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訓勳
已附議406 (時間已截止)
尚須4594個附議
據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於10/27發怖新聞稿[註1],南迴鐵路電氣化工程即將於2020.12.23完工通車,並預計讓原本的藍皮列車3671/3672次停駛改由現行各路線之區間車擔當運務。
在此,懇請支持爭取留下藍皮解憂列車的定期班表,就算是改成僅例假日行駛、縮短區間(可改成臺東-大武)都可以。
藍皮普快車,雖然是自2006年以後才有的車種[註2],但其車種歷史卻可追溯到清領、日治時期,其列車的車廂史更可追溯至戰後1960年代[註3],更是1980年代以前的平民主力車種,至2006年才逐步被現行的區間車取代。
而「解憂列車」一詞源自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先生於2018年所提出[註4];至此,藍皮解憂列車成為觀光體驗點,假日枋寮往台東的車班通常都會客滿,2節車廂經常不敷使用,而且根據108年統計,普快車的客座利用率與莒光號客座利用率相較,差距最小僅2.54%[註5],假日有時更可達200人次搭乘[註6]。
而且今年7月份交通部長林部長 佳龍也曾宣示留下藍皮列車,並予以改造成第一個以觀光為導向的列車,[註7],但現在台鐵卻直接停駛、改造後再改成觀光列車,根本就變得難以親近,就如臺鐵現行的觀光列車一樣,就算能買一般票,也不得進入彩繪車廂,必須買相關套裝行程,實在非常可惜!!
而疫情持續的現在,政府到民間都深知現正國旅大爆發,而深度旅遊一直是近幾年臺灣國旅所力推的[註8],就如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女士更曾為歪腰郵筒所言:看不見的點點滴滴情感記憶才是小紅小綠真正迷人的原因,絕對不是幾片鐵合起來的兩個方罐頭啊。[註9]
的確,看不見的點滴情感記憶才是藍皮解憂列車真正迷人的原因,並非只是能開窗、沒冷氣的破舊火車。
所以,以觀光、文化、運務而言,我予以建議:
1.留下藍皮普快車定期班次
2.可以改成假日行駛
3.可以縮短服務區間(例如:臺東-大武)
4.可以結合南臺東的觀光資源可以利用此列車做為賣點
5.可以改用電力機車頭牽引(但最好仍維持柴電機車頭)
6.可以發行結合臺東觀光店家的限定版套票
7.可以先試辦3個月或半年再視狀況
但懇求千萬要留下定期班次服務、以保存僅剩的臺東鐵道活文化財(千萬別走入光華號《白鐵仔》的後塵,當初也是說會保存當觀光用,現在卻放車庫任其閒置)
以上
懇請支持
再以予考量
註1: fun臺鐵粉絲專頁/2020.10.28節錄/
https://www.facebook.com/235657946472703/posts/3480486785323120/?d=n。
註2:維基百科-普快車/2020.10.28節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AE%E5%BF%AB%E8%BB%8A。
註3:普快車/2020.10.29節錄/ http://club.ntu.edu.tw/~club20322/train/Taiwan_trains/page/Local.htm 。
註4: 一天一班往返的藍皮火車 就是屏東人的解憂火車
/2018-06-13 聯合報 / 翁禎霞/ https://udn.com/news/story/7153/3194885。
註5:臺鐵統計資訊/2020.10.29節錄/ https://www.railway.gov.tw/tra-tip-web/tip/file/37f37b38-6b7c-4c1d-b3ca-bf89d127e240。
註6: 不會走入歷史!台鐵老爺爺級「藍皮普快」修復計畫拍板/2020-03-29 聯合報 /曹悅華/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4452638 。
註7:林佳龍 粉絲專頁/2020.10.29節錄/ https://www.facebook.com/153819538009272/posts/3267636269960901/?d=n 。
註8: MUST DO!台灣人最愛的體驗旅遊以及國內行程TOP10大公開行遍天下旅遊網/2020.11.02節錄/ https://travelcom.com.tw/news_klook-must-do-2019top10/
註9: 不只是兩個鐵罐頭! 龍應台:搬走小紅小綠 才真愚蠢/2015.08.12 中時新聞網/ 梁惠明/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812003231-260402
以文化財而言,部分原普通車車廂已被列為博物館展出(例如新北投車站)
所以常態活用的班次僅剩3671/3672次,若停駛則僅存文資價值
以觀光而言,藍皮定期班次僅剩南迴限定,而且很多深度旅遊都以此為體驗行程之一,若消失則滅失一個觀光淺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