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酒國英雄
檢核未通過
酒精比非法毒品大麻,對人體的危害性更為嚴重。
且每年因酒精致死的民眾,及其衍伸的社會問題皆遠高於大麻。
酒精不但傷肝也傷腦,人體有60多種疾病因酒而起,黃湯下肚,憂鬱、失憶、失智等等精神疾病也跟著來。
去年台灣有近萬人因酒駕入監,酒後自傷、傷人、家暴也天天上演,酒精不只傷害個人,也造成家庭破碎、危及社會安全。
酒害的代價如此高昂,危及個人、他人及公共安全,甚至禍延下一代,但政府編列每年用於酒癮治療的預算,不過才1500萬元。
對於 防制酒害的急迫呼聲,政府聽到了嗎?
建議政府應重新檢討當前的毒品分類制度。
應將酒精併列為二級毒品管制,以確保國人之身心健康及人身安全;
將酒精列為毒品管制可有效解決,當今酒駕案件層出不窮,且矯正成效低落的酒害問題。
酗酒成癮,讓人少活30年
酒精帶來的問題遠比你想像得更嚴重。經世界衛生組織(WHO)證實,身體疾病中至少有60種和酒精具因果關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黃名琪表示,在WHO所做的「疾病負擔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裡,酒精是疾病負擔因子的第三名,已經超越位列第五的菸草及大麻。
酒精會讓人早死,而且是讓平均壽命足足少30歲。30∼40歲青壯年族群若有「酒精使用疾患(Alcohol Use Disorder)」,包括酒癮及問題性飲酒等,死亡率將是一般人的6倍以上。「我們會見到80幾歲的老菸槍,但很少看到這個年紀的酒鬼,因為他們早就死了!」陳益乾說,台灣人平均壽命約80歲,酒癮患者約45∼50歲,也就是說,酒會讓人的死亡年齡往前挪約30歲。期間除造成身體失能,對家庭及子女身心更帶來負面影響,隱形損失難以估算。
喝酒不只傷肝,還會減損身體各方面的功能。
酒精會造成心肌病變,長期腸胃疾病使葉酸吸收困難、導致貧血。臨床見到30∼40歲的年輕人股骨頭發生病變、要換人工髖關節的病例,至少有60%都是酒精引起。
長期酗酒將使肝臟病變,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等,甚至會演變為肝癌。醫學研究也顯示,酒癮者常合併吸菸及嚼檳榔,使罹癌風險增加超過50倍。
酒精傷腦,憂鬱、失憶、失智跟著來
酒精也傷胃,胃發炎會影響腸道對維生素B1、B12的吸收;缺乏這些修復神經必要的營養素,腦部將會產生病變,引發憂鬱、視聽幻覺、失憶甚至失智。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方俊凱就看過一位立委助理多年來幫不喝酒的老闆擋酒,結果喝到得酒癮,不但肝臟壞掉還罹患酒精性失憶症,治療數年才逐漸康復。
酒癮患者合併憂鬱症而產生自殺念頭的比率,是一般人的10∼100倍。「大部分人因為壓力大、情緒不好而開始喝酒,但喝酒會讓想法變簡單、想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方俊凱門診時發現,起初酒癮患者有五成有絕望自殺念頭,但在戒酒3個月後,想自殺的人只剩5%,大幅下降。
除了身體疾病以外,更可怕的是,酒精會抑制中樞神經,讓人產生放鬆的感覺,久而久之便會上癮,「一旦染酒癮,一輩子酒癮」。黃名琪解釋,中樞神經連結腦部許多區域,染上酒癮後,這些區域的神經迴路都壞掉了,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到了這種程度已不可能「戒」酒精,只能「控制不用」。而戒酒無名會就是彼此支持、提醒的互助團體,面對酒精,他們終其一生都要小心謹慎,以免失控。
酒精會影響人的思考能力、情緒與行為控制能力,因此,很多問題性飲酒者會開始出現酒後暴力、駕車肇事等脫序行為,無論對自己、對別人、對社會都造成傷害。
「我在到心口司之前不知道酒害問題這麼嚴重,」精神科醫師出身、去年才接任司長的諶立中坦言:「現在我覺得,『酒』會是台灣最大的物質濫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