療環境供需產生影響,故衛服部應主動進行跨部會協調,明訂國外畢業醫學生之應考數量,並要求教育部配合每年的僑生、公費生數目,動態調整各校醫學系數量至總共1300位醫學生名額。

 

三、 錯誤的政策


1. 清華、中興、中山大學三校通過學士後公費醫學系之設立申請,無助於解決「不患寡、患不均」的偏鄉醫療現況,過往公費醫學系就學報到意願低,

    即使在完成分發服務後,留任率亦不佳,顯見開設公費醫學系無助於解決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窘境。


2. 教育部未重新參酌臺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的意見,即自行以補件通過中興、中山大學兩校之設立申請。兩校在先前的審議僅獲「可繼續籌備」的建

    議,未重新經由評鑑委員會評估是否適合設立學士後醫學系,在尚未獲得醫學教育領域的專家認定下,教育部就倉促通過設立申請。對於醫師人力培

    育缺乏審慎評估的政策,不但使民眾對醫學教育品質產生質疑,更讓人憂心醫事人力規劃之崩解。


3. 衛服部不但未著重檢討原有公費生招募困難與醫療人力分布不均之因,反而將原有公費生名額擴增至 150 名,更配合教育部將部分名額移至新

    成立的學士後公費醫學系,顯見衛服部缺乏對醫師總量管制之堅持,若無法鞏固醫師總量管制,不但是主管機關的失職,更將加速醫療環境之失序。


4. 葉大華、賴鼎銘兩位監察委員在110年8月公告之調查報告中糾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對於醫學系設立之把關,並指出醫學生 1300 名招生名額管控欠缺

    實證,然而又否定衛服部提出《2019 年西醫師人力發展評估計畫》中總體西醫師人力供給大於需求之論述,兩位委員僅用《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

    就推論計畫中低估了未來所需醫師人力,無視報告中平均住院醫師工時已符合目前法規,甚至片面引用計畫中「未來醫學中心人力供給不足」語句,

    質疑醫事人力總量管制的必要性。委員忽視問題癥結並非出於醫師總數不夠,而是醫師分配不均;特定科別、地區或醫院不斷劣化的就業環境才是導

    致人力出走之主因,絕非增加醫師數量即可解決。

 

筆者擔憂中央政府不僅輕忽醫事人力總量管制之重要性,亦對台灣現行醫療體系的系統結構問題毫不熟悉。臺灣醫療與健康保險政策的特殊性有別於國際,強烈建議主管機關應傾聽基層醫療人員心聲,方能理解臺灣醫療人力分布之不均並非徒增醫師總數、每萬人均醫師人數等統計數字即可解決。

 

四、醫事人力總量管制的重要性

醫療產業主要為內需市場,且具高度學識及技術要求,各國均對醫療人員之數量進行審慎的評估與控管;加上台灣的全民健保與總額制度,整體醫療產業之產值受限於每年的保費額度而非實際服務量。若廣開校系導致醫事人員飽和,將使醫療科系學歷貶值,且醫事人員薪資所得將大幅下滑,進一步誘發醫療業的惡性競爭、創造不必要之醫療需求,無端消耗真正關切大眾健康的資源。

醫學中心、重症大科的業務、病歷量、住院數使工作量極度沉重,部分政府人士誤以為現行醫療業的血汗來自於培育人力之不足,然而主因為待遇條件和勞動付出不成比例導致專業人力流向其他負荷較小的專科、地區醫院或診所,留任者必須負擔更加沉重之業務。若增加更多的醫師人數,在現行健保總額制架構下,將使每位醫師分配到的給付資源更少,高風險、高辛勞的重症科或大科對於醫師的推力將愈發巨大。

 

五、 其他行業的借鏡


觀察同樣缺乏的護理師人力,可以發現即使每年通過國考之護理師達7000 至 8000人,在執業比率僅6成的情況下,臨床人力缺口依然無法獲得填補,癥結點即在惡劣的勞動條件和待遇缺乏留任吸引力,導致護理師人力流動快速,甚至改為從事其他行業。律師、教師則是因為廣開校系以及放寬應考門檻,導致人口快速飽和,專業學歷嚴重貶值,流浪律師、流浪教師時有所聞;在訴訟量成長有限、少子化的情況下,兩者的實習機會、職缺均相當競爭,律師公會全聯會直接指出這是大學校系前端名額缺乏控管之故。結合以上護理師、律師與教師等專業人力的先例可以發現,若不針對偏鄉和重症大科的勞動待遇環境改善,僅透過公費生制度或擴增醫學生名額,不但無助解決醫師人力缺口,更會導致專業人才通膨、供需失衡,最終流失頂尖人才。

 

六、 建議政策方向


根據衛服部 109 年 5 月之醫事管理系統資料,1182位公費醫師期滿後留任原院原科別者不到 20%,其中婦科與兒科僅2%至6%,原住民與離島公費生也降至 6 成左右。數據顯示偏鄉醫療缺口所需要的是留任誘因,而非大量公費醫學生,否則更多的公費醫師仍會在期滿之日離任,不但偏鄉醫療缺口將永遠無法得到彌補,都市的醫療業可能因飽和而產生惡性競爭,偏鄉人民則只會年復一年迎來在地醫療經歷不足、需要重新累積實務經驗之醫師。


筆者淺見,調整全民健保之財源給付,並延續重點科別補助計畫,才能吸引醫療人員留任,真正解決「科別人力分布不均」;而解決醫師人才分布不均的問題後才能真正打造更健全的醫療產業。

 

七、 總結


本國西醫師「不患寡、患不均」,政府近日廣設醫學系之舉措,無助於達成其宣稱之平衡醫療資源及偏鄉醫師人力缺口,反而會因醫事人力管制失衡導致職場環境之惡化,無意義的醫療行為將大幅擴增,最後對本國醫病兩端造成雙輸局面。故在此連署要求衛服部、教育部全面檢討各校大學部、學士後醫學系自費暨公費生、海外僑生、國外畢業醫學生名額之設置數量,並整合修正至1300位名額,回歸醫師人力總量管制之初衷

29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