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性侵未成年的罪犯,在額頭上施以「墨邢」(刺青)性侵犯三個字

提議者 蔡小軒

檢核未通過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17-11-21
檢核不通過
2017-11-24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性侵未成年兒童,在犯罪者額頭刺青標註「性侵犯」

以下google網路轉載:

墨刑又稱黥刑、黥面,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的臉上或者額頭上刺字或圖案,再染上墨,作為受刑人的標誌。

這種刑罰對犯人的身體狀況實際傷害並不太大,但更多的是帶給受刑者恥辱感,讓犯人蒙羞。相比與其他一般刑罰更加具有心裡傷害感。

受過墨刑的人物有項羽手下大將英布,唐朝的上官婉兒等,水滸中也有許多好漢因犯罪而受此刑。

這種毀人容貌的刑罰,需要在犯人的臉上或割或刺再加上墨等染色,留下永久的印記,作用究竟是什麼呢

1.防止走丟。墨刑一開始用於奴隸。奴隸主對奴隸施以墨刑。這樣奴隸的臉上帶有標記,如果逃跑,很容易被抓回來。後來用於罪犯,如果犯人逃跑,也會被古代的人心群眾舉報。小說里武松辦頭陀的原因就是讓頭髮散亂,遮住標記。

2.標記犯人所犯罪責。隨著古代法律健全,對墨刑也有了更全面的法律規定,《宋史•刑法志》中有明確記載。犯人的罪狀不同,刺的位置及所刺的字樣排列的形狀也有區別。凡是盜竊罪,要刺在耳朵後面;徒罪和流罪要刺在面頰上或額角,所刺的安排列成一個方塊;若為杖罪,所刺的字排列為圓形,三犯杖刑移於面,徑不過五分。

3.使犯人產生恥辱感,在肉體和精神上懲罰犯罪。犯了罪被施墨刑,即便是以後回家,也是永遠的恥辱。水滸里的宋江,後來千辛萬苦找神醫安道全,就是為了遮羞,把標記去掉。

4.警示他人。做什麼事會被刻字,規定明確,還敢做這些的人就少了。

利益與影響

針對這些戀童癖,既然因為「人權」不能施以宮刑或鞭刑,單只判坐牢賠款,跟一般輕罪(竊盜)有何區別? 幼童小孩是未來國家之棟樑,是每個家長的心頭肉。希望能以「切膚之痛」來提醒加害者,這些被殘害的小孩,他們受傷的心靈,就跟你額頭上的刺青一樣,記號永遠都在。

1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