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讓孩子留在最愛他的人身邊—有限度開放指定收養

提議者 Kelly

已附議599 (尚餘31日)

尚須4401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5-03-25
檢核
2025-03-27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附議中
讓孩子留在最愛他的人身邊—有限度開放指定收養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我們主張在確保兒童最佳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開放「指定收養」,讓已與兒童建立穩定依附關係的照顧者(如長期寄養家庭、曾照顧過的保母、親密的親友)可優先申請收養,避免兒童被迫更換照顧環境,造成心理創傷。

 

建議修法方向:

✅ 修法明訂「指定收養」應在特定條件下開放,並搭配審查機制

允許長期寄養家庭、保母、親密親友或原生家庭推薦的適當收養人,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優先申請收養。

由法院與兒童福利機構審查,確保收養決策符合兒童最佳利益,並防範兒童買賣或利益輸送。

 

✅ 優化收出養流程,避免兒童被迫離開已建立依附關係的照顧者

當兒童進入收出養程序時,應優先考量與其已有穩固情感關係的照顧者,而非強制進入機構媒合機制。

針對收養資格審查,應增加透明度與申訴機制,確保申請人可了解拒絕原因,避免社工或機構以個人信念影響決策。

 

✅ 提升國內收養支持,降低兒童被送往國外收養的比例

參考國際經驗,提供收養家庭支持,鼓勵國內收養。

提高國內收養媒合效率,確保孩子能夠更快找到合適的家庭。

利益與影響

🔹 有利影響

✅ 讓兒童獲得最適合的家庭,避免頻繁更換照顧者

孩子已與長期照顧者建立情感連結,讓他們繼續留在熟悉的環境,能夠減少焦慮、提升安全感,促進健康發展。

 

✅ 減少兒童被送往國外,維持文化與身份認同

目前國內收養比例低,許多兒童被送往國外,可能影響其語言發展、文化適應與自我認同。

透過開放有限度的指定收養,能提高國內收養率,讓孩子留在熟悉的文化環境中成長。

 

✅ 讓真正適合的收養人有機會成為孩子的家人,避免僵化法規造成不公平

現行法規不允許保母、親密親友收養,即使他們是孩子最適合的照顧者,也無法合法申請,這對兒童與收養人都是不公平的。

修法後,將確保收養決策更符合個別兒童的需求,而非一律透過陌生家庭媒合。

 

✅ 提升台灣收養制度的透明度與公平性

透過增加收養資格審查的透明度,確保每個孩子的收養決策都能被獨立審查,避免個別機構或社工因個人信念影響兒童未來。

---

 

🔻 可能的疑慮與風險管控

⚠ 開放「指定收養」是否會提高兒童買賣風險?

→ 對策:透過法院與兒童福利機構的雙重審查,確保沒有利益輸送。

⚠ 如何確保公平性,避免收養資格審查遭濫用?

→ 對策:僅限「有實際長期照顧關係」的對象申請,並須提供證據(如照顧紀錄)。

---

 

📢 結論:修法應讓兒童留在最愛他們的人身邊,而非僵化遵循行政程序!

我們並非要全面開放指定收養,而是在確保兒童最佳利益的前提下,針對特定情境適度開放,並建立嚴謹審查機制,確保公平、公正、透明。

執行時間30天
7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