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KONHO
已附議836 (時間已截止)
尚須4164個附議
科學班為國家培育科學研究人才之計劃,使科學班的學生在高中前2年便上完高中所有理科範圍,並舉行指考範圍的資格考,若未通過將會開會決議該名學生是否要被踢班
而高三課程主要是在大學端先修高一課程並且進行個人專題研究。
問題來了,科學班的學生除了少之又少的競賽保送名額,就只能考學測才能申請到大學就讀。使得同學們還得準備學測/指考,這並非此計壞設置之初衷
有許多科學班的學生到最後選擇了醫科就讀,這也非此計畫之本意。
若使科學班之學生可以通過資格考直通大學,便能增加其選擇基礎科學相關科系就讀之誘因,也可以免除高三同學"蠟燭兩頭燒"的窘境,可說是一舉數得
下列資料引用自UDN新聞網: 2018-11-13 23:54聯合報 王延煌/高中校長(彰化市)
實驗教育三法果真是教育困境的仙丹妙藥,凡在正規教育道路上無法獲得伸展的,只要冠上「實驗」兩字,立即暢行無阻。去年修法,擴大中小學實驗教育的規模限制,同時向上延伸,讓台灣領先全球成為實驗大學的先驅,實驗教育大國當之無愧。最新力作則是打算將高中「科學班」也納入實驗教育的範疇,這是正辦?還是便宜行事?
科學班立意崇高,結合頂尖大學的資源,讓具有數理學術性向潛能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就能接受嚴謹的科學專業領域教育,以培育未來的科學家。然而,因升大學管道一直無法突破大學法限制,仍必須與所有高中生一樣參加學測、申請入學和指考,在巨大升學壓力下,科學班吸引力和辦理成效備受挑戰。教育部打算以納入實驗教育管理,並力求修正大學法入學規定來為科學班解套,用心值得肯定,但幾個關鍵問題仍必須再思量。
首先是法源問題。資優班是依據特殊教育法設立,科學班則是行政命令層級的科學班辦理要點和實施計畫。兩者法律位階有差,前者具較強的穩定性和受保護性,後者則較為欠缺。未來即使納入「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實驗教育辦法」,雖有提高強度,在法源上仍難與資優班相提並論。
其次是定位問題。設有科學班的高中原都已有數理資優班,兩種班級同時存在一個校園,他們的定位和表現常被拿來比較。例如升學榜單、學科能力競賽、科學展覽等,是良性競爭,還是資源重置?如果科學班定位仍無法和數理資優班有明顯的區隔,縱然納入實驗教育仍然難解上述的定位問題。
最後是辦理方式問題。加速學習(兩年完成三年課程)、移地上課(高三到大學上課)、專題研究與資格考,這是科學班的特色也是最大挑戰,科學班面臨沉重的負荷,從九十八學年到現在進入第十年,還是沒有最佳的解決方案。實驗教育真的可以賦予更創新、更彈性、更效能的辦理方式嗎?
日本在二○○一年提出「五十年卅個諾貝爾獎計畫」,原本被視為天方夜譚,但到今年已產生十八位,進度超前;韓國集國家資源設立科學菁英高中,國際科學競爭力逐漸提升。納入實驗教育是用度小月的心態面對科學班教育,建議教育部訂立科學(班)教育專法,方能徹底解決法律、定位與辦理方式的問題。
使科學班可以專心培育數理科學研究人才,不必同時準備考大學同時做研究
使科學班錄取醫科比例降低
增進國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