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傑瑞
已附議5 (尚餘53日)
尚須4995個附議
📌 提案內容
高雄國際機場長年受限於地理位置鄰近住宅區,必須實施霄禁時段(宵禁),限制夜間起降航班,導致航班數與國際競爭力持續下滑,且機場腹地有限,難以擴建,無法有效滿足南部航空發展需求。
為解決上述問題,建議政府重新啟動並評估將高雄國際機場遷移至高雄港南星計畫預定地(臨海可填海造陸區域),並比照香港赤鱲角、日本關西、新加坡樟宜等案例,興建嶄新的國際機場設施。此舉可配合高雄港發展、自由貿易港區規劃,以及南星填海造陸開發,創造一個結合航空、港口、都市與產業的全新國際門戶。
✅ 具體建議
儘速啟動「高雄新國際機場預可行性研究」與「環評程序」
評估南星計畫區填海造陸的可行性、風險與成本效益
將新機場納入南星開發、自由貿易港特區與大南方戰略之整體規劃
廣泛諮詢市民意見與專家學者建議,確保公共利益與可行性
規劃原小港機場土地未來用途與再開發方案,平衡都市機能與居民需求
✈️ 新建機場的優勢
無霄禁時段限制,提升航班彈性與競爭力
新場址遠離住宅區,可24小時運作,吸引紅眼航班、轉機航線與國際貨運。
腹地寬廣,具未來擴張彈性
可規劃雙跑道、大型航廈、貨運區、捷運站、停車場與自由貿易特區,應對長期航空需求。
帶動城市升級與南部國際化發展
可吸引國際航空進駐,提升城市能見度與觀光發展潛力。
整合海空雙港,打造南部物流與產業樞紐
新機場與高雄港共構,有助打造海空聯運與南台灣產業供應鏈核心。
釋放小港機場用地,促進都市更新
原址可轉型為綠地、公園、住宅或創新產業園區,提升城市環境品質與土地價值。
🛑 維持現有小港機場的劣勢
霄禁限制無法突破,持續削弱航空發展潛力
場地狹窄,無法擴建跑道與航廈
無法發展貨運、轉機等國際級功能
噪音困擾居民,影響健康與生活品質
難以與港口、產業區整合,錯失發展契機
🔍 期待解決的問題
解決高雄國際機場受霄禁與腹地狹小所導致的發展瓶頸
強化南台灣國際交通、觀光與產業競爭力
改善居民長期受飛航噪音影響的生活品質
規劃南星計畫區整體開發,整合海港與航空機能
釋放舊機場土地,促進都市轉型與環境改善
台灣南部應該擁有一座真正能代表國際門戶、具備現代化設施與24小時營運能力的國際機場。透過填海造陸於南星計畫區新建國際機場,不僅能解決現有小港機場多年來的噪音與發展限制問題,更有助於高雄打造完整的海空雙港城市,邁向國際都市新紀元。
懇請大家支持此案,一起為高雄的下一個50年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