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王小虹
已附議36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64個附議
他有去研究過,發現台灣少子化的真正問題不是年輕夫妻不生,而是年輕人不結婚或晚婚,所以要鼓勵年輕人該結婚就結婚。台灣的非婚生子女只佔2.5%。柯市長之前祭出結婚補助的方案,之後不知道推動的如何。
我是七年級生,育有一子,
今年35,我的同學們生的只佔三分之一,
而且跟柯文哲說的一樣,都是有結婚的。
我認為要結婚,有四個必要因素
1.要有住的地方
2.要健康,生的出來
3.要有對象
4.要有結婚意願
那這四個問題
第一個:政府已經有想法在打房了,我認為跟著美國升息才是打房最有力的手段,當然經濟可能會很慘,企業會倒,會有人失業,升息不在這裡作太多的討論。
第二個:要健康,生的出來,我自己生完第一胎之後就是高齡產婦,高齡產婦真的很難懷的上,我第二胎一直懷不上,這當然是個體差異沒錯,但我身邊同齡的很多,高齡很容易碰到類似的問題,不然就是寶寶有問題的。解決的辦法除了早點生,不熬夜,熬夜容易早產,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我想不到什麼。
第三個:要有對象,我自己是從27歲就開始陸續相親,32歲閃婚,我覺得現實中很難認識,更何況下班就回家,現在大家也很多都網路購物,就算去外面,看到其他人也大都在滑手機。那網路交友比相親更花時間,因為篩選>認識>聊天>真的約出來見面>,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也沒有人把關,感覺比較沒有安全性,講直白一點就是一堆約炮的,很危險,看那個me too就知道女生很難完全的保護自己。男生用交友軟體要花錢,女生比較不用。
那相親,比較快,因為業務已經幫你篩選條件,你只要走到>見面,這個步驟就可以,甚至場地和安全性都幫你顧好了。但是相親要花錢。
但是台灣的文化上,有些人會覺得相親的人就是比較沒行情的,但你們仔細一想,是沒機會認識人所以才需要機會,網路交友也是替自己拓展機會的方式之一,沒有太多的不同。
那我認為,在[要有對象]這個點上,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就是
1.建立有把關的政府的交友平台,實名制,避免有人上去犯罪或是約炮。
2.建立一個單位,每年主動聯繫25歲~45歲 單身青年是否有相親意願,可以設條件,幫他們篩選,增加相親意願,也可以換個名稱,不要用相親這兩個字。
3.政府辦聯誼或出遊等活動,幫助單身青年可以更有機會認識人
第四個:要有結婚意願,我認為那是文化和思想層面的事情,當然也有很多因素要考慮。
女生懷孕了,就是真的比較難找工作,就是待產要請假也真的比較困難,生完要顧一下小孩,公司都可能會找麻煩或裁員。可能官員們自己也沒有生,所以不知道生完女生需要恢復期,尤其是剖腹,大約需要半年。
那朝九晚十二的工作,其實比想像的多更多,台灣不正常的加班文化。
沒錢買房只能住父母家,誰想服侍公婆,什麼年代了,還要我當台灣阿信嗎?
台灣通姦除罪化,男性不負責任,管不住下半身等,都會影響結婚生子的意願。
小孩的托嬰中心,腸病毒之類的傳染病 就要全班放假一週,發燒也是不能送托。公司看媽媽常常請假顧小孩也會裁員或是被刁難。托嬰中心很難找,公托很難抽。
那台灣的經濟,大部分的情況下靠男性一份要養小孩會有點吃力,托嬰和生活都是花費,所以女生很難不去工作,經濟太吃緊了。
另外 保母很難找,沒有攝影機,也怕被虐死。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們台灣一歲以下嬰兒的死亡率超越日韓,不管是意外或是疾病各種因素,大家還不夠意識要保護小孩,好不容易生出來了,然後又被社會弄死。
裁員部分政府的配套措施非常非常薄弱,甚至放任公司,我這個人很熱心很熱血心腸,看不慣不正義的事,我之前幫被裁員的朋友打電話去問政府說裁員問題,電話那頭他只說,你要拿證據來,要告會很久。
應該禁止公司裁員媽媽或是有配套措施。
我說的這些都跟補助發錢比較沒有關係,政府一直發錢(我個人當然也覺得可以拿錢很好),但細節跟配套措施,其實都沒有人去全方位的討論,去做好。
既然少子化是國安問題,而且也越來越嚴重,再過十年也會因為不平衡變成社會問題,現階段政府應該要設一個單位是針對少子化去分析和執行的。
現階段的台灣是三分之一的40歲單身,將來會越來越多。
我來講一下這間其中的影響:
1.社會結構扶養比會越來失衡,浮幼比降低,浮老比增高。
2.沒有正常的進入婚姻關係,沒有生活重心,社會容易失衡。
3.以後一個年輕人要養超過四個老人,就算他不養,政府要運作也要扣稅,稅負只會越來越沉重,養自己,養長輩都養不起了,更不可能生小孩。就這樣更惡性循環。
4.社會仇恨值會增加,因為失衡,動盪不安的社會犯罪率會增加。沒什麼年輕人,警察很缺,勞動人口很缺,大家看不到國家的未來,只會越來越沉重。
5.醫療越來越發達,老人只會越活越久,很痛苦。沒錢,沒人照顧,全身病的活著。而且國家還不讓我安樂死。 65歲以上的自殺率是28,85歲以上的自殺率是38。我看之後只會增加了吧。
6.日本當借鏡,他們少子化走在我們前面,老人又多又長壽。[參考 河合雅司著 未來年表]
未來:
現在有半數日本女性都超過50歲,
失智患者10年內會達到700萬人,
15年內日本房屋有三分之一全都是空屋,
30年後,由於人力不足和老人太多...等因素,將導致屆時連救護車都沒辦法及時趕到。
日本人口減少,到處都是老人,而且是年過75歲的超級老人。
地方鄉鎮沒有工作可以找,高級大廈更是空蕩蕩;
下水道及道路都龜裂崩壞且失修,不發年金;
餐廳酒吧等半數以上關閉,學校跟補習班相繼倒閉等等,日本到處逐漸死城化。
整個日本,到處沒客人、沒工作人員、東西全賣不出去,原本日本是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內需國,沒人消費不知道如何活。
政府要營運需要所得稅率50%、消費稅40%
(那我講得這幾個點也是很片面,我個人的看法,如有不周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